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云 《教育探索》2011,(6):18-20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先通过各种介体对大学生施加影响,大学生再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对这些影响进行选择、接收和内化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制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关键性因素.针对调查研究所显现出的当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状与问题,应从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制度化建设、网络建设和社团建设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广大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促进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政治互动,同时也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文化易导致大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其政治价值观混乱,不道德、违法行为增多,政治责任感淡化,政治实践行为缺失等。基于对网络文化的认识.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相结合的方针.从而保证大学生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有着深远而多向的影响。网络政治生活的总体特征一是利用网络强烈获取政治意识,二是对网络政治信息关注,三是他们关注的政治信息覆盖面广。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生活丰富,总体特征具有双面性,其政治社会化认知水平的高低与网络接触程度的不同相关。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种消极影响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和管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关系到一国公民的政治素质如何,关系到一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文章就国内学者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涵义和内容、影响因素、途径与对策等方面进行述评,以期能对我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完成青年期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内容与方式等因网络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化对于指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时代正确的成才观,对高校做好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大学生获得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高等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的政治文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载体,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辐射面,系统论证社会化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出应用社会化网络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对改进和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两位医科类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案例,分析医科类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防范医科类大学生沉迷网络的有效办法,为增强医科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人肉搜索”催生了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研究.当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人肉搜索”是典型的自生自发秩序、作为网络自发秩序行为的“人肉搜索”需要何种规则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和学理思考,深化对大学生网络自发秩序行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社会化程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关系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学生交往需求的多样化,大学生网络社团成为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新趋势,它对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探究大学生网络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入手,提出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相关对策,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使大学生网络社团更好地为大学生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校网上理论教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专门提出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 ,深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信息 (以下简称理论类信息 )在校园网络上的传播规律和大学生的接受特点 ,积极探索利用校园网络对大学生开展理论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理论类信息在校园网络上的传播途径在校园网络上 ,理论类信息内容主要存在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和校园BBS上的主题讨论区内。从发展的情况来看 ,高校思想理论类网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CSSCI期刊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发表的学术论文,绘制了知识图谱,反映我国学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演进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文件出台,对年度发文量产生了积极影响;年度发文量统计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题,从“德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高校思...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政治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接受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群体.也同样受到了来自网络信息社会化的诸多影响,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模式,自它出现以来,也在时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心理等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文章从网络政治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入手,在对它的正反两方面分析之后,试图找到充分发挥网络政治的优势、克服其弊端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以保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澄清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础概念。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相关问卷调查做了分析。文章认为,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客观趋势,但这种社会化趋势并没有预想的那样理想。文章最后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白洁 《高教研究》2005,21(3):84-86
自从我国获准接人互联网以来,至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网络体系。在大学校园,网络已经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服务、育人等各个方面,上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各级党团组织以及网络界人士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与需要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蕾 《绥化学院学报》2006,26(4):126-127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一个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社会化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和稳定。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多种因素,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更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需要体系的构建这一角度来阐述其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政治冷漠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政治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弊大于利。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受众主体,政治冷漠现象的存在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建设及政治社会化进程有重要影响。当前,关于大学生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对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应对机制等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探索,但总体来说,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实践与调研、深度与广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9.
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学校消极因素及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师、非正式群体、学校风气等方面的消极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学校因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校园文化和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高速递增,网络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人际交往、价值判断、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为了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抵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并在高校校园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网络视野下大学生“触网”情况作了了解,分析了大学生“触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