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丙烯基十二烷基溴化胺(ADDB)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自聚集行为.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分子聚集体的大小和形貌变化.当ADDB浓度为10mM/L、温度25℃下时.分子聚集体以囊泡和少量短棒状胶束形式存在;当浓度增大到50mM/L时,分子聚集体主要以囊泡形式存在;当浓度高达100mM/L时.囊泡全部转化为长棒状胶束.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ADDB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对表面活性剂分子自聚集体的形貌影响很大,这一结果为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实现调控分子聚集体的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的形变与许多生物过程密切相关:内吞、胞吐以及细胞对周围环境的响应.本文主要研究在固体基底GO表面包裹磷脂膜,通过激光照射GO@lipid复合材料,GO表面的磷脂膜发生形变形成囊泡及微管这一具体的生物膜形变过程.首先我们制备了微米尺寸的lipid@GO复合材料:GO表面包裹了层状的磷脂膜,在激光照射下,GO@lipid表面的磷脂凸起并在GO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囊泡,囊泡的尺寸为GO@lipid复合体尺寸的0.43倍,囊泡的位置和动态形成过程都可以调节,囊泡倾向于在GO边缘处产生.降低激光的功率,GO@lipid表面会产生微管而不是囊泡.GO@lipid表面的磷脂膜形变产生囊泡和微管是由于在激光照射下GO还原为rGO,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气体.  相似文献   

3.
利用等温滴定量热仪对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的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分析仪分析了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醇20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中的作用。分别利用添加表面活性剂与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运行缓冲液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实验,对传感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山梨醇20可以降低样品在管路及芯片表面的非特异吸附从而增强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4.
用四乙烯五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制备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其水溶液的电导率,表明它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上存在差异:聚合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单分子胶团;它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主要表现在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研究分子的设计,开发易生物降解、对人体温和的表面活性剂;降低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推进产品的环境友好化;在其生产过程中推进化学反应的绿色化及原料的绿色化;同时根据表面活性剂能对界面过程产生影响,起到功能助剂作用的特点,开展表面活性剂在节能增效、改进质量、改善环境方面的应用并简介上述进展.  相似文献   

6.
颜燕 《考试周刊》2012,(77):153-153
表面活性剂是指以极低的浓度就能显著降低溶剂表面张力的物质,其分子结构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分子都是由非极性的憎水基与极性的亲水基两部分构成,结构与性能截然相反的分子碎片或基团处于同一分子的两端,并以化学键相连接.形成一种不对称的、极性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的这种特殊结构决定了这类分子具有许多特殊而优越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分泌至胞外的多种囊泡的总称,它们可以被受体细胞吸收并调节其行为,是细胞间通信的关键介质,而且与人类众多的生理和病理反应相关。机体内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可以分泌细胞外囊泡,其来源、尺寸及功能各不相同。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胞外囊泡的种类、生物学效应及其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8.
界面张力对三次采油中的表面活性剂驱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使表面活性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是在三次采油中关注的问题,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入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矿物离子,并测量其界面张力,分析了矿物离子种类和浓度对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3种含不饱和双键的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丙烯酸乙酯二甲基(辛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溴化铵,并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以此种表面活性剂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为亲水单体,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复合引发剂作用下,聚合得到疏水缔合的两亲高分子。采用表面张力仪分别测量了单体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了3种阳离子单体展现了与普通表面活性剂类似的表面性质,而两亲高分子产物具有典型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聚集行为。对单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言,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随疏水碳链的增加而增大,导致临界胶束浓度(cmc)数值下降;而其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随链长增加而减弱,这是由于链长增加后发生弯曲,在气液界面上排列更疏松造成的。聚合后的两亲高分子,在低浓度下单链两亲高分子形成分子内胶束,浓度升高疏水长链之间相互缔合形成分子间胶束,因而在表面张力曲线上出现了明显的两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0.
用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方法(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DPD)研究了油分子量、油分子浓度、剪切及表面活性剂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油水体系相行为的影响.发现随着油分子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张力增加;随着油浓度的增加,体系由最初的水包油聚集状态逐渐演变为油水分层状态.随着剪切速率的加大,油滴被逐渐拉长,最后断裂;表面活性剂加入油水体系后,以亲水头基伸入水相、疏水尾巴伸入油相的方式分布在油水界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