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审美文化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富源古敢水族情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朴实优美、脍炙人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代表了水族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从汉民族文化视野看,水族情歌呈现出以形体美、劳动美、德行美、民族传统美为主要特征的审美倾向.水族民众特有的生活环境与文化传统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3.
一个不应被遗忘的艺术角落--试论水族鞋垫刺绣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水族民间刺绣的艺术形式及水族长期积淀的审美心理等方面论述水族服饰文化中的奇葩“鞋垫刺绣”的艺术特征,同时论及了民族民间艺术在挖掘、继承和开发中所面临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族民歌是水族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真实、丰富地展现出水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水族情歌是水族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真实体现。水族情歌可分为惜春歌、相会歌、相爱歌、誓约歌、思念歌、分离歌等等;其歌唱形式主要有两种:单唱和对唱;水族情歌具有浓郁的抒情性,语言生动,节奏鲜明,常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呈现出朴实、自然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5.
水族古歌具有特殊的分节结构和押韵形式,唱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交织回环、富于节奏的和谐的音乐美感。反映出水族先民对宇宙和自然奥秘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具有古典、朴素、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我校政史系刘世彬副教授近十几年来,致力于对黔南民族文化哲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水族文化哲学的研究,先后在《贵州民族研究》、《贵州文史丛刊》、《南风》、《苗岭风谣》、《黔南民族师专学报》、《采风论坛》、《黔南民族》、《艺文论坛》等刊物发表有关论文二十多篇。其中《水族关于人类起源传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水族双歌是说唱艺术的雏形》、《瑶麓瑶族婚规碑管窥》等《从“陆氏族谱”看布依族水族的“江西迁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少数民族》收载目录;《水族关于人类起源传说中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收入“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编的《民族思想研究集》一书;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等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具有着五千年文明史,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沉淀作用下,不同的民族亦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成为了各民族的鲜明特征。在此之中,侗族大歌作为一种原生样式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更是侗族民族文化与教化的重要途径。在时间的作用下,侗族大歌凝聚出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侗族具有着教化性质的"百科全书",有效传承并发扬着侗族的民族文化与审美特征。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侗族大歌的审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长期无文字民族的文化传承必须通过媒介来实现,如通过服饰图案、建筑样式、口头文学故事、歌曲演唱等。其中,音乐特别是歌曲这种媒介是其实现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大花苗古歌的音乐以"自然律"为律制基础,以四声羽调式为族群核心音调。其唱腔高亢苍凉、旋律起伏曲折,歌词以诗歌形式为主,内容包络万象,集中体现了大花苗人的审美情趣、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和价值取向等,是其族群千年恒守的精神家园。大花苗古歌具有"族群音乐记忆"属性,也正是通过这一属性,使得这个长期无文字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得以较为系统地传承。  相似文献   

10.
盘县彝族文化古老而深厚,盘县彝族古歌朴实而丰富.封闭的自然环境、历史迁徙、文化涵化、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等原因,使得盘县彝族古歌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古歌的内容涉及彝族的各个方面,主要以古民歌、婚仪歌、丧祭歌三类为主.通过民族音乐学中音乐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盘县彝族古歌的旋律音调结构、节奏与节拍、唱词特点及演唱形式进行分析,以推动盘县彝族古歌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元明水浒戏在审美趣向上大不相同:人物形象上,元代水浒戏以俗为美,而明代水浒戏则富于伦理美;剧场氛围上,元代水浒戏幽默风趣,喜剧色彩突出,而明代水浒戏庄严肃穆更倾向于崇高之美;语言上,元代水浒戏本色当行,而明代水浒戏因文人参与而富于绮丽之美。这种审美趣向的差别折射了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山水散文略论--以《水经注》和南朝山水小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经注》和以南朝山水书札为代表的南北朝山水散文。作为山水散文发展之初的重要作品,在山水审美观念、山水审美情趣、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与前代山水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些都决定了它们在山水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水族围腰作为水族女子的主要服饰之一,与水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客观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水族围腰的功能。水族围腰有多种功能,即实用功能、体现婚嫁与否的功能、体现水族的审美观与性格的功能、反映水族宗教文化的功能以及传播水族文化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水族围腰,可以透视其社会习俗、宗教信仰,进而折射出水族深层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水字是水族人民的古老文字,水书是水族人民的古老典籍,是水族的百科全书和易经。水族先民为了满足生存和理智的需要,把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加以吸收,并结合水族的传统思想,形成了水族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以水书的形式将其记录和传承下来。水书是作为水族阴阳五行思想的载体而存在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水书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水书支撑着水族几千年的文字史和文明史。用水族古老文字镌刻的墓碑十分罕见,这是研究水族古代习俗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识读水书碑文,应在基本掌握水书文字的基础上,找准视点,摸清脉络,方能抓住突破口,准确地破译其文意。  相似文献   

16.
水族是具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水族文化丰富多彩,但目前水族文化保护、传承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水族地区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水族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族文化教育活动等为载体,深入持久地推行“水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族族源问题是民族学的研究范畴。以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为基础,将水族民歌音调特征与诸水族族源地民歌音调特征进行对比,从音乐学的角度切入水族族源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从水族民歌音调所包含的遗传密码中论证水族族源问题,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旁证水族族源。  相似文献   

18.
水族丧葬忌荤习俗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书对水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是用以指导水族社会重大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水书典籍上有丧葬忌荤记载,水族人民通过水书及水书师对这一习俗的讲解,形成一种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19.
水书是水族先民用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书写而成的民族古籍.水书阴阳五行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水书·阴阳五行卷》则是水族水书阴阳五行思想的集中反映和代表载体,按照阴阳相配、五行相生的理论,配以“四雄”择法,对水族社会中的丧葬、婚嫁、营建、节日、出行、占卜、生产等活动进行解释、预测和干预.虽然《水书·阴阳五行卷》科学成分与宗教成分并存,但不失为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