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世纪英国伤感主义的杰出诗人托马斯·格雷以一首著名的《墓园挽歌》把伤感文学推向了顶峰。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人在表达伤感内容的同时,在形式上又结合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要求。《墓园挽歌》不仅成为那个时代,而且是今天最完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2.
英国诗人汤玛斯在一首叫《时代》的诗中这么写道:这样的时代,智者并不沉默/只是被无尽的嘈杂声/窒息了。于是退避于/那些无人阅读的书。书籍是何等重要,在这里我不多说。但读书和写作是一对连体婴儿,它们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人喜欢嘈杂和喧嚣,这是一种选择。如果稍微放低  相似文献   

3.
李莹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417-418
《希腊古瓮颂》是英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约翰·济慈的名篇。在这首诗中,完美的展现了诗人的美学思想,笔者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相似文献   

4.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安德鲁·马维尔 ,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 ,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 ,一个人 ,也许是诗人自己 ,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明了诗人的理想世界 ,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 ,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人的安德鲁·马维尔,作为一位玄学派诗人,在《花园》一诗中创造了一个甜美,自然,和谐的“花园”。在这首诗里,一个人,也许是诗人自己,在一座有花木林泉之胜的园林里沉思着人与自然的问题,对美丽的自然的生动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世界,同时又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宗教主题,而诗中“圆”和“绿色”的意象更进一步表达了此诗的更深层的含义-“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一首水仙花媚舞;另一首蝈蝈、蛐蛐欢唱,组合成《英国诗两首》。水仙花媚舞。《咏水仙》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者之一的华兹华斯,他也是“湖畔派”诗人的重要代表。18世纪末,法国发生大革命,欧洲封建势力联合反对,使英国社会与思想战线上的矛盾趋向尖锐。一些诗人厌恶这时代的纷乱状态,离开城市,转向乡村。19世纪  相似文献   

7.
马修·阿诺德是维多利亚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诗人。在其传世诗作《多佛海滩》中,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精炼的语言向读者描绘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全景图.诗人用一首小诗就概括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繁华以及繁华背后的危机.并向读者预言了一个可怕的“荒原”般的人类的未来。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诗人心中的维多利亚时代.  相似文献   

8.
邓彤 《现代教学》2013,(10):76-76
近日,捧读潘裕民先生的新作《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首先想到的却是海德格尔。因为潘先生在前言中有如下一番感慨:"唐朝是诗的王朝、诗的时代,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时代能够与之比肩,难怪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唐’,即诗的唐朝。每次回望唐朝,总能见到一群诗人的背影。唐朝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朝代,是一个为诗人而存在的时代。"海德格尔曾云:自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度化的理性制造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世界体系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人以语言认知、思考并表达世界,语言为万物命名之际遂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从而使人类丧失了对世  相似文献   

9.
心有猛虎     
装大雷 《大学生》2013,(21):46-47
正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写过一首名为《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诗,诗中有一句流传甚广:"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诗人最初想表达的是什么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在这充满隐喻气质的诗句中,暴躁的"老虎"和柔美的"蔷薇"和谐共处的画面给予很多人以心灵的平静。随着李安导演《少年派的  相似文献   

10.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拜伦从学生时代开始写诗,第2部诗集《闲暇的时刻》(1807)出版后受到《爱丁堡评论》的攻击,诗人乃答之以《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1809)一诗,初次显露了他卓越的才华和讽刺的锋芒。1812年发表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1、2…  相似文献   

11.
露茜     
这首诗是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于1799年发表的著名组诗《露茜》中的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普通的苏格兰少女。尽管她"美丽如星",却生在"人迹罕至的乡野"既得不到人的赞美,也得不到人的怜爱,更可惜的是,她小小年纪便默默无闻地死去了。消息传来,令诗人感到震惊和痛苦。诗以朴素的语言平平写来,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浓浓的爱意, 真切感人。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上,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第一位藐视情理规则、反对18世纪古典文学传统、珍视个人想象的浪漫主义诗人。《虎》诗为布莱克创作并被收入到其诗集《经验之歌》中,是一首反映作者进步思想的著名中短诗。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听觉意象、象征意象、动感意象、引喻意象来具体表现其思想,读起来使人感到铿锵有力、气势磅礴。对《虎》诗进行评论,旨在领会诗中的深刻涵义、挖掘其中的美学价值、借鉴诗歌中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伦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短诗。从格律角度分析该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主题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中使用了特点鲜明的格律技巧,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更具表现力,从而深化了诗歌主题,突出诗人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对余光中《布谷》一诗的读解陇西师范学校汪海峰新编中师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编入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布谷》。这首诗借助布谷鸟的啼鸣这一独特意象,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读解这首诗的关键,我认为在于分析和理解诗中拟声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秋颂》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名作。在诗中,诗人运用各种手法热情讴歌了秋季的温暖和丰硕,整首诗洋溢着欢乐之情。  相似文献   

16.
特德·休斯,二战后英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自然系列诗歌一直是评论家研究的重点。《雨中之鹰》是特德·休斯的第一部诗集中的其中一首,《鹰的栖息》是动物系列诗歌中的一首。二者都是以鹰为题,并写于同一时代,文章主要就两首诗中鹰的形象的异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有着浓郁的诗的因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艺术的集大成之作《红楼梦》就是如此,其受益于传统诗词之处甚多。主要表现为:一、作品中夹用诗词,并使之成为塑造人物的手段;二、以传统诗词的意境来写景抒情;三、以诗笔写人物,对所刻划的人物性格赋予诗人的气质。如贾宝玉那种疏狂诗人的气质,林黛玉身上的感伤诗人气质,香菱身上苦吟诗人的气质等。这里只谈《红楼梦》中元春形象的塑造与唐代宫怨诗的关系。曹雪芹在塑造元春这一形象时,继承了唐代宫怨诗进步的思想精神,同时又融入作者那个时代的思想意识,使得元春形象与唐宫怨诗中宫女的形象,既有联系,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曾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而正是由于他的一些短诗,他才为当代大多数读者所认识。《明亮的星》是济慈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是英国悲剧诗人济慈在身患鲍症,情知将不久于人世这一背景下所创作的一首十四行诗。诗人希望永生,更渴望不朽的诗名。诗人对诗歌、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眷恋让人动容。诗中所流露出来的诗人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使我们认识到济慈远不比传说中那样脆弱。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此诗是济慈的代表之作,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本诗充分说明了济慈对各种感观的调动能力。诗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生动的意象,如:“明亮的星”、“流动的水”,“雪”、“爱人的酥胸.”等等。这首诗共有七点精妙之处。正是他对这些独特的写作手法的把握才使他无愧于“文艺复兴时期旗手”的美誉。  相似文献   

19.
陶晓跃 《师道》2005,(12):28-29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他“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艾青《诗论·诗与时代》)而蜚声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诗坛。特别是抗日战争初期,诗人奔波于武汉、临汾、西安之间,亲眼目睹了战争给北方农民带来的日益深重的苦难。那满目疮痍的国土,那挣扎流徙的难民,无不激起诗人沉痛情感的回旋。于是诗人写下了一组关于北方的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这组诗中极为重要的一首。在这首满是辛酸、苦楚和沉郁的诗中,诗人以自己诚挚的悲哀,以自己那“农人的后裔”的“流浪与监禁”的身世和“憔悴”的生命,向着“中…  相似文献   

20.
王书怀的诗亲切而自然,但在大多数时候,他的诗却更像是诗人的沉思与反省,这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深人思索。如《北大坝》:“这是一条战线,横亘水火之间:一边白浪翻滚,一边洪穗烧天。这是一条战线,年年都有征战,不见挥刀动戈,考验战士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