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冠 《阅读》2012,(11):12-13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一生酷爱收藏金石书画。在所有的珍藏中,他特别钟爱《正午牡丹》这幅古画。为了这幅画,欧阳修还去请教了当时的副宰相吴育。吴育仔细看了画后,肯定地说:"这画画的是正午的牡丹。"欧阳修眼睛露出惊讶的神色,吴育怎么看出来的呢?吴育看出了欧阳修的心思,就说:"我这不是凭空说的,你看这猫眼,细长如线,这就说明画的是正午的牡丹。"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共产党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1893年)。但丁之所以受到如此崇高的赞誉,是因为他以神来之笔创作了一部永垂不朽的史诗《神曲》。《神曲》是中世纪意大利文学的艺术丰碑,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稀世珍品,洋洋洒洒长达14233行,是诗人在经历二十年的流浪生涯中呕心沥血凝聚而成的结晶,全诗光怪陆离,变化无穷。但丁通过《神曲》广泛而深刻地暴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向中世纪封建文化发动了全面的、猛烈的攻击:严厉  相似文献   

3.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4.
一、“启发”释义 “启发”一词,是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提出的,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是“启发”二字的来源。第一个阐释“启发”涵义的是郑玄,他说:“孔子与人言,必待其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如此,则识思之深也。”(《史记·孔子世家·集解》引)郑玄认为“启发”的作用在于使学者“识思之深”,无疑是正确的。但什么是“心愤愤,口悱悱,”为什么“必待心愤愤,口悱悱,乃后启发为说之”呢?他却未作说明。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关键于弄懂“愤”“悱”的含义。《说文》:“愤,懑也。从心,贲声。”又:“懑,烦也。烦者热头痛也。”关于“悱”,《集韵·尾韵》:“悱,心欲也”;《文选·成公绥  相似文献   

5.
李叔同 《美育学刊》2021,(5):F0002-F0002
按:此画于1910年十三回展览,编号47。同年6月被收入《庚戌白马会画集》。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657件。据1994年《明治期美术展览会出品目录》,《朝》标价50元。1910年6月15日《都新报》载三角子《白马会を觀る》一文,评价曰:"47号李岸的《朝》,用笔用色都很大胆,原非清国人所擅长的笔法,好像是刚刚学来的,然而作为新时代的一个清国人,如此新奇独特的画法倒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6.
胸有成竹     
瑶瑶 《阅读》2023,(74):28-31
<正>品读古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1)),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2)),少((3))纵则逝矣。与可((4))之教予((5))如此。予不能然((6))也,而心识其所以然。注释:(1)执笔熟视:拿着笔,凝神注视。(2)兔起鹘落:兔子一有所动作,鹘(一种猛禽)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迅速敏捷,也可用来比喻行文作画十分快捷,没有迟滞。  相似文献   

7.
李叔同 《美育学刊》2021,(6):F0002-F0002
此画作于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广洽纪念馆》([新加坡]广洽纪念馆编辑委员会编,2007年3月)第43页收此画,裱纸注:"李叔同(弘一大师)第一次所作之木炭画。原画藏丰子恺处。"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12月版《弘一大师全集》(第3版,修订2版)第八册·文艺卷、杂著卷、书信卷第163页注此画"一九〇六年作于日本东京"。此注之依据今未见。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一文中说:“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在列举的人物中,孔子就是一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思想上他提出重人事、轻鬼神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权,认为“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子》)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思想。因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中国商报》新生活周刊头版头条以醒目的标题披露了北京成人(职工)教育的现状:众多成人教育机构纷纷倒闭,职工“求知热”骤然降温。其实,不仅北京如此,其它地方亦如此。职教资源的大流失在国有企业愈演愈烈。现在,全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令人不可思  相似文献   

10.
张积玉编审主持的课题成果《编辑学新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所出的关于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曾是《光明日报》和《中国编辑》共同的推荐书目,其展示的新观点、新见解被多位学者和专家赞同,在业界和学界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什么一本并非热门学科且学术性极强的理论著作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笔者经过仔细研读和思考,认为该书强大的生命力正在于“新论”之“新”。“新”在1999年版的《辞海》中主要有3种释义:(1)初次出现的,与旧相对,引申为新鲜;(2)才,刚;(3)改旧。如果用三个与此相应的语汇来做深一层的阐释,可认为是:创新、…  相似文献   

11.
由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一书,是一本影响大,发行量大,目前己被印刷十七次以上,并且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的一本大学工科《复变函数》教材,它在高等理工科院校中被广泛使用。下面以2004年出版的第四版十七次印刷的最新版本为准,谈一谈笔者对该书的看法。(以下简称该书为《复变函数》)作为一本使用如此广泛的教材,它的优点自不必说,下面笔者来指出它的不足之处。第一类错误:使用不规范或不正确的概念1、参见《复变函数》p5第十四行:以正实轴为始边,以表示z的向量op终边的角的弧度数θ称为z…  相似文献   

12.
顾石红 《阅读》2013,(35):21-23
宋代有位皇帝,名叫赵佶。有一次,他让画师们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作画。画师们接到题目后大多无从下手:花、马容易画好,可马蹄香的香味该怎么画呢?香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呀!画师们经过一番绞尽脑汁后,开始下笔:有的画了几片鲜艳的花瓣沾在马蹄上;有的画的是达官贵人骑马经过花丛;有的在骏马归去的路上画满鲜花……对于这些画作,赵佶并不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卞昆岗》属于创作还是译作?徐志摩是否译过《死城》?最近,凡尼同志在《徐志摩简论》中肯定这两部作品均是徐志摩的“翻译作品”(《诗探索》一九八○年第一期),但据我所知,事实并非如此。《卞昆岗》是徐志摩和他的夫人陆小曼合写于一九二八年的一个五幕话剧剧本,写的是“山西云岗附近一个村庄”的石匠卞昆岗的生活悲剧。最初发表于《新月》月刊第一卷第二、三号,署名“徐志摩陆小曼合著”。一九二八年七月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了《卞昆岗》,并且附有余上沅的序。余序具体地介绍了徐陆二人创作《卞昆岗》的合作情况:“他的内助在故事及对话上的贡献,那是我个人知道的。志摩的北京话不能完全脱去峡山土话,有时他自己也不否认,《卞昆岗》的对话之所以如此动人逼真,那不含糊的是小曼的贡献,——尤其是剧中女人说的话。故事的大纲也是小曼的;如果在穿插呼应及其它在技术上有不妥当的地方,那得由志摩负责,因为我看见原稿,那是大部分志摩执笔的。”一九二九年中国戏剧社准备再版《卞昆岗》,该社丛书广告说:“徐志摩先生的诗文我们都读  相似文献   

14.
94年全国“3十2”高考语文试题第7小题及其答案是这样的: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B)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这个答案很费解,或者说很难说服人.我认为这道题的关键是那个“跟”字,即要弄清那个“跟”字有无修辞功能.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等工具书.唯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1月第二版)对“跟”字的解释较为详尽.为了研究方便,特将有关义项摘引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娟 《阅读》2023,(67):14-15
<正>我们都知道,被称为“诗佛”的唐代诗人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精通诗、书、音、画,他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融入了音乐、绘画之美,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我们来读他创作的五言律诗《汉江临泛》:  相似文献   

16.
清人郑板桥画竹数十年,炉火纯青,造诣极深。他晚年有一首诗,写下了自己的经验结晶: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他日里作画,竹枝满纸,夜里静思,反复琢磨,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必须“冗繁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是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幅画问世以后,即引起评论家的注意,有贬有褒,争论不休。但争论的焦点并不是整个作品的好坏,而是集中在对其中所画的“雪中芭蕉”应如何看待的问题上。诋之者谓其“不知寒暑”,辩之者称其“不拘四时”,誉之者美其为“得心应手”、“造理入神”,是“艺苑奇构”。争论热烈而持久,从对一幅具体作品的品评演进为对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的探索。“雪中芭蕉”因此成为讨论南宗画和神韵说的著名例证。历代关于“雪蕉”的争论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通过对雪中有无芭蕉的考证,推断这幅画的得失;二是对雪中芭蕉寓意的辨析。分别略述如次: 据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引唐张彦远《画评》谓: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  相似文献   

18.
曾有这样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人物画进行模仿练习,当他看到一名学生在画好的人后方添了一层淡淡的黑影,便问学生画的是什么,这名学生认真地回答:"这是他的影子……"没想到老师指着黑板,厉声训斥道:"你难道没看见我是怎么画的吗?他后面有影子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在他的巨作《聊斋志异》中充分体现了他对"百善孝为先"思想观念的推重。《聊斋志异》以孝开宗明义,对孝道进行了反复弘扬,甚至通过描写因果报应来宣扬孝道。为了弘孝他还总结了十二种行孝的方式。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大力宣扬孝道其原因有二:第一,蒲松龄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影响;第二,现实生活中蒲松龄本人就是个行孝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