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环境的改变,中专生的心理状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有人感到困惑,有人感到自卑,有人感到彷徨,看不清前途之路,失去远大理想和抱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动力,产生厌学心理。如何深入透彻的分析厌学原因,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让学生在校期间克服心理障碍,主动学习,全面提高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专生的厌学表现 中专生的厌学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成绩普遍下降,不及格课程的门数与人次增加; 2.缺乏上进心,学习不认真,不钻研所学课程内容; 3…  相似文献   

2.
中专校园里,有些中专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厌学心理。这对他们完成中专学业很不利。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中专生厌学心理的类型及消除厌学心理的方法。一、厌学心理的种类1.挫折型心理厌学这类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3.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胜久 《成才之路》2009,(34):86-8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教育备受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在中专生中厌学现象也较为突出,本文就中专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原因和应对措施作了一些探讨,以提高广大教师消除学生厌学心理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选择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按理说,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厌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而成绩好的学生不会产生厌学心理。其实不然,调查表明,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成绩好坏、是否聪明没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厌学的情绪,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在改变他们厌学心理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群策群力,一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那么,这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以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进而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一、中专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中专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 :缺乏崇高的理想追求 ,社会责任感淡漠 ,自暴自弃心理作祟 ;而中专教材大部分沿用的是大专教材 ,内容偏深 ,造成学生听不懂 ,丧失学习兴趣 ;缺乏专业兴趣 ,对所学专业不了解 ,不知道本专业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缺乏学习热情 ;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简单陈旧的教学方法 ,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中专学生就业难和社会的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学生 ,学生觉得“成绩好不如后门硬”,在就业无望的心态下 ,学习无用的思潮泛滥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二、中专生厌学心理的…  相似文献   

8.
如今中专生厌学心理较为普遍,表现为对学习厌恶反感,在课堂上睡觉或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经常旷课或逃学,自觉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恋网络、打架斗殴、早恋等,造成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学校的,下面就着重浅析自身因素与学校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亢万荣 《甘肃教育》2008,(16):14-14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天真无邪的,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但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其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学生厌学心理是长时间学习问题累积生成的,因此,克服厌学心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教师怀揣教育爱心,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既关注他们的生活,也关注他们的心理,从侧面和正面两个角度同时努力,学生厌学心理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厌学是教育实践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甚至也是令厌学本人感到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许多时候,学生自己也不希望自己厌学,但他们却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这一问题,如果在较长时间内得不到较好解决的话,其累积性效应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更可能使学生对学习形成一种“厌恶性反应定势”,即一接触学习情境就可能无意识地涌现出焦虑、压抑、烦燥,甚至恶心等种种不适应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且严重的厌学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往往会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他们形成退缩、自卑、逃避、自我概念不良等个性特征。对此,笔力图结合自己在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体会和反思,从心理学的视角揭示导致某些厌学类型的深层内在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曹逸琴 《考试周刊》2011,(89):220-220
厌学心理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萌发逃避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大多数孩子的厌学与他们的智力并没有多大关系。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海娟 《成才之路》2009,(27):14-14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育、发展的最宝贵、最富特色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然而,在这个过渡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是错综复杂的,变化发展的。本文根据中专生的特点,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层面透析了中专生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辅导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与家长、老师的高热情,高付出相反,学生厌学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学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对抗、应付。我从多年的农村基层教学实践中,观察体悟思考,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分析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提出要家长教师去掉功利心,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用结合;教师不断学习充电,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材施教,不断激发他们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从而减少厌学现象等观点。  相似文献   

17.
田晓琴 《新疆教育》2012,(10):72-72
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学生之所以有以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压力,追究起来,就是厌学的心理表现。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找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阐述中专生自身特点,分析其厌学原因,以期为中专生教育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都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的比例达到60%,厌学情绪特别明显,本文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厌学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很多中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学生的厌学心理。如何使中学生走出厌学心理误区,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厌学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采取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注意课堂教育方法改革,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策略试图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