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燕群 《辅导员》2014,(18):29-30
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写道:“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爱默生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  相似文献   

2.
宽容忍让,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准则。处理学生矛盾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会宽容忍让。宽容忍让这,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应当具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自我批评,就是要正视自己的错儿,首先要找一找自己的过错,然后勇敢地向对方主动承认自己的不对,向别人致歉,以求得谅解。宽容忍让,意味着从“他”的角度,应当具有宽容大度的胸怀,不要紧抓不放,斤斤计较,甚至怀恨在心,而应学会宽容别人的错儿,过往不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宽容与智慧     
<正>谈宽容的文章不知凡几,美国学者房龙,甚至不惜篇幅,专门写过一本论宽容的书。但是不宽容的人,不大可能在读了几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就变得宽容起来。因为一个人能够原谅他人的过失,对冒犯、侮辱,或是损害过自己利益的人,不予计较,须有宽宏的度量,而一个人的度量是宽宏还是狭小,不但取决于他的性格、心地,而且取决于他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对自己处境的认识和预见行事后果的能力,即宽容与智慧、识见有关。有的人度量宽宏,是天性使然,这种人毕竟很少,更多的人能够宽容他人,则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权衡之后而  相似文献   

4.
孔子云:“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毛主席也说过:“允许人犯错误,改了就是好同志嘛!”由此可见,宽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蕴藏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成了一种时尚和一种美德。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而是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督导其改正,从而体现出教师的博大胸怀。  相似文献   

5.
学会宽容     
杜叶华 《师道》2006,(4):40-4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次听到中央电视台那句气势磅礴的广告语,整个胸怀都会跟着开阔起来。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自古以来,宽广的胸怀就为人所称道,为人所追求。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指的就是这种境界。“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不是圣人,犯错也就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不懂宽容,一味钻进追究责任、怨恨报复的死胡同里,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过错造成的损失;如果我们能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比失去的更多。因为我们宽容的是过去,而得到的却是未来。…  相似文献   

6.
[小引]如果大地上只许有一种植物,就不会有万紫千红;如果世上只有一种声音,就无所谓歌声;月亮取代不了太阳,太阳也代替不了星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需要多彩,生活需要宽容!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需要别人的宽容,也需要对别人宽容。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多一点宽容,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同学少年,你是否具有一颗宽容之心?你宽容过别人吗,你感受到别人的宽容了吗?如果以“宽容”为话题,你将如何驰骋思想的野马呢?[帮你想深想透]宽容是一个需要我们对之脱帽致敬的词语。一、何谓“宽容”宽容是心地单纯,心存善良,…  相似文献   

7.
燕子姐姐:每当我跟别人发生矛盾或有人使我难堪时,过后我总会耿耿于怀,老想找机会“报复”,我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怎样才能消除这种不好的念头呢?困惑男孩摇摇摇李剑李剑同学:你这种对他人产生报复的念头,是指在与人交往中想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及不满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潜藏着危险性。据一项调查显示,具有一般报复心的人并不少,但大多数不一定有公开的报复行为,仅存在一定的报复心理。你大概也属于这种情况。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这种心理的人,神经经常处于亢奋状态,容易…  相似文献   

8.
学会宽容     
宽容是友善的花朵,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宽容能折断报复的怒戟,松开仇视的强弩,磨钝追究的利器。战国时,赵国大臣蔺相如在和秦国的斗争中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这引起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他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处处退让。面对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廉颇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他深感惭愧,便到相府负荆请罪,历史上也因此有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反观历史上那些善妒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  相似文献   

9.
都说“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是宽容的,我们希望有“宽容的老师”、“宽容的父母”、“宽容的朋友”,那么你自己是否是一个宽容的人呢? 做一下下面的测试吧!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上帝允许青年犯错误!”何况是处于成长之中、处于蒙昧无知的孩子呢?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灵。对我们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宽容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 “上帝允许青年犯错误!”何况是处于成长之中、处于蒙昧无知的孩子呢?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对教师而言,宽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宽容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2.
真题回放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其实,一个人的处世之要,就在于不能全凭自己的意愿。“径行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只要与人方便,必然自己方便。让我们怀揣一颗宽容善良之心,做一个宽容大度之人。  相似文献   

13.
感悟宽容     
宽容是春风,它可以使人感到温馨和鼓舞;宽容是火种,它可以燃起学生心中的希望和理想;宽容是天使,它可以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宽容是一种教育机智。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训责呵斥,固然也能把孩子“管”得规规矩矩,“理”得服服贴贴,但往往治标不治本,甚至把孩子推到对立面,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而宽容却能起到“以柔克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犯了错误,大多数孩子都会悔之莫及,希望得到原谅,这时我们  相似文献   

14.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在生活中学会宽容,你便能明白以下道理。宽容就是洞察。世界由矛盾组成,任何人或事物不会尽善尽美。无论是“患难之交”“、亲朋好友”,还是“金玉良缘”“、模范夫妻”,都是相对而言,他们的矛盾、苦恼常常被掩饰在成功的光环之下,而掩盖的工具恰恰是宽容。不必羡慕…  相似文献   

15.
宽容即允许别人自由行动或判断,耐心而毫无偏见地容忍与自己的观点或公认的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一名人民老师要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多一份宽容,多一些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当然宽容不是对学生过错的无原则袒护,而是对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改正错误的期待,以自己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自己改正错误,发奋成才。在“宽容”与“纵容”中把握好航向.成功的教育才能扬帆起航!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09,(1):73-76
阅读导航: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宽容是一种涵养,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7.
宽容是一种高尚的情怀与美德,是一种无私与慈爱的表现,也是一种健康豁达的心态。著名文学家雨果这样说到:“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对宽容的赞美。宽容是一种大度、一种涵养、一种真诚,宽容心教育是一种对学生尊重、关爱和信任的教育,宽容心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激发出学生自我教育的热忱,使他们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面对学差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做一个宽容的教师,要宽容在成长过程中有缺点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学会“宽以待人”是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虽然安排了一定的插图和小资料,但仍显“简略、抽象、难懂”。作为刚进入初中不久的八年级学生,要真正理解“什么是宽容“”社会生活为什么需要宽容“”怎样培养宽容精神”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教材的特点,本人收集和整理了有关资料,写成此文,以期为初中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备课教学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参考。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  相似文献   

19.
马凯 《语文新圃》2009,(5):29-30
爱因斯坦说过:“为了使每个人都能表白他的观点而无不利的后果,在全体人民中.必须有一种宽容的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倡导宽容,“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读了《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3期邴光力老师的《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一文,很受启发。宽容确实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但我们在肯定宽容教育的独特效应时,对其也要作全面、具体、辩证地分析。邴老师在文章开头讲了老禅师对小和尚宽容施教的故事。意思是说:宽容是老禅师不记“小过”,对小和尚施以教育,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于是人们会问:对“大过”,老禅师当做何处置?如果小和尚的行为不是“跳墙”而是“杀人”,那么“老禅师还会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吗?如果小和尚视老禅师的宽容为软弱,而放纵自己的行为,且不知改过,那么老禅师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