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当前许多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因此,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因此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王丽娟 《甘肃教育》2014,(13):41-41
正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感恩意识非常淡薄,主要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因此,让小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承感恩这一传统美德,感恩应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良好品格,感恩亦是将个人情感与品德的一种转换,在获取他人的帮助后以德报德的深厚感情。现如今,在小学班主任教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也应得到不断地升华。本文具体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感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年轻一代"感恩"意识淡薄、"零感恩"现象以及整个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淡这一社会现状,就感恩提出背景、感恩理论与评价进行回顾,根据已有的感恩理论探讨形成人人知恩感恩,促进个体和谐心理状态的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事实证明:对于人一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品性和德行,而不是单纯的技能或知识。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知道感恩,他的一生就有良知和责任相伴随行;每个人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感恩之举,整个社会才有可能更加和谐,日臻完善。在我国,以德为先,厚德载物,历朝历代都备受推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德育,在教育方  相似文献   

6.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由此可见,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感恩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如果我们人类有一颗感恩的心,人类与社会、人类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和谐美好,之间的关系就是更加亲切。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种感恩品质,就会变得快乐和幸福,个体的生命就会更加有意义。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对感恩教育的现状调查和针对目前的现状实施相应的策略,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优良品德,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同时又是一种美德,它应该是社会上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修养。因此,懂得感恩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孩子更要学会"感恩"。当今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只有自己。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幼儿园大班中的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德。感恩,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和人格魅力,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泉。本文以培养中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为目的,针对当前中职院校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来提高中职院校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使学生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0.
由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学会感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将会变得和谐、亲切、健康,生命之树也将得到滋润。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品德和精神境界有重要价值。本文从“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缺乏感恩心而被取消受助资格”入手,对感恩教育概念、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及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找到提高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有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切地表达了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的感激之情。感恩具有积极的意义,感恩可以让人充满爱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是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情感交融、道德规范的人性教育,对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当今中学生感恩心理缺失的现状入手,分析感恩教育在当代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感恩教育的对策,呼吁在初中教育中进一步重视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4.
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析感恩心理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随之也出现了大量关于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讨论.此时,研究感恩心理的发生、发展等心理规律就变得举足轻重.因为,了解了感恩心理的产生、作用机理才能在日常的感恩教育中做到有的放失.人要形成感恩的行为,必须首先形成感恩的需要,继而转化为感恩的动机.而作为研究人的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比较全面和科学的阐述了人的需要特点.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联系,笔者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试图揭示感恩心理的产生与作用机制,以期对当代感恩教育的实施产生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道德观念.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基石.在素质教育日趋主导的今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让人担忧.本文作者从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入手,进而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大力增加感恩教育,并就如何开展感思教育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李琳 《职教论坛》2012,(8):77-78,8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浓重的感恩文化.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对高职大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增强他们的知恩和感恩意识,并将感恩思想付诸行动,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挖掘了感恩教育的内涵,分析了高职院校重视感恩教育的原因,探讨了高职院校加强感恩教育的措施,最后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乐林 《甘肃教育》2008,(22):24-24
1.利用生物学知识,进行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教育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相似文献   

18.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由于受到西方思潮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从大学生的感恩认识及感恩特征提出感恩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