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在关于评论《水浒》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指出:“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投降派宋江的阶级本质,还他地主阶级的原来面目,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宋江所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及其对革命事业所造成的危害性,是极其重要的。过去有些评论者认为,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因此,他同高俅等人的斗争,就是利用敌人矛盾,以打击敌人,扩大革命事业,使之蓬勃发展。这种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敌我  相似文献   

2.
《水浒》中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从哪里来?是来自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还是地主阶级的反动性?这是《水浒》评论中的一个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文化大革命前的多数《水浒》评论者,大多认为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来自农民的“局限性”,并以此来为宋江的投降行为辩护,美化宋江。我们认为这是错误的,因为它歪曲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混淆了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阶级界限,抹煞了农民起义军中的革命派和投降派之间的路线分歧,歌颂了投降叛变的可耻行为。毛主席说:“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阶级实质。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地主、贵族、皇帝这些封建的统治阶级,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最近指出:“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揭露了宋江搞修正主义、投降主义的真面目,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指明了方向。用毛主席的指示分析《水浒》中的宋江形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宋江绝不象有人说的是个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而是一个惯于玩弄权术的野心家,混入农民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代理人,赵宋王朝的忠实走狗。他的一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投降派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说,《水浒》中的宋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反面教员。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指出了它的要害就在于投降。以宋江为头子的投降派,出于地主阶级的反动本性,适应赵宋王朝消灭农民起义的反革命需要,阴谋接受招安,出卖革命。有投降,就有反投降。以李逵为代表的革命派,则坚持晁盖的农民革命路线,反对招安,反对投降,主张推翻封建王朝,决心把农民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因此,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是梁山起义军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这是北宋末年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生死斗争在起义军内部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的指示,使我们明确了评论《水浒》的重大政治意义。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开展对《水浒》的评论,这是我国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又一次重大斗争,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重要指示的组成部分。毛主席还指出:“《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揭露了宋江是混进农民起义队伍里的地主阶级分子;揭露了宋江所推行的修正主义、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和特点;揭露了宋江为了推行他的政治路线必然要搞的一系列阴谋诡计;揭露了宋江从农民起义的投降派到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是在我国伟大的农民战争中诞生的一部文学作品。自元末明初《水浒传》问世,如何评价这部作品,在地主阶级内部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个学派的观点。李贽和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上的对立,反映了晚明文艺批评战线的儒法斗争。李贽站在进步的法家立场上,坚持革新的文学路线,热情地赞颂农民起义,肯定这个文学上的新生事物;金圣叹  相似文献   

7.
高景新同志的《也评刘秀在西汉农民起义中的历史地位》(载《辽宁大学学报》84年第4期,以下简称高文)认为:刘秀较早起义,主动联合并领导了农民军,为推翻新朝的反动统治而战,功绩卓著,是位农民起义领袖。这也是近年好些论者所持的观点。我认为不尽妥当,刘秀反新莽的进步行动和积极作用,确应肯定,但无须也不应冠以农民起义领袖称号。现就高文所论,谈些看法。高文说,刘秀的反莽行动“完全证明了他是同广大农民站在同一立场”,“站在一边”的,是为农民阶级利益而战。这个论断和新莽末年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斗争的实际并不相符,因而是不准确的。王莽新朝统治末年,阶级矛盾固然是主要的,却不是唯一的,地主阶级内部也存在矛盾,而且,由于新莽政权具有很强的集团性,这种矛盾更为普遍与激  相似文献   

8.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就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揭穿了打着“替天行道”旗号的宋江这类投降派的真面目。但是,在过去研究古典文学的许多有关论著中,有不少人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地推崇《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颂扬宋江是农民起义的“非常杰出的领袖”。今天,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剖析宋江这个丑恶形象,还投降派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梁山起义并不是农民(或市民、游民)起义,而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起义。梁山起义的性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替天行道"思想为指导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护道"。"替天行道"就是替天行"仁"、替天行"义"、替天行"礼",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王道"社会。梁山起义的性质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自周秦以至近代)中,贯穿始终的矛盾斗争并不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大众为实现理想的王道——礼制社会与专制统治者背离"王道"、背弃"礼义"而进行的道义斗争。《水浒传》则是"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用小说(稗史)形式,弘扬孔子《春秋》精神,"替天行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反映市民阶层利益的作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长篇白话章回小说。建国二十多年来的《水浒传》研究中,一直推崇它“反映了农民起义真实的历史面貌”。近年来的评论文章,仍然把《水浒传》说成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但使人不理解的是,一部“农民革命史诗”,为什么充满了“早招安,心方足”之类的叛卖语言?如果是地主阶级改良派写的作品,怎么还会有“报仇雪恨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毛主席又说:“《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搞修正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农民和地主的斗争,影响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一部形象的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4.
一、毛主席关于反对投降主义的部分论述(一)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转引自一九七五年九月四日《人民日报》社论要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转引自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解放军报》  相似文献   

15.
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是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统治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共处于封建社会这一统一体中,各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因此,要全面深入研究农民战争,不仅需要着重研究农民阶级,而且还应对它的对立面,即地主阶级进行认真的探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曾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对这次战争爆发前的地主阶级作过一次粗浅的论述,现在,再拟对这一革命战争爆发之后,对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地主阶级本身所发生的种种变化,继续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水浒》的主旨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主要观点有:(1)农民起义说;(2)市民起义说;(3)人民起义说;(4)忠奸斗争说;(5)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斗争说等等。这些观点从各各角度揭示了这部伟大作品的内蕴。但又各有不足,主要表现在这些观点从作品的局部看能说得通,从作品整体来看,就难以自圆其说,建成理论逻辑的自我断裂,遇到了理论阐述上的  相似文献   

17.
《水浒》的要害是什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七五年八月曾明确地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揭露了《水浒》宣扬投降主义的本质,指出了宋江是搞修正主义的投降派;明确地告诉我们,投降,搞修正主义,这是《水浒》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18.
明代广西社会矛盾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个主要矛盾以外,还有民族矛盾,土官与朝廷以及土官内部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互相联结,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激荡,使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格外复杂和,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终明之世,从未间断。因此,要研究明代广西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必须分析研究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造成明代广西社会矛盾激化的因素很多,除了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之外,还有土官与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关于前者,笔者在《综论明代广西各族人民起义》中已作了大概的分析。本文着重研究明代广西土官与朝廷及土官内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明朝末叶,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封建统治极端腐朽,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两大农民军,相继建立了大顺、大西两个农民政权。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胜利地进占北京,迫使明思宗朱由检崇祯自杀,推翻了明朝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全国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发生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在明末存在着三种社会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尖锐对立,这是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具体表现为连续不断的党派斗争;汉族地主  相似文献   

20.
在《水浒》研究中,那种认为“《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巨制,它艺术地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部过程”的观点,长期占据支配的地位。但是,这种观点是否无庸置疑的正确呢?这是很可以讨论的。文学艺术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典型形象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