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犯罪伴随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出现。从其定义来看它不仅破坏了金融管理关系,还破坏了金融秩序。严重危害了金融业乃至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该文从金融犯罪的概念及我国的现状分析着手,来研究如何把握我国金融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而探求金融犯罪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朱小玲 《天中学刊》2006,21(4):50-52
近年来,金融犯罪呈现高智能性、并发性、隐蔽性、跨区域作案突出、内外勾结作案突出的特点。究其原因,它是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因此,预防金融犯罪也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金融系统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形势较为严峻,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金融犯罪的法律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体制预防、立法预防、综合预防等。防范金融犯罪的对策包括强化金融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建设,做好相关的刑事司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金融犯罪的概念及特征,探讨了我国网络金融犯罪的成因,并主要从打击、防治网络金融犯罪的法律和网络技术两个层面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网络金融的实践,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在网络时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与洗钱犯罪紧密相连,打击贩毒集团的洗钱行为是对其生存和发展基础的致命打击。采取金融调查策略是打击毒品犯罪的重要手段。我国可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重构查证毒品洗钱行为的金融路线图以及立法和制度等方面完善毒品洗钱犯罪的金融调查。  相似文献   

6.
金融业网络犯罪日益猖獗,阻止并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实为一项艰难的工作。网络金融犯罪快速发展的根源,除网络金融犯罪自身的特点以外,科技滞后,特别是司法人员的网络、金融知识技能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对金融业网络安全防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网络金融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不严和法律控制不力。因此,通过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与建立外部金融监管协作系统,构建严密的金融防护系统;并完善当前的立法与司法制度来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
对宿州市2013年1月到10月受理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进行了分析,发现宿州市贷款诈骗、骗取贷款案件大幅度上升;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仍在上升;而银行卡犯罪案件明显减少。从已侦办的案件看,金融部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如部分岗位人员职责履行不力,对贷款的审查监督机制不健全,内控内管机制执行不到位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充分认识应对金融类犯罪的重要,高效能应对金融类犯罪;同时,加强排查,把握风险防范的重点,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和控制,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互联网科技与各行各业快速融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势头迅猛。当前我国正迎来“互联网+金融”新时代,随之而来的金融犯罪风险也应运而生。本文以当前各种金融犯罪行为的表现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建议,以期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理念对西方金融犯罪的治理主要体现为两个维度:刑事实体法层面,量刑严苛,旨在威慑;刑事程序法层面,司法是否积极介入金融犯罪案件较为审慎,同时习惯采用辩诉交易或暂缓起诉的追诉策略。在我国,宽严相济理念之内涵及外延还存在一些争议。未来宽严相济理念对我国金融犯罪的治理,不仅应谨防严控理念与运动执法的短路相接,也应正确区分刑民纠纷界限,"抓大防小",而且有必要借鉴"实体严苛、程序灵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