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由于他本人的南方背景,他的作品多善于刻画如阿曼达、布兰琪等孤独、失意、怯懦而心灵扭曲的南方女性形象,揭示这批旧南方遗留下来的"最后的贵族"在社会制度更迭时无所适从的心理,以及在她们身上所反映出的旧南方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张明花 《考试周刊》2009,(35):26-27
美国南方文学伟大的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塑造的南方淑女是种植园体制下的产物,本文以威廉斯笔下的阿曼达和汉娜两位南方淑女在面对消亡的命运时的态度与行动作了分析.发现威廉斯通过汉娜这一形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南方淑女只有积极面对变化,才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3.
《嘉应学院学报》2017,(3):12-18
明清以来,粤东客家人漂洋过海去谋生,是无奈之举。"过番谣"反映了客家人的这种心路历程及其泪痕。程贤章的《挽水西流》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为去南洋而抛妻别雏的悲惨境遇与诉苦、诉情和异地生活的情形,体现了客家华侨集体记忆在形成客家移民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它真实地反映了客家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创业的艰难历程,也从文化认同的视角重现客家华侨对故土文化的确认。  相似文献   

4.
凌叔华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描写了旧式、薪式两类女性,她从关注女性意识对外的索取和认同,转向对女性自身意识进行反思和内省,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剥露和批判,从而对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实质进行了新的探询和反思,使其关于女性的作品具有了更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5.
徐莹 《英语沙龙》2009,(1):34-36
阿曼达1946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其父戴维‘布鲁斯(原名马顿·麦克布鲁姆)是一名演员。1969年,阿曼达拿到了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艺术学士学位。阿曼达早期参演的电视剧包括《医疗中心》、《魔术师》、《警察故事》和《荒野大镖客》等,她在其中饰演一些客串角色。阿曼达最令电视观众印象深刻的角色应该是她在《夏威夷5-0》中扮演的那个反复出现的女警桑迪·威尔斯,  相似文献   

6.
美的失落--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南方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斯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其反映美国南方风情的一系列剧作而著名 ,其中尤以《玻璃动物园》中的阿曼达 ,《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以及《夏天与烟》中的阿尔玛 3位女性具有代表性 ,通过分析这些女性在社会变革中是如何走向毁灭和消亡的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南"再发现——略论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江南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江南”存在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资源,但缺少一个现代科学的概念来加以整合。“江南认同”是从历代有关江南意识自觉、江南地方情感突出、江南文化影响力的文献资料以及种种江南意象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其中包含着诸如“江南文化之二源”、“江南认同之两歧”等复杂问题以及一些代代隐传的江南意象,在由一种政治认同转而为一种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文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南北朝时期是江南认同形成的时期,在中国史上首次完成了文化话语权的转移,为中国文化增加了重大的变数。在这个过程中,中原认同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江南认同并生共存,相反相成。所谓“江南认同”的产生,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经历了北方中原认同在其中纠缠挣扎,死而后生,是北方渐渐化入南方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南方土著豪族的崛起及陈朝的建立,被视作东晋南朝三百年间政治社会上的大变动。然而在文化上,陈朝却认同士族文化。推究其因,与陈氏出身有关。陈霸先在萧梁时期的地位虽然一度接近专役户、军户,但其身份仍为士族。陈文帝更是自列于士林,并委任侨、吴高门与皇子游处,涵养其风仪。陈宣帝的太子按照士族的政治观念来处理东宫政务。陈朝的士族文化认同,由皇室对士族仪表与知识的认同,演进至对政治文化的认同,这促成了陈朝的政权性质趋同于晋宋齐梁,从而使江左王朝的政治传统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20,(5):15-22
汉代文化存在着"北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南方成为被编选、组织、建构、创制的"虚幻空间"。在汉代的史料编纂、《楚辞》研究、文本改编等文学书写中,南方空间充斥着意识形态、政治想象、文化秩序等权力因素的运作,"南土"书写暗喻着北方文化中心观主导下的政治建构与身份认同。然而事实中的南方,不仅是一个抽象的物质空间,更是一个包含文化意义与生命价值的人文空间。因而探讨大一统时代的"南土"问题,不但有利于发现被轻视、埋没的"南方",而且有利于对秦汉文学做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非洲人认为一个人的姓名是他的生活意义和灵魂归属所在。基于非洲文化赋予黑人名字的重大意义,莫尼森笔下的人物姓名或反映他们的身份、性格,或讽刺地体现他们在白人主流文化压迫下的悲惨境遇。本文通过阐述莫尼森笔下受非洲文化影响的两个对立式命名模式,为读者赏析莫尼森文学作品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荆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等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元丰富和博大精深;作为一种地域文化,荆楚文化又与中原文化和而不同,显现出其"独处南方"的独特地域文化气质。以地缘文化角度视之,荆楚文化的发生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生成的某些规律,而且其发展、演变,也反映了地域文化打破地域、种族、制度差异,参与民族文化构建,形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
<正>又是一个周末,艾莉斯小姐像以往一样给她的学生布置了实验作业。这次实验的主题是"自由",学生们都觉得有些难。如何进行一场关于自由的实验来展现其含义呢?星期一,艾莉斯小姐挑选了三个学生来当场演示他们的实验,他们是阿曼达、查理和安德烈亚。阿曼达拿出五个不同颜色的盒子,让艾莉斯小姐选择其中的一个。艾莉斯小姐微笑着选择了粉红色的盒子。接着阿曼达拿出五个黄色的盒子,让查理选择其中的一个。查理有点生气,随便挑选了一个。阿曼达拿起艾莉斯小姐和查理挑选出来  相似文献   

13.
别小瞧我们     
阿曼达·伯博,13岁,犹他州申特维勒市阿曼达蹬上短雪橇,如离弦之箭般越过一堵高高的冰墙,嗖地一声弹到另一边去。她兴奋地说:“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人体乒乓球,被冰墙推来推去。不过,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掌握了调整雪橇方向的正确方法。”阿曼达希望有机会成为美国奥林匹克雪  相似文献   

14.
阿曼达·奥普费尔曼的手机壳出现了磨损,于是她决定自己动手做手机壳。这个来自宾州杰斐逊郡的女孩用手工材料和相纸制作出了一个独具个性的手机壳,其几何图案和颜色吸引了亲朋好友的眼球。“他们非常喜欢我的新手机壳,就让我给他们做几个。”就读于托马斯·杰斐逊高中毕业班的阿曼达如是说。阿曼达满足亲友要求的举动逐渐促成了一家公司的创立,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阿曼达把公司取名为“壁花设计公司”。  相似文献   

15.
学飞行     
"外婆?"阿曼达·格雷慢悠悠地走进厨房,脸上一副沉思的表情,"你知道怎么飞吗?"阿曼达的外婆看起来比一般的外婆要年轻一些。听了阿曼达的话,她轻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田纳西·威廉斯剧作中的南方女性为研究对象,以最为读者所熟知的三位女性角色——阿曼达、布兰琪和玛吉为例,试图剖析蕴藏于南方女性柔弱外表下的坚韧与执着,探讨她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寻求自我的方式。并以此证明威廉斯所塑造的女性人物绝不是逃避现实耽于幻想的失败者。面对现实的痛苦与压力,她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从未放弃对生命的信念和对本真的渴望。她们并非世俗意义上的胜利者,而是现实世界中绝望的幸存者。  相似文献   

17.
种族问题与黑人生活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但福克纳仅限于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奴隶制与种族主义,他不能认同黑人的文化和他们非白人化的生活方式。这造就了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基本立场,表现出他在人道主义理性思考和南方种族主义情感偏见上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18.
美国姑娘阿曼达20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四肢僵硬……她再次醒来时,已经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等待她的竟是“左半身完全瘫痪”的噩耗。 两年后,阿曼达不仅能够丢掉腿上的支撑物正常行走,左臂的功能也正在恢复中。目前,她惟一的问题是瘫痪的左手还没有呈现康复的迹象。 波士顿布莱汉姆妇女医院给阿曼达做手术时,在阿曼达的头骨上钻了两个洞,并向她的脑中注入了8【】(】0多个猪的脑细胞。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这些猪细胞看起来已经适应了阿曼达脑子里的“环境”,并且与她的脑神经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这j(…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国家支配形态正当性的重要基础。传统文化教育可视为公民个体通过文化认同达至国家认同的一种构建方式。国家认同的两张面孔、政治认同的现实挑战和国家认同的文化根基,是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依据。通过指向文化身份认同、关涉文化符号认同以及承载文化价值认同,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三条路径。然而,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成民族歧异和造就内部分裂的温床。重塑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公民国家认同的合理性,需要坚定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立场,秉承文化公民身份的教育理念,确立"大一统"认同的教育目的,构造国家、民族共同体的教育愿景。  相似文献   

20.
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关系到乡村师资队伍建设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身份认同的构建需要真正触及人的精神文化层面,故有必要从文化的角度审视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文化学的视角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是自我认同、社会认同与价值认同三重属性的统一。而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基于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矛盾,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会遭遇城乡二元的文化区隔,相应体现在物质文化抵牾下自我认同空心、制度文化失序下职业认同模糊以及多元文化冲突下价值认同迷失。本文以为,突破此困境的路径有三个层面:在以文化自觉作为乡村教师身份认同的文化导引下,以物质文化的交融来实现自我认同的内洽,以制度文化的归正来解蔽教师职业认同,以精神文化的协调共生来激发价值认同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