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幼儿缺乏独立性,一切都依赖父母,如在幼儿园布置的一些动手动脑的小作业都是由家长来完成。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这么做就是爱孩子;还有的父母对孩子做事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所以什么事都代孩子做,不放手也不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会养成了一种懒惰的习惯,形成一定的依赖性,独立性较差。所以,培养幼儿要从小抓起。一、活动是培养幼儿独立意识的源泉幼儿的独立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三至四岁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喜欢自己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凡事都有"我自己来"的要求。当孩子  相似文献   

2.
周云 《幼儿教育》2001,(2):41-41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以下做法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1.孩子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尝试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  相似文献   

3.
上小学时,孩子放学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把学校里有趣的事向父母汇报,可一上初中,便不再主动与父母说话。孩子进入初中,青春期悄然来临,身高、体重发展很快,柔韧性增强,力量增加,给孩子自己以“成人感”在心理变化上,由于他的独立性增强,故尽量避免对大人的依赖。渴求独立,不希望父母对自己过多的干涉,因而与父母的话越来越少。孩子此时开始重视与同性、异性同学之间的友谊,故可以与朋友尽诉衷肠,尽情欢乐,而不愿再对父母说心里话和表达亲密的感情。所以,对父母“疏远”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是孩子的独立性表现。父母应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有意地把孩子看成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独生子女被父母和其他长辈保护过多。比如说有很多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做被认为很危险的事情,孩子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话,一定不会去冒险,而且会缺乏独立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就会被认为是胆小。记者(以下简称记):徐老师您好!在我们编刊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来自孩子们父母的困惑。怎样让自己的孩子胆子变大一点是很多父母所关心的。您对孩子胆小是怎么看的?徐芬(以下简称徐):胆小有不同的表现,有些表现在人际交往上,有些表现在做事上。在人际交往上胆小的孩子,在个性上往往倾向于内向,不…  相似文献   

5.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文教资料》2005,(23):110-111
儿童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发育成长起来的,但精心呵护不再被理解为娇纵、溺爱、样样事情包办代替,今天的精心呵护则是要求成人要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健康成长,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从小培养幼儿独立性。在美国,父母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长到18岁就要面对人生,不再依靠父母,自己独立生活、择业、交友等。所以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就将独立性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最初,他们从培养孩子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脱穿衣服等方面入手;与此同时还很注意尊重孩子独立人格,鼓励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提供选择的机会与条…  相似文献   

6.
正或许你觉得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但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永远都不会太早。放手让孩子去做,并且耐心等待他自己慢慢成长,你将看到一个自信、独立的宝宝。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你可能会听见如"我自己来"之类的话从孩子嘴巴里说出来。这或许是培养你的孩子独立性的好时机哦!作为父母的你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支持你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是指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合理选择目标的愿望和能力,它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可是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父母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把一些本来该孩子做的事都给包办代替了,所以不少孩子对本来该由他自己完成的事却束手无策。父母的溺爱严重扼杀了孩子的自主性,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长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最重要的一点是避免冲突。如果关系紧张,父母和孩子的每次争吵都会伤害彼此的感情。与孩子争吵是父母最头痛的事,虽然孩子受到过尊敬长辈的教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孩子独立性和自我性都比较强, 在家庭和社会中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比以前多很多,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发生矛盾时,如处理得不好,很有可能会引起"家庭大战"。  相似文献   

9.
英国心理专家日前指出,对孩子们来说,"虚度光阴"也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反而是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父母要给孩子自己支配时间的机会,对此,父母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10.
鼓励孩子发展独立性的同时,家长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帮助孩子一步一步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自己吃饭、决定明天穿什么衣服、独立进行积木搭建、主动加入小伙伴的游戏……这些都是孩子具有独立性的表现。在独立性的培养上,家长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两个极端:一端是急于让孩子独立,结果是孩子动不动就受挫了;另一端是不信任孩子,完全包办,孩子的独立性得不到锻炼。如何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独立性培养有哪些应该注意事项?我们专门请到了有经验的幼儿园老师分享经验,答疑解惑,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11.
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会把更多目光投向在父母教养方式本身对孩子学习成绩以及做人做事态度的影响,而父母本身的收入和学历或者说文化水平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并没有引起教育研究者足够的重视。那么作为一名在北京某著名培训机构任升学年级兼职语文教师的文学研究生,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个结论:父母的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对子女语文成绩、学习态度、课外阅读时间及其数量以及整体学习时间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同时,父母的文化水平对子女的语文成绩、学习态度、课外阅读时间及其数量以及整体学习时间的影响在任何范围内均为正相关。而在子女语文学习中的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上,父母更高的文化水平会加强子女认知的场独立性。同时父母收入对子女认知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的影响上并不存在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场独立性或者减少场独立性的状况,因此这也在之后展开。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代价,即是责任。"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崇高的责任心,才拥有了生命的脊梁。孩子的独立性跟家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只有独立性强的家长才能够培养出独立性强的孩子。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能更快地独立。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天生的冒险家,只要你给他机会,他会在荆棘的园地里开辟出一片天空。许多父母把培养孩子独立当作家庭教育的目标之一。但如何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依赖性是幼儿生活的特质之一,幼儿就是因为具备了依赖性才能拥有紧跟父母身边学习的机会。独立性是随着孩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以及身心发展的成熟而自然流露的特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起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皆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素材,如,让孩子选衣服的颜色、玩具、图画书、饭菜、游戏…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家庭教育的特色很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出的特色。美国人从自己的孩子呱呱坠地之时起,就开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他们那种让中国人难以置信的措施之一,就是让刚出世的婴儿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他们认为,分室而居对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影响很大。分室而居,就是在孩子还没有选择能力的时候,父母替孩子选择一个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孩子的独立性是指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任务的心理状态。从小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是培养良好性格的重要内容。使宝宝从小能适当地自我估计,具有自信心,有为实现某种愿望而具备的坚韧性和持久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首创精神。"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正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早点儿独立,可独立是需要从小培养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独立性培养上,英国妈妈用了哪些出其不意的方法。到底什么是独立?简而言之,独立就是自己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主见,有思想。英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早期教育的国家,英国的父母们认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趁早,千万不能够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0~5岁是奠定人生一切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曾对父母育儿心理进行过经典的评论:"有两种父母,一种把孩子当宠物养,让他们幸福快乐;另一种把孩子当猪养,为了自己将来有肉吃.殊不知,宠物长好了其实比猪还贵."这是一位经济学家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分析父母的育儿心理,也风趣幽默地概括了两种家庭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8.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可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不需要大人的帮忙呢?答案非常简单,就是在孩子生命的一开始,在他有能力去处理事情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帮助孩子,让孩子自己把事情完成的方法,就是一个培养孩子独立性最好的方法。当今社会,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事事让父母家人帮助解决,连幼儿园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让父母家人代替做了,大人还总埋怨,现在的孩子独立  相似文献   

19.
没有一个父母不爱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愿把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但成长中的孩子究竟希望父母送给他们什么样的礼物呢? 自己的事情让我做一做 要知道,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独立性发展的过程。无论吃饭穿衣,还是叠棉被、洗手帕,一开始,孩子都可能做不好:吃饭时饭粒洒了一地,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可是,孩子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体验、实践、思考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孩子的独立性是众所周知的,而独立性的养成与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关系。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便独居一室。在孩子出生前,父母便布置好新生儿的房间,小床、台灯、桌布、墙纸等等都会让婴儿赏心悦目,带音乐的玩具旋转着挂在小床上方,吸引着婴儿的注意力。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慨念,家长可以到商店买一种专门的灯,很小很暗,插在插座上,彻夜亮着,驱逐孩子对黑暗的恐怖。孩子再大些,便自己布置自己的房间,随心所欲,父母不会干涉。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