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遗产开发导致的民族文化生态破坏是当前自然遗产旅游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以武陵源为例,从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引发的民族区域社会效应和民族文化在旅游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改变双向角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和民族文化生态的互动关系,对于维护自然遗产的自然、文化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张家界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剖析了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中对遗产资源过度开发产生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协调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与自然遗产保护可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世界自然遗产以其高品位的资源景观吸引着众多旅游者,但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如生态、环境等危害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加大了遗产地的管理难度,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地旅游规划与开发、遗产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及功能、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管理体制、遗产管理法律等方面。在分析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应加强遗产旅游与保护之间的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同时还需关注对世界自然遗产特殊地质地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质问题是旅游学与地质学交叉渗透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探讨地质资源旅游资源化、发掘旅游地质资源的价值,进而寻求利用与保护途径的重要学术问题与方法问题。地质环境是世界自然遗产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遗产旅游是当前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形式,旅游地质资源是全球绝大多数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主体旅游资源。从旅游学和地质学交叉的角度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推动世界自然遗产的战略性保护,并为旅游地质学的建立及其在世界遗产保护中运用拓展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具有丰富多彩和极为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这不仅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之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陵源核心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作为一个国际旅游城市,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英文公示语对该地的对外旅游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遗产是自然的存在物和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遗存物.作为能够发挥效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基于旅游形态的遗产资源发挥和体现着遗产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非经济价值的多重属性.而作为遗产旅游经营的内在核心,当前的遗产资源旅游经营模式则表现出与遗产价值多重属性的不对称以及失衡.通过以世界遗产地荔波作为研究个案,对其旅游经营模式进行剖析和优化构建,使其更加符合遗产类旅游景点经营的多重价值及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8.
黄山已列入世界自然和化的双重遗产,发掘黄山的旅游化审美价值,将有助于黄山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本从五个方面考察黄山旅游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黄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旅游资源,是名的“世界自然与人双遗产”,是安徽省“两点一线”经济发展战略的龙头。明确黄山旅游市场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对准确定位黄山的旅游市场,进一步促进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学术界对世界遗产的研究渐趋活跃,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有不足之处:一是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之间的研究较多,而其他类型的遗产如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景观等研究相对较少;二是自然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价值认识和遗产资源保护两个层面,其他方面如遗产资源利用等问题涉及较少;三是针对遗产资源遭到破坏的状况,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所在地乐山市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目前开发成效与不足并存。为使其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文章提出乐山市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建立饮食文化数据库,对饮食文化资源进行分类、调查、研究;培育饮食文化遗产项目品牌;创新饮食文化项目产品;建立饮食文化项目地标;开发饮食文化旅游商品;积极申报饮食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旅游资源类型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下名山”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和“佛教第一名山”闻名世界。作为一旅游圣地,怎样保持和发展旅游产业,在现在全国上下一片旅游开发热的背景下,更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总结了峨眉山已开发和潜在的旅游资源,并针对旅游资源的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3.
成功申遗十年来,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为乐山今后的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在乐山遗产旅游的深化发展阶段,要以整个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为基础,在空间上整合资源,突破景区旅游经济模式,形成“山城一体”、“景城一体”的旅游空间新模式,提高旅游经济质量,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实现乐山遗产旅游深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世界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利用;(2)两个世界遗产景区资源的整合;(3)整合中外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精品旅游产品;(4)整合传统旅游要素,打造休闲旅游特色街区;(5)高度重视遗产文化交流,提升遗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层次。  相似文献   

14.
石孟君 《地理教育》2010,(7):120-1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性活动。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的湖南张家界有着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如何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促进张家界经济发展呢?对此,本人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双重遗产旅游地兼有自然与文化双重旅游价值,是海内外旅游胜地.文章基于此,分析了影响其游客满意度的内容,如基础设施、服务态度、管理力度、旅游项目,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召开的第 2 3届会议上获悉 ,中国的武夷山和大足石刻于 1999年底被批准正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武夷山为文化和自然遗产 ,大足石刻为文化遗产。至此 ,我们已有 2 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 2 3处世界遗产中 ,有文化遗产 16处、自然遣产3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4处 ,分布在全国 16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另外 ,世界上现共有 6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其中 ,文化遗产 4 81处、自然遗产12 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2 2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又添新成员@陈国治$山东省寿光…  相似文献   

17.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存。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而景区经营权转让却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代际公平原则。在现实奈件下,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建立评估监测体系、狠抓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试论滇西北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就影响滇西北旅游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与旅游开发、旅游资源的区内相似性与旅游开发策略,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制约旅游开发的资金和交通因素,景区开发中社区利益及行政管理、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与旅游区规划、局部旅游开发项目的协调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泰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有着丰富的内涵。泰山丰富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展现,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是当前泰山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深入发掘遗产内涵,对泰山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深入发掘泰山的文化内涵、和谐内涵等,开发出观光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紧密结合的内涵丰富的现代综合型旅游项目,才能充分展现出泰山的特色,实现泰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目前我国有遗产总数28处,其中21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