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整合、融合——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整合、融合——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安全出行。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不仅有先进的交  相似文献   

3.
梅敏 《家教指南》2008,(1):47-48
【案例实录】 据《家庭保健报》报道,周末,孙女士带女儿到公园玩,正好遇到同事也带孩子出来玩。于是两家合一家,其乐融融。只是不一会儿,两个孩子就闹起了矛盾——原来两个孩子都在大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孙女士礼节性地顺口夸奖同事的孩子“演得比我女儿还棒呢”!不料。女儿听到这语马上就不高兴了,要求回家。到最后竟哭闹起来,弄得孙女士十分尴尬。  相似文献   

4.
我和女儿原来是《读者》的忠实读者,基本上期期都买。几个月前一次去书屋时,竟然发现了《小读者》,我只是那么简单一翻,就决定将《读者》和《小读者》一起牵手回家。回到家,我捧《读者》,女儿捧《小读者》,然后交换。合上书,我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小读者》更适合女儿,也更适合我这个年龄的家长。因为,对于女儿这个年龄的教育,说实话,有时往往找不到切入点,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关注些什么。而《小读者》的出现,一下拉近了与女儿的距离,促使我和女儿更亲近了,对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小读者》是一本帮助父母辅导孩子、教育孩子的优…  相似文献   

5.
事例——下午,新新妈妈来接新新回家,新新一脸不高兴地告诉妈妈,下午做值日生分苹果时,他把小苹果分给了别人,把大苹果留给了自己,小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有好东西只会想到自己。新新委屈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吃最大的苹果呢?”父母不当的话——“这有什么,新新是妈妈的宝贝,当然要吃最大的。走,你要吃什么,妈妈给你买去!”《纲要》链接——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较多,加之父母的宠爱,易养成孩子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因此,培养孩子大方不…  相似文献   

6.
言论     
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成熟的老师;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理智的家长; 没有不成长的孩子,只有不健康的教育体制. ——导致中国学生悲观厌世的三大原因 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上学去啦.希望这不是永别,我要活着回家.亲爱的老师校长,我来上学啦.您不能让坏人碰我,我要活着回家.  相似文献   

7.
许多家长都向我反映:“我的孩子不知怎么了,老喜欢看动画片,一回家就坐到电视机前看什么《狮子王》《奥特曼》《最后的恐龙》《猫和老鼠》……还有许多叫也叫不出名的动画片,有时甚至连饭也不肯吃。唉!真拿他们没办法。”针对家长们的意见,我利用一次离  相似文献   

8.
想要的幸福     
我参加一个关于网络的征文,得了个二等奖,奖品是一台43厘米纯平显示器。抱砉显示器回家,我却不太开心。在路上,我想起了从前看过的一部电影,片名好像是《天堂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孙子从美国来》导演:曲江涛国家/地区:中国大陆时间:2012年2月老杨头是一个孤独的皮影艺术家,在一个小山沟里孤独地等待自己38岁还未结婚而且三年没有回家的儿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败笔。可最后却等来了一个洋未婚妻和一个洋孙子布鲁克斯。观念受到冲击的老杨头还未回过神来,儿子和女友又打算远赴可可西里工作,匆忙将孩子托付给了自己。措手不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     
从小我就有个夙敌,他的名字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天天就知道学习……——网上的这一热帖《别人家的孩子》引来众多学生纷纷讨伐"别人家的孩子"。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  相似文献   

11.
出彩作文的载体是实物,其立意蕴含于所写之物——不借助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刻意“明示”。怎样做到实而后虚——变具象为意象呢?一、同形演绎殊意前后使用相同语句,但是在行文过程中演绎出新的含意。本刊2006年5月号下半月《李白“回家”》,文章前面写李白“回家”,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如愿。而在今天,李白“回家”了——“他奔放豪壮的仙风道骨已为中华民族开创了文化史上另一个‘家’”,同时将此句作为“李白不知道”的宾语,提升“回家”的意境——中华民族将李白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12.
1986年的一天,我买了一台红白相间的机器回家。本来是要送给孩子的,但它却成了我的玩具。我迷上的游戏叫《超级玛丽》。Ⅰ不玩电视游乐器的人,怎么也想不通那到底有什么好玩的。  相似文献   

13.
智囊团,请听题——我是一位初中生的妈妈。我家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是个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可是一回家……他就不是他了!玩游戏、不及时完成作业、发脾气、大吼大叫……我该怎么办?我太难了!快来帮帮我吧!  相似文献   

14.
回家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曾几何时,一首《常回家看看》红遍大江南北。是啊,家永远是儿女心中的牵挂。回家、团圆.对于远在异乡的孩子而言,是多么幸福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休息天,妈妈带了3岁的女儿还有8岁的儿子去看电影、逛商场。他们走出商场的时候,3岁的女儿提出要走另一条路回家。妈妈说,我会不清楚走哪条路回家更好吗?她没同意。女儿不满意妈妈的不信任,使上了孩子惯用的招数——赖在地上不走了,无论是妈妈劝还是哥哥拉就是不起  相似文献   

16.
<正>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创新作文》的小伙伴——《智力数学》与大家见面了!《智力数学》与《创新作文》一样,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出版发行。《智力数学》的主旨是:"让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喜欢数学,让喜欢数学的孩子更喜欢数学。"《智力数学》现诚挚向广大老师、同学  相似文献   

17.
看了1987年第一期《幼儿教育》上“她为什么老想回家”一文后,我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家长在孩子刚入园不久,情绪还未稳定就常去探望,还给孩子送吃的,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使孩子闹回家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入园后,哭闹着老想回家,并不是由于亲人去探望、或有人去送吃的东西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保教人员对孩子缺乏感情,态度粗暴,动辄训斥,甚至搞变相体罚,使孩子望而生畏所致。我邻居有个孩子,他刚去幼儿园时,情绪很好,高高兴兴地上园,高高兴  相似文献   

18.
事例——小朋友们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天天一不小心跌倒在地,赖在地上大哭起来,等着我去扶他。我并没有立即扶起倒在地上的小天天,一会儿后,天天撅着小嘴巴自己爬了起来。回家后,小天天向妈妈哭诉:“妈妈,今天我跌倒在地上,没有人理我,老师都不扶我起来。”父母不当的话——“这个老师怎么这样冷血啊,我的孩子跌倒了也不帮一把,害得我的宝贝孩子倒在地上那么久都爬不起来,我要到他们园长那里去告她一状!”《纲要》链接——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  相似文献   

19.
"夫妻之间教育孩子的理念不一样没关系,关键要彼此认可,千万不要说‘孩子,别听你妈或你爸的’之类的话,那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在日前举行的《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新书发布会上,心理咨询专家李子  相似文献   

20.
我以为张惠雯的小说《岁暮》(《收获》2014年2期)是一个关于探索人类情感奥秘的文本。作为主人公的她寡居海外,虽不必为稻粱谋,内心却并不充盈富足,如"大部分时间,她不知道该干什么。每到周末,她就更加烦恼,因为她希望和人交往,希望有人陪伴,但她知道周末正是朋友们的家庭日,不少人的孩子就在附近读书,孩子们会回家,他们全家人会聚在一起,那些当母亲的更不可能舍弃孩子去陪伴她这样一位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