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12,(11):57-59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释解】本章讲的是圣人修道的混沌哲学。"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雄",为阳,为刚,为动,为父性;"雌",为阴,为柔,为静,为母性。人欲生命长存,不仅需要通过修炼获得  相似文献   

2.
郑博元 《垂钓》2009,(6):72-73
溪哥是台湾溪钓时最常遇见的鱼种。近年来,针对溪哥的觅食特点,一些路亚爱好者开始专注于飞蝇钓溪哥这种新式钓法。飞蝇钓法中使用的毛钩讲求轻、灵、逼真的动态效果,其抛投动作非常潇洒,这一点和传统拟饵钓法有很大区别。和十几厘米长的溪哥体型相比,以往的传统拟饵钓法中使用的最小拟饵(2厘米长度)体积显得过于巨大。如果要溪哥吞下这两三厘米的拟饵,真有些“横柴入灶”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谢葵 《钓鱼》2008,(4):49-49
溪流里的鱼儿,多是马口、石斑等小鱼儿,吃食猛,好钓。但溪钓大多是处在崇山峻岭,路途遥远,早出晚归,钓时太长。而且溪钓多在高温、晴日、无风等天气垂钓,站立水间且涉溪而钓,战线拉得太长。溪鱼,个头不大,体型狭长,性子却暴烈,稍一离水即易猝死、腐败变质。总而言之,溪鱼不好存活,更甭说保鲜了,能鲜活地带回家的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4.
胡宗祥 《中国钓鱼》2005,(10):16-17
青海溪河中常有黑鲶鱼,此鱼无鳔,体黑,唇边长须,头扁眼小,,生性凶猛,常吞食其他小鱼、小蛙。黑鲶在靠近黄河的贵德县称“蛇扁头鱼”。笔者曾用羊肝做鱼饵,在黄河中钓到过一条重约3千克的“蛇扁头”。当地传说“蛇扁头鱼吃死人”而对黑鲶存有忌畏心态。在大通河流域称黑鲶为“狗鱼”或“狗板鱼”。  相似文献   

5.
黄杰  郑博元 《钓鱼》2008,(14):48-49
端午节过后,正式进入夏季了,溪中的鱼儿们也进入了繁殖季节。在溪畔,你可以看到溪鱼互相的追逐或者在晨昏之际不时会跃出水面,看来,我们正式地进入溪钓SPOON的季节。  相似文献   

6.
试论退溪的静坐湛江师范学院体育系梁诚李晃,号退溪,16世纪李氏朝鲜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生于1501年(第十代燕山君七年),卒于1570年(宣祖三年),时值中国明朝孝宗到穆宗的70年间。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7.
赵宪明  吴敏 《垂钓》2001,(10):19-20
由于童年生活在辽东山区,所以从小就爱钓鱼的我对小溪情有独钟,对传统的溪流钓方法有切身体会。辽东山区山高林密,峰峻石奇,峡谷幽深,溪流密布。有山就有溪,有溪就有鱼,山间溪水一会儿在石板上蹦跳,一会儿在巨石中穿行,一会在草丛中歌唱,一会儿从岩石上飞入深潭,一会儿又从深潭中涌向濑滩。老家的小溪中生活着许多野生的鱼类,有马口、红檀子(溪哥)、白鲦、柳根儿、沙葫芦、鲇鱼、黄颡、鲫鱼等。垂钓这些鱼的方法有毛钩甩钓、拉拍拖逗钓、走漂浮钓、摆浪钩钓和撅跶竿钓等。  相似文献   

8.
嘉澍 《上海集邮》2005,(8):12-12
乾陵在陕西乾县城北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两位帝王的合葬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中唯—未被盗掘过的皇家陵西。陵区600万平方米,地表有无字碑、七节碑、石狮、司马道翁仲,六十一宾王像等114件物.有“露天博物馆”之称,并设有乾陵博物馆。陵东南有17座王公大臣陪葬墓:墓主中李重润和李仙蕙为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孙女,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近山者仁,近水者智。一处壮美的瀑布在溯溪和溪降爱好者的眼里便是悬崖.但又偏使他们乐不思蜀。因为在集山、水于一体的溯溪和溪降活动中.他们体味到了仁与智的生命内涵!”体验团队.体验生存,体验极限!”这是溯溪与溪降爱好者心灵的呐喊。探觅深山里的世外桃源,寻找幽林中的人间仙景.生命的激情在此点燃。挑战自我挑战勇敢所谓溯溪.就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克服地形上的各处障碍,穷  相似文献   

10.
蝇蛆钓溪哥     
姚铭 《中国钓鱼》2005,(3):20-20
蝇蛆是苍蝇的幼虫,乃万能钓.饵的一种,可钓溪哥、马口等小型鱼类;其中溪哥最爱食之,比红蚯蚓和人工饵都好:钓溪哥的钓具3.6~4米小手竿,竿身挺直轻细为好。1~2号细线,七星漂:锡坠的重力要小于浮子的浮力。水线的长度要根据所钓水域深度灵活调整,原则是始终浮钓。钩用1~3号“伊豆”,线齐竿。穿饵时从蛆身的1/3处刺入,从另一头1/3处刺出,钩尖外露。这样的小钩和饵,  相似文献   

11.
郑博元 《垂钓》2009,(7):74-74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部分飞蝇钓溪哥的常识。其实,飞蝇钓法的对象决不仅仅局限于溪哥、鳟鱼、鲑鱼、鲈鱼身上,它同样能钓到台湾本土的多种鱼类。本篇,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另一个淡水飞蝇钓的入门鱼种——鳖条,以使毛钩发烧友和众多跃跃欲试的飞蝇入门钓友多了解一些飞蝇抛投的基本常识,以便将来实战时能灵活施展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吴振世  孙永伟 《武当》2008,(4):11-12
无极拳十八则是十八个字,每个字一套动作,也是十八种劲。 起势朝:太阳出来,一日之行。收势晦:太阳落山,日行一夜。  相似文献   

13.
离底钓溪哥     
任志新 《钓鱼》2004,(11):12-12
溪哥,本地俗称溪棒,是生活在山区溪流和山塘水库高氧水质中的一种溪流鲦鱼。它的头部大干身体,大嘴呈侧卧的“V“字形,成年雄鱼身上有彩色条纹。一般体重50克的已算大的了,但雄鱼也有300克以上的。由于生活在水质清澈的山区自然环境,且生长缓慢,肉质鲜美少剌.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休闲垂钓山塘水库、溪流的主要对象鱼种。  相似文献   

14.
“十八在诀”,又称“十八句诀”,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次子杨班侯(1837~1892)所传,首见于杨班侯再传弟子吴孟侠所著《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中。这短短十八句话、七十二字,精辟、准确地阐明了太极拳的劲力、劲点、劲法等动作要领,对于准确把握太极拳的技术内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柳国顺 《精武》2009,(5):56-57
因为《少林衣钵真传》(以下简称《衣钵》)中记载了十八家拳法,并且有“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的文字。所以,多年来螳螂拳界便以此为根据,认定了螳螂拳是“十八凑”而成,即螳螂拳是集合了十八家拳法的精华创作出来的。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位列第十八家的“王郎的螳螂”竞达到了技压群雄的“总敌”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春钓马口     
谢葵 《钓鱼》2007,(6X):20-21
3.6米溪钓手竿,过长过短均无济于事。“谷雨过后,百鱼近岸”,马口亦不例外,众多溪鱼肩负繁殖及觅食之任,簇集溪河岸边草甸之地,好钓。溪钓竿异于台钓或传统钓竿:①特软。其竿体细瘦得只剩一根筋,手腕稍一出劲,竿尖即率领竿体前几节上下抖动,弹性蛮好,瞬间鱼钩刺穿鱼嘴,  相似文献   

17.
“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较早的初级套路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专门为一些长期壁观坐禅的和尚编了一套活动量较小、动作简单的健身套路。初根据十八罗汉铜像各选一个动作,共十八个动作,称为十八罗汉手,逐渐演化成有节有理的武术套路,亦称罗汉十八手。到唐代,发畏到三十六手。到宋末元初,经觉  相似文献   

18.
初冬钓荷塘     
张仲斌 《中国钓鱼》2005,(11):14-14
我退休后在家附近的“上海植物园”中坚持四季垂钓。公园中河、溪、浜、塘纵横,互相有瓦筒在地下沟通,还有一天然荷花塘,该塘水面较宽,也同其他河流连接。因为塘中有荷花,春天是公园中鱼类来此繁殖的好地方;夏天是鱼类在此纳凉的好去处;而冬天里,公园其他河、溪、浜无鱼可钓,在此荷花塘中,却仍能钓到鱼儿,因为荷花塘中有许多残败的荷梗可隐蔽,而且塘中间水略深些,光照又充足,很适合鱼越冬。  相似文献   

19.
孔德 《武当》2007,(1):37-38
凡坤道修炼,用功入道,当于子后午前阳气发生之际,按法行持。先还虚静定,深入混沌。候混沌开机,即凝神吸气以守乳溪,存想息息在乳溪中,呼吸往来。默调呼吸三十六息讫,仍还虚静养,以致虚极静笃,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待静极复觉之际,仍照前调息守中,一连行持三五次而后已。  相似文献   

20.
泽雅山溪钓     
徐镇亮 《中国钓鱼》2001,(12):17-17
周末假日,抛弃俗务,驱离尘嚣,三五结伴,到泽雅山溪游钓,一边饱览自然山水风光,一边享受溪钓旷野乐趣,健身怡情,逍遥自在。泽雅系浙江省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温州市瓯海区西部山区,距市区18公里。这里重嶂叠翠,山溪蜿蜒,瀑、潭、渊、涧、溪、滩、泊等水景瑰丽,不仅使“水泽之雅”的风景更具神奇魅力,而且为山溪游钓拓展旷野钓场。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