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暑假期间,社会上各种打着“速成、提高”等口号的补习班、学习班、兴趣班和潜能班招生宣传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学校里的补课班也正在进行当中。学生们把假期补课戏称为“第三学期”,有不少学生还没有放假手中就已经拿到了“第三学期”的各科课程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假期补课市场如此活跃呢?如此火爆的补习班究竟给家长、学生和办班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们怎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阙明坤 《中国德育》2013,(13):63-63
又是一年暑假,正当孩子们兴高采烈,准备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时,很多却被父母逼迫参加这"班"那"班",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孩子们沮丧万分。近年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特长班异常火爆。一项调查表明,八成城市学生参加过培训班。缘何家长如此热衷于让孩子上"班"呢?表面原因不外乎是想让孩子多学一些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背后原因呢,往  相似文献   

3.
采访地点及对象:在网络论坛上随机采访6位家长及6名中学生采访时间:2006年5月长久以来,随着假期的到来,各种补课班也随之而来,这已经成了中国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那么,作为补课班直接消费者的家长和学生,对此有何看法呢?孩子们说(记者:对于你们来说,补课和假期是“鱼”与“熊掌”的关系,那么在你们眼中,这“鱼”和“熊掌”孰轻孰重?)孩子A:在我眼中,假期自然是最重要的——已经累了整整一个学期了,应该放松一下了。可惜哪一个假期我也没彻底放松过,都是补课给闹的。每到假期,我都得“谨遵父命”,参加各种补课班,有时候比上学都累。唉,谁…  相似文献   

4.
《家长》2009,(7):4-4
暑假来临,记者随机对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暑假期间,五成多孩子都要上补习班或才艺培训班,只有不到两成的孩子在家中休息或到户外参加拓展培训或旅游。多数孩子称自己是在过“第三学期”。孩子的家长则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补课,我们也只好补。否则开学一定会落在大家后面的。——摘编自《沈阳晚报》  相似文献   

5.
数字     
《江苏教育》2007,(3):62-62
当多数学生为将要到来的寒假欢呼雀跃时。沈阳却有超3成中小学生发出“反对放寒假”的呼声。因为部分中小学生担心放假之日就是补课开始之时,表现出对假期的恐惧心理。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一位负责人认为假期补课风屡禁不止,最该反思的是家长和学校。很多家长往往不管孩子在补课班学什么,只要孩子坐到教室,他们的心就踏实了。另外学校也没有把孩子的假期安排得丰富多彩。学校应多在假期里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比赛、公益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正>每到学生放假时,补课就成了热门话题。为了给学生减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补课。然而,这样好的政策却总是遭遇执行难,学生反感、家长抱怨,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委屈。假期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真的是学生需要吗?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不禁质疑,这其中是否有老师借此增加收入、学校提高升学率之嫌?补课之风盛行,原因究竟何在?【你来问】家长王俊华:"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放假的时候,老师就通知要假期补课,说是要赶赶课程好多留一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7.
正胡适说,一个人的前程全靠他怎样用闲暇时间。作为教育的闲暇,假期可谓窥探我国教育之优劣最好的观景台。每到假期,各种"改头换面"的有偿补课又粉墨登场了。有人甚至戏称暑假为"第三学期"。补课班也好,课外班也好,种种暑假乱象的背后透出"竞争"二字。而过于强调竞争的社会是用高低、好坏等价值尺度来评价学生,把学生引向考试,与教育的本源背道而驰。有人说,什么样的社会发育程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尽管这句话道出了现实,但教育作为改良社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暑假已经到了,学生们好不容易摘下了沉重的书包,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又接踵而来.相比国内较为单一的假期生活,国外的中小学生们又是如何度过暑假的呢?看过世界各国人们对暑假的不同认识,你是否在“如何安排孩子的这个暑假”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9.
卜宪玲 《山东教育》2020,(11):63-64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写下这个题目,我感觉自己有点“僭越”。可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又忍不住把这个“僭越”的题目说下去。放假前家访,得以与十几位家长见面。其中有几位家长问到假期给孩子报个怎样的补习班加强一下,我回答说补习班尽量少安排,假期是个读书的好机会,让孩子多读点书吧。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之友》2012,(Z5):78-79
如果你有话想说:又放暑假了,但我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每个暑假都是我的"第三学期",不是在学校补课,就是被我老妈逼着去上一个又一个的提高班。你说这哪是放假啊!简直比开学还累!其实家长们不知道,就算我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补习班一共有几十个学生,有一半在认真听讲就不错了。大部分同学都是被父母逼着来的,来了也是看小说聊QQ睡觉。我觉得大人们花钱让  相似文献   

11.
假期补课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很多城市学生,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来说,假期似乎已成了他们的“第三学期“。在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的寒假里,不少学生刚从学校课堂里出来,又出现在补习班上,他们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只是把学校这一点变成了补习班,其他的生活依旧没变,生活过得很有“规律“。在很多人看来,寒假里,学生应当好好休息一下,走亲访友,与家人团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是,现实却不像人们想像得那么简单,让补课热起来的原因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其原因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相似文献   

12.
王凤林 《教书育人》2006,(12):21-22
据今年的调查了解,每个中小学生在假期期间都不同程度遭遇了补课。学生们戏称假期为“第三学期”。学生以往那种对假期的热切盼望心情几乎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无奈、麻木和郁闷。  相似文献   

13.
悲哉暑假     
师立立 《广西教育》2007,(7C):31-32
我左盼右盼,上盼下盼。终于盼来了暑假。 理想中的暑假是快乐无忧、笑声常伴左右的。但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了我的意料,这个暑假是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唉,这还没有放假呢,我就被考试折腾成了一只“落汤鸡”。本以为放假之后,可以尽情地放松一番,调节调节心情,但就在产生这个念头不久,假期要补课这个“噩耗”就传来了.弄得我像被霜打了的茄子,似乎所有的念头一下子都跑到了九霄云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心灵之约     
暑假在即,面对长长的假期,怎样给学生一个最大的空间,激发他们的自主创新潜能,展示他们的智慧呢?斟酌再三,放假时,孩子们手中拿到了我打印好的主题为“心灵之约”的暑假作业:”能干的孩子:暑假开始了,老师真的很想了解暑假中的每一天你是怎样度过的,可我又不能天天跟你见面,我们来个心灵之约好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假期中每天做的、读的或听到的内容,选你想同老师和同学交流的记录下来,等我们见面时,一起分享,可以吗?你是老师最信任的孩子,我相信已经长大的你一定能行,试试吧,我期待着你的好消息!”瞧,孩子们那激动的小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一下子围在我的身边,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一定完成你我的约定!”“老师,我保证让你大吃一惊!”“老师,等着吧,我一定能做好!”……一句句充满自信的“表态”,让我对这次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促使其主动发展”为本的作业设计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5.
我盼望的一年一度的暑假快到了,我想在假期里过得既快乐轻松,又有意义,于是决定制定一个假期计划。我的作文水平有待提高,还有,我还想利用假期时间学习英语。所以,参加写作、英语补习班是我暑假不可改变的计划啦。补课结束了,我要乘势在第三四周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要不,心有牵挂,怎么能够放心开心地去玩呢?到了第五六周,就可以放松了。我可以约同学、朋友、表哥表弟打打羽毛球、玩玩扑克、看看电视……令我最高兴的是爸妈打算带我去游览公园,去欣赏祖国的大自然美景。妈妈说,这样可以开拓我的视野,陶冶我的情操呢。七周后,离开学的时…  相似文献   

16.
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每年假期都有80%的中小学生参加"补课大军"。在这支浩浩荡荡的补课大军中,有50%左右的是非"应考生"(初三或高三)或学习优秀生;有30%左右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或幼儿。补课不全是到学校,更多的是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补习班。放假本来是我们学生最盼望的,但这个假期却特别烦,因为要补课。我承认补课确实有那么一丁点好处,可它的弊端也是一大堆!1.产生厌学情绪。一听说要补课,没有不怨声载道的,原来制订的各种假期计划都泡了汤,真扫兴!你想想,整天带着抵触情绪来上课,又怎能学好功课呢?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嘛。说不定,这种烦…  相似文献   

17.
“第三学期”这个新概念,是从浙江在线上看来的。7月12日,在杭州青春路购书中心,教学辅导书架前人头涌动,收银台前,买书的家长和学生排着“长龙”付款。暑假作为学生的假日,按理说应该让学生休息与娱乐,可现在放假了,老师要布置繁重的作业,父母要督促上各种培训班,还有一大堆要读的辅导书,快乐的暑假正在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相似文献   

18.
孩子暑假怎么过?有媒体随机对中小学生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多孩子的暑期是"第三学期"。五成多孩子在暑期上补习班和才艺培训班。  相似文献   

19.
当城市的夏天远离请风与鸣蝉,当玩伴被锁在家里、送进焙训班,当爸妈用防范的心把你裹得越来越严实,当美好的暑假计划如肥皂泡一个个破灭……我们的暑假还能过得有趣吗?暑假究竟属于谁?相信这道题的答案里不仅仅只有“学生”。放假,放假,却是越放越假。是时候对放假进行打假了。你觉得呢?  相似文献   

20.
丁雷 《生活教育》2008,(10):37-37
"我早就习惯每年无聊的暑假了,爸妈、学校、社区安排了一大堆活动、培训和补课,没几个是我想参加的。"昨日,我市某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在对30余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中.记者惊讶地发现.今年假期,七成左右的孩子表示"没兴奋感"或"对假期没感觉"。暑假原本是孩子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节日.为何现在孩子对其没了兴趣?家长和社会给孩子安排的暑假内容.为何孩子不"领情"?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