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论国家”,见《列宁全集》第廿九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1页)恩格斯在本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以大量事实材料为依据,系统论述了家庭发展的历史,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彻底阐明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家庭问题、氏族问题、私有制和国家起源问题是本书的基本内容。恩格斯论述这些问题的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2.
氏族与国家     
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无论是中国古代史,还是世界古代史,都要讲授“氏族”与“国家”.这是两个基本问题,又是较难的问题,特别是两者的关系,往往容易弄错①.因此,很有必要重温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3.
父系氏族制度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子女的血统关系据生父确定,男子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就是由父系血缘纽带连接的社会集团,它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而来,向阶级社会过渡而去。古代明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要真正弄清中国古代明的起源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父系氏族社会作深  相似文献   

4.
二恩格斯在自己的作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研究了家庭产生的历史,其次就叙述了氏族社会组织的特点并阐明了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氏族的特点。在氏族制度中,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阶级和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低下的,因此人类几乎完全受自然自发力量的支配。在原始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生产力发展的低下水平决定只能有一种社会关系的类型:共同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原始氏族制度下,人类劳动的生产率极为低下,以致根本不可能获得剩余产品和发生人剥削人的现象。氏族是建立在血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至今已经一百一十周年.重读这一光辉的著作,感想和收获极多,故特写此札记.札记中有些提法可能会与读者以往的观念相悖,不妥之处,敬希指正.在这部被列宁称之为“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①的经典名著中,恩格斯概括了“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奴隶制是古代世界所固有的第一个剥削形式;继之而来的是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②恩格斯并且首次提出,古代世界之前的人类处于“原始时代”,即“氏族社会”.氏族“构成地球上即使不是所有的也是多数的野蛮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基础”.对于未来的社会,恩格斯在本书末尾引用摩尔根的话说:“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恩格斯认为摩尔根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对现代社会提出了直接的共产主义的要求”.③这样,恩格斯就在该书中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如下五个阶段——原始氏族社会,古代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农奴制社会,近代雇佣劳动制(资本主义)社会,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人的最初的历史的总称‘日耳曼人’是由克尔特人给他们取的。”在我国习惯上,通常以“日耳曼人”来称呼中古以前的德意志人,只是在中古以后才把它称为“德意志人”。但是,在德文中和恩格斯的《起源》一书中并没有这种区别。 关于德意志人的氏族和国家,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用了将近两章的篇幅加以论述。笔者根据恩格斯的论述,着重谈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游牧民族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织“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宗法统治,贯穿于月氏族社会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关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度成因的辨析仓林忠现在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群之所以首先过渡到母系氏族社会而不是父系氏族社会,是由当时生产力水平和妇女在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如历史学者孙秉莹、赵连泰、冯兴盛认为:“在血缘家族内...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怎样部分地靠改造氏族制度的机关,部分地用设置新机关的办法来排挤掉它们,最后完全代之以真正的国家权力机关而发展起来的;……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25页) 雅典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是氏族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一词在作者用来相当于中国的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初期,即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和最高阶段,这约略相当于历史上的夏商周和春秋时代。关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有许多问题应当加以说明,作者亦曾作过这样的准备,只因个人的精力有限还未能如愿以偿。这里发表的只是许多问题中的一个,因为未经说明的问题太多了,在一篇里不可能完全照顾到,所以有些地方便不敢心情的发挥,这要在陆续发表的文章中,弥补这些缺憾。古代中国由于生产力逐渐的发展,氏族制已进步到部族联合,有些氏族努力澎涨了,取得了长期的领导权,其馀的氏族便变成了他的从属。部族及联合的出现本来是基于利害关系的,现在利害的关系更为顯明了,於是从民主的平等的结合变而为带有武力的强制的性质,许多被征服的氏族亦常被编入部族中,这样在部族及联合中公然的出现了统治氏族和被统治氏族。统治氏族为了便于管理,容易达到战争和生产的目的,把被统治氏族在原有的血缘为基础的组织上加以人工的调整,使每一氏族都包含一百个壮丁,从氏族宗族到部族都成为一种十进制组织,即每一部族包含一百个氏族一成个壮丁,这便是尚书尧典上所说的『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这样组织的办法虽然不是一般的氏族制发展的必然路径,但是我们可以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处处遇到,如印加族统治前后的古秘鲁印第安人,纶缪拉斯时代的罗马人,凯撒和塔西他記载中的日耳曼人,便都施行过。这些社会发展的实例都曾经恩格斯肯定的指明是处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和最高阶段的氏族社会,正好同古代中国作一个此较的说明。此外,类似的组织在中央亚细亚和中国北部的蒙古利亚种游牧人里变曾存在过,不过这些‘东方民族’的出现都在中世纪以後,不免带有游牧封建主义的色彩,不是古典的正常的发展,我们就不必理会他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发表一百周年。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全而地、系统地、科学地论述了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方面:生产力、分工、交换和氏族制度发展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的变革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填补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原始社会史方面的空白。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社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写于1884年,是恩格斯晚年的一本重要著作。恩格斯以大量的历史材料分析了人类早期发展的历史,系统地论述了家庭发展、氏族制度的特征和它的组织形式,阐明了在氏族制度解体的基础上私有财产、阶级、国家和一夫一妻制家庭的产生,从而揭示了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阶级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过程和规律。婚姻、家庭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是从动物到人类逐步演变而形成的。恩格斯首先从婚姻,家庭问题着手进行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以前,就有许多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法学家对婚姻问题作过研究,但由于他们的局限性,没有把婚姻家庭组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考察,认为婚姻、家庭是绝对不变的永恒范畴,因而至多只能搜集罗列一些有关婚姻、家庭的历史事实,却不能揭示出婚姻、家庭关系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直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巴可芬、摩尔根等人,才真正开始了对婚姻,家庭史的科学研究工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发表他的“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光辉的典范著作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我们去探索研究。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恩格斯始终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战线斗争的需要出发,从对剥削者进行阶级教育出发,在广泛吸收了当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详细的资料、深刻论述了人类社会从私有制、家庭、氏族和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历程,有辨证的、历史的、唯物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48):22-23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过程中对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和归宿进行了深入探索,其中包含了马、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领域和国家间关系的历史考察。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领域,还是现代政治学、政治社会学、社会学关注的核心领域,正确厘清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构建国家和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恩格斯独立完成的著作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国家的产生、发展、消亡进行了完整的探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深化了唯物史观。这部著作的完成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但是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是恩格斯关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科学探讨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专著,其中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关于氏族和国家起源问题,在大量历史史实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阶级、国家是历史的产物,它按照产生——发展——消亡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表明:国家不是人类社会自始即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现象。国家既不是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或“伦理观念的现实”,也不是阶级调和的结果,而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大量的历史事实表明,国家是在氏族制度废圩上产生的。但是国家的产生存在各种具体的形式,其中以雅典国家为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因而它最能体现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以及国家产生的一般规律。在《起源》第五章中,恩格斯通过雅典国家的产生过程十分精辟地表述了这一点。因此,学习这章对于历史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以及批判修正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半坡氏族时代的自然环境、生产工具、耕作方法、古粟起源、粮食加工、贮藏等多方面论述了半坡原始农业的生产规模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国家观是关于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国家理想、国家与社会关系等的观念和理论体系.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国家理论做出过相关论述.本文拟就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国家理论方面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试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及国家的发生与形成,一向是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指出,世界古代史上的雅典国家是在没有外部与内部暴力干涉下,直接从氏族内部发生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因而它是国家产生的一个最典型、最纯粹的例子,所以“关于这一切(国家产生的过程——引者)至少是它的始初阶段,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雅典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对于正确理解这一个世界古代氏族都曾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