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极复杂断块油藏断裂系统复杂、低序级断层极其发育,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常规地震剖面上小断层往往显示较弱,解释难度大。相干、蚂蚁追踪等地震属性技术对断层具有较强的指示性,但极复杂断块区地层破碎,小断层识别困难,因此开展了地震属性适应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倾角导向断层增强+蚂蚁体、小时窗相干+蚂蚁体、扩散滤波断层增强+分频蚂蚁体共三种地震属性组合识别小断层方法,形成了极复杂断块多属性综合分析识别小断层技术。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众》2010,(6):10-11
<正>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由于这次地震属于浅源性强震,所以,地震给当地造成了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从历史上看,我们国家每年大约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而2008年一年,咱们国家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四川强震成因被认为‘渐归沉寂’的龙门山断层‘复活’发生错动,这个断层自明朝以来被记录到的数据不多。这次地震的错动使当地地壳抬升了9米。这将使喜马拉雅山升高几米。” ——台湾中央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王乾盈  相似文献   

4.
正事件2016年3月以来,印尼苏门答腊岛、阿富汗、缅甸、日本九州和厄瓜多尔先后发生了多次震级在7级以上的强震。这是否意味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频繁的强震对中国是否有影响?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地震的监测和预防?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世界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刘静  相似文献   

5.
不是所有地方都会发生强震,只有极少数地方可能发生。因此要关注强震发生断层,也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强震的断层。在地下它是一个有一定宽度的板状体,断层内外界限分明。强震只发生在断层内,断层外不会发生强震。震级确定了,立足于有震,可以有充分时间采取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6.
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大于或等于3级,小于或等于5级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为强震,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8月5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发生里氏7.0级强震,造成数百人死亡,超过16万人无家可归。印度尼西亚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发生大小地震数千次。而在此次强震前后,龙目岛的小地震一直不断。面对地震预报这一公认的世界难题,目前在地震学界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与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一样,地震预报也不例外,中、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不仅造成了海平面的上升,它甚至还让地球变得躁动不安。2010年可谓全球地质灾害频仍的一个年份。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造成27万人死亡;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强震在太平洋上引发了海啸;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同一天,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喷发,产生的大量火山烟尘迫使多国机场关闭……8月7日,我国甘肃省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2000多人遇难。这些地质灾害恰好是在全球  相似文献   

9.
画说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地球的外表面是一薄薄的地壳,其厚度在大陆平  相似文献   

10.
<正>大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以极快的速度改变地球的面貌。这种改变不是沧海桑田的变迁,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1.城市位移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地震专家根据本次地震发生后从地壳声波记录的早期地震数据,测算出加德满都下面的地基可能向南移动了约3米。地震导致城市移动并不鲜见,比如通过分析GPS数据发现,2010年智利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王星宇  陈鹏 《科教文汇》2012,(15):81-83
首先,介绍了地震形成的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通过对1999-2009年间的地震现场的灾害调查资料和损失评估的资料进行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采取以实际烈度区作为分配单元,建立适用于县级区域小尺度的地震风险分析模型;最后基于烈度的地震分析模型与基于建筑物易损性地震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由此说明在县级区域小尺度上,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对油气运移成藏的控制作用,并对扶杨油层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刻画。扶杨油层发育的坳陷期以伸展作用为主,姚家组、嫩江组、明水组期间断裂活动最为强烈,发育了大量贯穿泉头组地层与靑一段地层的油源断层,形成了掀斜断块与阶梯状断块,对油气的成藏起到控制作用。断裂的形成演化控制圈闭的形成时期、发育类型及展布方位。长期活动的断裂是扶杨油层主要的油源断层类型,围绕富烃洼陷发育受油源断层控制的掀斜断块圈闭以及阶梯状断块圈闭是油气运聚成藏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23,(3):36-41
<正>当地时间2月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几小时后,另一场7.7级强震又袭来,之后更是余震持续不断,超过6000次。接连发生两次这样大震级的地震,在世界地震历史上也不多见。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3月12日在受灾最严重的哈塔伊省发表讲话时说,此次地震已导致至少4.8万人遇难。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更是称此次地震“破坏力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地震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土耳其经常会发生地震?同时发生两次大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测地震为何一直是世界难题?目前人类掌握的抗震技术有哪些?地震来袭时该如何自救?……通过系列科普解答和展现,让我们再次感受大自然的威力及人类的不懈抗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以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69个固定台站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水准量"反褶积法提取P波接收函数,采用叠加技术,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纵横波速比。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的地壳厚度呈现出从南向北增厚的趋势,纵横波速比在该区域的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分块特征。川滇菱形块体地壳厚度较厚,地壳厚度在50~69.7km,该区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波速比分布呈现局部分块特征;华南地块西南部地壳较薄,最薄处为30km。澜沧江断裂带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高波速比,波速比较高,表明地壳中镁铁成分居多,可能是印度板块向东俯冲造成幔源的基性和超基性物质侵入地壳有关;小江和红河断裂带交汇区的纵横波速比超过1.81,Vp/Vs值较大,说明下地壳为基性-超基性岩石,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波成像结果,推测下方存在地壳流,并且可能来自青藏高原;攀枝花附近形成的低速区可能与断裂交汇区的热流传输通道并在此进行热交换有关;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之间呈现低波速比,推测板块的运动、挤压形成的上地幔热物质上涌,侵蚀下地壳,导致地壳变薄以及长英质和中性岩石增多。  相似文献   

16.
应急地震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孕震过程很难进行直接观测,人类对孕震过程及地震破裂起始过程了解尚少,地震的短临预报在短期难以取得突破。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采取的对策是,强化建筑物抗震设防、深化地震快速应急研究。应急地震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以最短的时间确定地震的位置及强度,利用现代通信的快速性,在破坏性地震波(主要是地震面波)达到之前几到几十秒的时间内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一些人员财产损失,形成地震预警系统。应急地震学另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地震灾害的快速估计,即利用国家及全球的地震波形信息,结合地震灾区的强地面震动记录,快速确定地震的起始、终止时间、地点及能量释放的具体过程,结合当地地质结构信息,从而估计各地区可能的受灾程度,为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供第一手资料。在进一步加密我国地震台网的基础上,在东部平原大都市地区我国应可实现强震(6.5级以上)发生后20秒内快速确定震中及震级,实现地震极早期预警。同时可在几小时内确定地震能量释放过程,形成地面震动理论评估图(shakemap),按照灾情程度合理分配救灾资源,提高救灾效率。  相似文献   

17.
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速度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处理了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区 2 0km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 8km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反映了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1 2~ 1 8km深度速度成像存在北东和北西的低速异常带,它们相交于极震区下方,反映了区域发震构造特征;沿极震区的东西和南北正交方向以及强震群分布的两侧,地壳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是强震群孕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日美抗震设计规范建立典型多层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研究模型,通过结构形式、屈曲约束支撑的水平力分担率β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首层剪重比CB为模型主要研究参数;并且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层反应值与屈曲约束支撑需求性能,进而比较中国、日本及美国钢框架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各模型各层层间位移角反应值R,多遇地震时R0.75%、设防烈度地震时R1.0%以及罕遇地震时R1.5%,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很强的减震性能。(2)最大层剪力反应值分布形式,多遇地震时跟中日美规范静力推倒分析设计层剪力分布形式比较无明显差异。设防烈度地震、罕遇地震时,β=30%的CJ模型,日本规范Ai分布形式各层剪力计算值,能够较准确的评价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中国和美国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接近强震作用下层剪力分布形式。Β=80%的US模型,最大层剪力地震反应值分布形式跟中日美规范计算的各层剪力值分布形式比较,4层以下无明显差异;4层以上地震反应值远大于静力计算层剪力值。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发生Ms7.0级芦山地震,通过计算多个地震活动参数,定量分析芦山地震发生的背景地震活动性及与汶川地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历史记载龙门山断裂南段仅有3次6.0级以上强震,存在地震空区的历史地震背景;2)通过a值分析可知,芦山地震发生前30年背景地震活动性较高;3)分析汶川地震前后b值的空间分布差异,发现龙门山断裂南段在汶川地震后仅部分区域b值下降,应力增强,芦山地震发生在b值明显下降区.  相似文献   

20.
张炎忠 《内江科技》2014,(4):60-60,79
1区块油藏特征 乐安油田草13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草桥一纯化镇断鼻带东部,为南界被石村断层切割遮挡的继承性断鼻构造。沙四段地层倾角3°~4°,顶面埋深12s0~1360m。储层岩性以粉砂岩、粉细砂岩为主,夹层多.分选性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