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5简单机械【知识要点】一、杠杆1郾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郾2郾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使杠杆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从支点到的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的距离叫阻力臂郾3郾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位置平衡郾4郾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阻力臂,写成公式是郾这个平衡条件就是发现的杠杆原理.二、杠杆的应用1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省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2郾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杠杆叫费力杠杆郾杠杆平衡时,阻力F2<动力F1.3郾动力臂l1阻力臂l…  相似文献   

2.
杠杆的六要素分别是:杆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支点:杆杠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支点在杆杠上.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阻力作用点在杠杆上.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在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时关建的问题是力的作用线怎么画,力的作用线是画一条与该力重合的直线,重合的部分用实线,没重合的部分用虚线,动力作用线与动力重合,阻力作用线与阻力重合,然后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支点到垂足的距离才是该力的力臂,如果垂足在实心线上就可不画力的作用线.  相似文献   

3.
·考点复习·一、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 一根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         ,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 力臂是从到的垂直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3 画出图 1中各力的力臂 .图 1二、杠杆的应用1 使用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可以省     ;如果阻力臂等于动力臂 ,那么当杠杆平衡时 ,动力   阻力 ;使用阻力臂小于动力臂的杠杆可以省    .2 下列工具中 ,省力杠杆是      ,费力杠杆是      ,等臂杠杆是     .(请填写序号 )①镊子 ②自行车上的刹车闸 ③铡刀 ④缝纫机的脚踏板 …  相似文献   

4.
剪刀与杠杆     
杠杆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主要取决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对比,如果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省力,但费距离;如果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则费力,但省距离;如果两者相等,就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能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相似文献   

5.
正重点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应注意的问题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哪边高向哪调"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2.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为使动力最小,关键是找到“最长的动力臂”.这三道题中动力作用点已明确,连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就是最长的动力臂;再作出“最长动力臂”的垂线,即“最小动力”.另外还要注意力的方向。动力和阻力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答案如图4,图5,图6.  相似文献   

7.
解决杠杆的平衡问题,首先要明确杠杆平衡的含义,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理解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一个正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当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或力臂发生变化时,杠杆能否再保持平衡,关键是看此时还是否满足杠杆的平衡条件,即满足关系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时则平衡,反之则不平衡.下面举例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杠杆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要使所使用的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长.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连接杠杆中支点和动力作用点这两点所得到的线段是最长的,所以要做出杠杆中的最小动力,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9.
一一一、填空题 、譬 ≮ ≮.。≮ ≮ 0’珏 ◇“b ◇?b 蒈 1.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那么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倍. 2.天平的横梁是 一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杠杆. 3.将重80N的物体挂在1.8m长的杠杆一端,在另一端加16N的动力时杠杆平衡,则阻力臂与动力臂之比为——,动力臂长——· 4.某人用扁担担水,前面用大桶,桶和水共重250N,后用小桶,桶和水共重200N,扁担长1.8m,为保持平衡,此人肩应放在距大桶——处. 5.有一电线杆,粗细不均匀,支于某点,刚好平衡,若从支点将其截断,则——端较重. 6.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料,让细端着地,抬起…  相似文献   

10.
一、填空题 V V,w V V 划?一V Ⅻ-’V i掣。。劬‘ w i 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够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叫做动力,——的力叫做阻力,——叫做支点,从——到——的距离叫动力臂,从——到——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2.杠杆平衡条件是——. 3.为了省力,我们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的杠杆,例如——、——等,这些工具的特点是省力,却不省 一.常用的费力杠杆工具有:理发剪子、镊子等,这些工具的动力臂比阻力臂——,可以省——. 4.利用定滑轮——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利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据此,他说出了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的豪言壮语.地球的质量大约是6×1024kg,人产生的推力约为588N,我们设想要撬起地球这个庞然大物,又找到了合适的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所用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为1023:1,当然要找到这样长的杠杆确实非常困难,但这个假想的实验包含了科学家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只要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足够大,动力与阻力之比也就足够小,这样使用杠杆也就最省力.  相似文献   

12.
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这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O.除支点O外,还有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合称  相似文献   

13.
杠杆二三二     
杠杆二、三、二是指杠杆有二力、三点、二臂七个要素,如图1所示. 二力指动力F1和阻力F2.一般使杠杆沿着人们需要的方向转动所加的力,叫动力,反之叫阻力.有些问题中,同一个力既可视为动力,也可视为阻力.如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横梁平衡时物体重可视为阻力,砝码重可视为动力,或者物体重视为动力,砝码重视为阻力,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准备我们已经学过,杠杆只受一个动力和一个阻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杠杆受两  相似文献   

15.
利用初二物理中介绍的杠杆平衡原理:“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可妙求几何线段的比值.现举数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考试题中涉及“简单机械”内容的主要有两类 :一是在作图题中要求作出杠杆的动力臂或阻力臂 ;二是要求在杠杆平衡时判断动力的变化情况或求解最小动力 .而第二类试题中又往往包含了第一类试题 ,其实 ,在第二类试题中求解杠杆最小动力是有规律的 .阻力和阻力臂确定的平衡杠杆 ,若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的连线和动力作用线垂直 ,则动力臂最长 ,动力最小 .一、推导作任意杠杆OAB ,在B点作出任意方向的动力F1 、F2 、F3,其中F2 的方向和OB垂直 ,从图 1中可发现l1 、l3均小于l2 ,所以F2 最小 .图 1二、推广任意杠杆 (包括弯曲杠杆或变…  相似文献   

17.
借助自制教具,突破力臂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不仅提高科学教学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的支点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B.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杆的长度C.杠杆的形状,可长可短,可大可小,可圆可方D.长杠杆都是直的,短杠杆都是弯曲的2.室内垃圾筒平时桶盖关闭不使垃圾散发异味,使用时用脚踩踏板,桶盖开启,根据垃圾筒的结构示意图可确定().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且为省力杠杆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且为费力杠杆C,桶中有两个杠杆,且都是省力杠杆D.桶中有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3.甲、乙两人,用相同的两根木棒挑着相同重物杠在肩上…  相似文献   

19.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的力吗? 遇到此题目,许多同学毫不犹豫地打“”,实际上该说法是错误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学过动滑轮后,我们知道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如同1所示.在图中,O为支点,A为F1的作用点,且F1作用线平行于重力作用线,此时动力臂恰是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是阻力的1/2,即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准确地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和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