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明神宗年间,由于"争国本"一事,神宗与大臣们就长子的册立问题进行了将近三十年的斗争,而这一事件最终以神宗长子常洛继位结束。争国本从表面上看来是皇位继承问题,而事实上却反映了皇权的受限以及大臣的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2.
明末宫廷之中,曾连续发生三桩案件:一为万历朝之梃击,二为泰昌朝之红丸;三为天启朝之移宫,当时朝臣为此嗷嗷不休,弄得满城风雨。明朝官吏之中,夙有辨正义之风,也可以说是争意气,皆生死不顾。为宫廷事亦常如此,干受廷杖而无畏。如英宗朱祁镇的皇后陈氏合葬之事和世宗朱厚聪之父兴王称帝的“大礼义”之争,一时皆鼎沸朝廷。“三案”亦然。究其发轫之由,实因“国本”之争。所谓“国本”,即册立太子之事。明祖制,皇嗣立嫡立长,即有嫡子则立嫡子,无嫡子则立长子。神宗朱诩钧无嫡子而有长子,名常洛(即泰昌帝)为王妃所生。妃无宠,生子不进封,故常洛亦失爱。妃郑氏有宠,生子  相似文献   

3.
"国本之争"是万历皇帝在位时期君臣争论的重要问题。万历二十一年,时任首辅的王锡爵顺从了万历皇帝提出的"三王并封",使朝中众多大臣质疑其谀君。而明朝当时正值大举出兵救援朝鲜之时,王锡爵顺从"三王并封"之提议有益于缓和君臣矛盾,为得到万历皇帝信任、赢得援朝战争并继续劝立太子打下基础,是因时之策。  相似文献   

4.
1620年9月,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迎来了第15位皇帝,也就是明光宗的长子朱由校。俗话说:"人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却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光宗是宫女所生,子因母贱,不受他爹神宗待见,连带着儿子朱由校也是爷爷不疼奶奶不爱。神宗临归天前,朱由校才勉强被封为皇太孙,算是有了读书受教育的机会。但这机会来得快去得也快,老爹光宗上任仅29天便驾鹤西去了。一  相似文献   

5.
李太后是明朝神宗朱翊钧的生母,神宗继位后,被尊为慈圣皇太后。继位时的神宗皇帝,是个年仅10岁的孩子。为了照顾神宗,李太后特意从慈宁宫搬到乾清宫,给神宗规定了作息时间,并监督他严格遵守制度。有一次,神宗因下棋上瘾超过了规定的休息时间,耽误了读书,李太后就派人将神宗叫来,厉声喝令他下跪认罚,直到神宗承认错误并表示以后决不再犯时,才算了事。从此以后,神宗再也没有因为贪玩而影响学习。每次神宗上完课回来,李太后都叫他把课上的内容复述一遍,检查他的学习效果,肯定他的成绩,指出他的不足。由于神宗学习进步很快,老师都感到惊讶。每逢…  相似文献   

6.
富弼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初为谏官,屡次极言进谏,大胆抨击时政;并多次出使辽朝,不辱使命;后与范仲淹倡言新政,保国利民。晚年阻挠王安石变法、称疾引退、不愧为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史称“有大臣之风”。  相似文献   

7.
北宋神宗熙丰时期为了推行新政,防范臣僚结党营私,屡屡兴起诏狱,不惜将涉案大臣送入诏狱严加审讯。下狱受审的大臣人数之多,在此前的北宋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臣僚的人格受到极大侮辱,从而重创了当时的士风,侵害了宋代优礼大臣之祖制,给当时的朝政造成了重要影响。熙丰时期的诏狱,虽存有枝蔓株连、过度求治现象,但除赵世居案外,并未出现诛杀冤案,总体上仍能遵循祖宗不杀大臣之遗训。熙丰时期一系列诏狱的设置以及诏狱审判制度的制定实施,彰显了宋代的法制,是唐宋变革时期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研究这些诏狱,对于进一步探讨北宋时期的政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8.
于翔  姜红  江永玮 《文教资料》2007,(25):137-139
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中前进,最近几年所大力提倡的"校本课程",加速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但随着改革的深化,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校本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颠倒了国本和校本的关系,片面地排斥国本而夸大了校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如果任由校本自由地泛滥,将会导致基础教育的混乱。深层次地探索和正确地认识国本与校本的主辅。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正确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保证我国的教育改革走上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北宋建立之初,宋王朝便与高丽政权有着密切往来。宋丽关系在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达到顶峰,但同时也有大臣反对与高丽结好。受诸因素的共同影响,南宋初期,宋丽外交关系濒于断绝。宋人诗作对宋丽关系多有反映,保存了大量宋丽关系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0.
王德 《教育》2013,(27):19-20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发展中学校,创办于1996年,原是为解决三峡库区移民子女入学问题而兴建的一所普通初级中学。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分为国本校区和观音岩校区。近年来,学校秉承"为国为家、德行为本"的办学理念,恪守"有效教研、创新教学、精细德育、人文后勤"的工作要求,形成了"人人搞科研、人人向科研型发展、人人都是校本教研主人"的国本中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自万历中叶以降,明王朝开始衰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统治者日益昏庸腐败。以顾宪成、高攀龙为代表的清流士大夫大会东林,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清议势力。他们以孔、孟、程、朱思想为武器,争国本,争三案,抨击时弊;利用京察之机,打击贪官污吏;反对矿盐税使,并与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展开了斗争,最后惨遭阉党的血腥镇压。东林党人的悲剧,不仅是时代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正直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缩影和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三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出任中国驻英、法大臣,后又充使俄大臣,至俄与沙俄谈判,改订崇厚已订之约,收回新疆伊犁和特克萨河地区。光绪13年卸任回国。回国后,任兵部左侍郎,卒于任,谥惠敏。  相似文献   

13.
<正>解缙(jìn)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内阁首辅大臣,这个人头脑灵活,以善于回答棘手的问题著称,被称为当时第一大才子。永乐三年,皇帝朱棣(dì)想立太子。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长子朱高炽(chì),另一个是二儿子朱高煦(xù)。朱高炽爱文厌武,拥护者是文臣。朱高煦则恰恰相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高煦冲锋在前,立下赫赫战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十一册《楚灵王好细腰》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A生说:我知道了‘楚王好细腰’的含义,就是说楚灵王喜欢细腰的臣子。B生说:我知道大臣们为了得到楚灵王的宠  相似文献   

15.
王德完为明万历时期大臣,历任兵科、户科、工科给事中,仕途虽短,但所上奏疏较多,涉及面广,且多能针砭时弊,从中即可一窥其治国思想。内政方面,因议立太子而被卷入国本之争,仕途几乎断送;面对朝廷沉重的财政压力与军费开支,所秉持的理财理念仅限于开源与节流;对日“封贡”及平“奢安之乱”上,能够提出正确的对策,显示出在边防战略上的前瞻性;而救民奏疏数量尤多,体现出他对民间疾苦的高度关注。究其奏疏之多的原因,在于万历时期暴露出的种种危机及言官地位的提升。王德完频繁上疏直言,亦是明代中后期君臣冲突的政治缩影。  相似文献   

16.
反思“校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的推广加速了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步伐,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其中的问题逐渐显露,不可小觑。其主要问题是颠倒了“国本”与“校本”的关系,片面夸大“校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如果任其泛滥,将会导致基础教育的秩序混乱。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国本”与“校本”的主辅关系,对于澄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保证我国学校教育改革在正确轨道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悌”观及封建家长制形成以长子为大的家族管理秩序,长子长孙要恪守家道,严守其规。以往多数论者对大家庭中的叛逆者形象关注较多,而对承载传统重负的长子形象却缺乏应有的剖析。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认为长子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种复杂的存在:徘徊在新思潮与旧的观念之间,突围的欲望难以剥离根深柢固的家族观念,而走向悲凉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18.
“戒盈杯”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一次宴会上,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大臣则筛得浅浅的。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滴酒未喝,而其他大臣都高高兴兴地喝上了皇帝恩赐的御酒。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杯子作怪,此杯叫戒盈杯,  相似文献   

19.
高觉新与祁瑞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十分重要的长子形象,不可不对其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对二者从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意蕴进行对比研究,观照中国传统大家庭中长子的生存境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子这一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其民族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明亡于神宗”论苏德荣明王朝是否亡于神宗?或者说,对于明王朝的灭亡,明神宗究竟应负多大责任?这是研究明朝灭亡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这一问题的澄清,有利于对万历上下诸朝朝政得失的研究,更有利于搞清楚崇赖帝对于明朝灭亡应负的大任。因此,本文拟对万历一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