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头子”这一称谓,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相传.乾隆年间.纪晓岚在翰林院编撰《四库全书》。有一天.纪晓岚和同僚们开玩笑称皇帝为“老头子”,恰好被乾隆皇帝听到。乾隆怒问纪晓岚:“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若能讲出道理.可免你一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乾隆是一个喜欢钻研学问的人。有一年,他和群臣们在一起讨论仁德,大学士纪晓岚也在其中。
  几个小时过去,乾隆也有些累了,就想放松一下,恰好此时在书上看到了“忠孝”两个字,乾隆想起知识渊博、机智敏捷的纪晓岚就在身边,突然玩性大发,就问纪晓岚说:“纪晓岚,我问你,这‘忠孝’两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呀?”  相似文献   

3.
口语交际课上,刘老师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纪晓岚当侍读学士时,一天早朝,日上三竿而乾隆皇帝还没来,纪晓岚便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还不来?”恰好乾隆皇帝跨门而入,听到他的话.一脸恼怒地问:“‘老头子’三字作何解释?”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续集)中有个镜头:皇帝、和珅在一个亭子里用对对子的方式探试纪晓岚是真疯还是假疯,和珅出了这么一个上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叫纪晓岚对嵌字对。面对只知奉承拍马讨好皇上的和珅,纪晓岚装疯不答。和珅以为这下难住了纪晓岚,便抓住不放,一个劲地催促,哪知纪晓岚半睡半醒中哼出一联:“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此句一出,和珅似乎被揭穿了老底似的,尴尬之极。仅仅是嵌入两个虚词,就彻底扯掉了和珅那“高风亮节的忠臣”面罩,犹如一记闷棍,打得和珅再无还嘴之力。句中嵌入了这“矣”、“乎”两个虚词,语意翻新,真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停”这个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们停顿、歇脚和休息的地方。驿道,是用来让人们赶路的,而亭子却是供人们停下来歇脚的地方。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这不是有碍于人们赶路吗?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得更轻松,走得更快捷。“停”是为了更好地走,这是中国古人智慧在“亭”中的形象体现。  相似文献   

6.
昏官当政     
小读者,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忍不住会笑啊?笑蒋方舟这个“昏官”,笑范都都这个“故事大王”。本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此。蒋方舟并没有写昏官“当政”的方方面面。只是选取了“当政”连程中很有趣也很有代表性的一幕——班套课.把它轻轻松松的记下来,  相似文献   

7.
趣味语文     
1.下面是悬挂于某名胜古迹处的一副祖联: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土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这副楹联咏赞的是谁?联中提到了他写的一部名著,叫什么名字?联语里有一个通假字,清指出并说明。再请你用一句话(不超过30字)概括俄语内容。2.清代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筑了座书斋,请大学者纪晓岚题匾。纪晓岚深知和父子胸无点墨,又见书斋廊外满篱疏竹,新苞丛生,遂触动灵感,为题“竹苞堂”三字。和砷大喜,称其“雅致清高,妙不可言”,遂令镌刻,嵌于门首。后乾隆驾幸,指着匾额笑道:“爱卿上当矣。…  相似文献   

8.
【教学流程】 一、揭题激趣 1.分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狼”字)看到这个字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教师板书“鹿”字)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狼和鹿”的故事,齐读课题。此时,面对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地围绕题目质疑,教师针对学生质疑的难易程度,做适时点评。)  相似文献   

9.
纪晓岚祝寿     
纪晓岚是清朝人。他学识渊博,文思敏捷,爱开玩笑。有一次,朝中的一个大官的母亲做寿,纪晓岚同他的朋友一起去祝贺。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见纪晓岚,便喜出望外,执意要纪晓岚题诗。纪晓岚稍微沉吟一下,便答应了。不料,他张口就说了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大家一听,大为惊讶:今天是祝寿的日子,怎么开口骂人了?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接了下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哦,原来纪晓岚尊奉老太太为“九天仙女”,怪不得“不是人”了。这时,大家才转惊为喜了。于是,纪晓岚又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皆成贼。”自然,大官和他的亲朋好友…  相似文献   

10.
“删”与“添”一样,是修改文章时的常用技法。对于“删”,鲁迅先生曾指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当文章出现多余的字、句、段时,就应该大刀阔斧地删。为了说明“删”的好处,让我们来细品一个古代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给苏州一个园林内的亭子题词,题作“真有趣”。只是这题词太俗气,一点也不雅致。旁边的大臣纪晓岚十分聪明,他及时地对皇上说了一句:“圣上的这个“有”字写得格外精神,如皇上肯将此字赏赐  相似文献   

11.
挑战自我     
一、脑筋急转弯1.世界上什么海既不产盐,也没有鱼?2.什么东西永远吃不饱?3.小王有个弟弟,但弟弟却否认有个哥哥,为什么?4.什么东西越洗越脏?5.一只凶猛的饿猫看到一只小老鼠后,为何拔腿就跑?二、猜谜语1.十滴水(打一字)2.五句话(打一成语)3.永久平安(打一中国地名)三、拍脑袋三、拍脑袋谁吃了蛋糕?小李买了一块上好的蛋糕准备去庆祝小王的生日,可是蛋糕不知被哪一个淘气鬼朋友吃掉了。于是,他生气地责问四个“嫌疑犯”———四个淘气鬼朋友。他得到的回答:A说:“B吃啦。”B说:“D吃啦。”C说:“我…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温州电视台轰轰烈烈地播出了电视连续剧《铜齿铁牙纪晓岚》,收视率之高让人吃惊。许多人看后对纪晓岚佩服之至。同样是文人,同样是才子,可纪晓岚并非单靠文章出名。若论诗词歌赋,清朝300多年历史中点名拉姓地可以拉出一大串;如果单论口才善辩,久居江湖的术士们定会“头场雪不服二路霜”;倘只谈爱国和品德,纪大才子倒并非最有觉悟。然为何此人被尊为清朝文人之代表?看完电视才明白,或文人有其文采,兼其口才与觉悟,只可惜患了“文人综合症”———迂腐、也要忠诚地躺在文学的祭坛上,还是识时务,弃笔从它?历史或许能…  相似文献   

13.
释战国楚玺中的“登徒”复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王常《集古印谱》卷六18页著录有下列一方玉质私玺:从其文字风格来看,显然是战国楚玺。此玺左边一字,可隶定作“(?)”,即“绅”宇,楚文字资料中常见,多为人名用字,如楚玺中有“登绅” (《古玺汇编》1932)、“茅(?)绅”(同上2249),楚简中有“ (一中十巳)绅”(《包山楚简》93)、“秀绅”(同上101)、“ (?)(毕?)绅”(同上159)等,均其比。这样看来,上揭私玺中左边一字“绅”应是人名字,而右边二字则是一复姓。 “徒”上一字,亦见诸包山楚简,写作:  相似文献   

14.
段是文章的重要结构单位,是向篇过渡的中介环节。正确划分课文段落是中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分段方法,并能熟练操作和运用?我认为关征是指导学生找准分段的切入点。一、抗炎@字文章的标题似文章的眼睛。如教学(飞在沙定桥)一课,我从“飞夺”二字入手设问;课文哪些部分讲“飞”?哪些地方讲“夺”?为什么要夺,怎样夺,夺的结果怎样?以间激趣,以趣促读,学生很快理清了“挺进大渡河~抢时间~攻天险一渡过大渡河”的文还脉络。在此基础上,顺利地给保文划清了段落。教学(三人行)时我采用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蘑菇的对话儿子:“爸爸,蘑菇是长在很湿的地方吧?”爸爸:“对,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儿子:“……”(提示:长在经常下雨的地方使蘑菇怎么样了呢?)活鸟儿子指着书上的一个“鸣”字问父亲:“爸爸,这个字读什么?”“鸟字。”父亲很肯定地说。“‘鸟’字怎么有个‘口’字旁呢?”儿子表示怀疑。父亲解释说:“……”(提示:父亲怎样回答“鸟”有“口”这个问题才能创出“笑”果呢?记住,别忘了要结合题目哟。)做好事父亲:“你今天做好事了没有?”儿子:“做了,爸,我和另外四个孩子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横过马路。”父亲:“为…  相似文献   

16.
一、识用结合 ,领会字意。(一)扩充词语1 学生齐读一句话 ,看红色的生字“美”。师 :句子中的“美”组成的词是什么?(美丽)2 你还能组哪些词?(可提示如下)(1)你和爸爸妈妈走在路上 ,看到过这个“美”字吗?(美容美发厅)(2)你听广播时 ,听到过这个“美”字吗?(南美洲、北美洲,美观、美丽……)(3)你在看电视时 ,看到过这个“美”字吗?(美国、美元……)(二)说句解意师 :以上问题太容易了。下面老师出个难点儿的问题。看谁最棒。(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现四个片段)师 :谁能看着画面自己试着用“美”组词并说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18.
也谈高中语文课本中不规范的字黑龙江省讷河二中牟世信1、引伸为极小的怨恨(二册P.19注释①)。引伸和发展。(四册P.169)“引伸”和“引申”虽然有些辞书做异形词处理,但现在规范的写法应为“引申”。2.光亮细碎的发鬃,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二册P.56...  相似文献   

19.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20.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语出版社)选入了《木兰诗》一课,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句“云鬓”一词。编注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并注“鬓(bin),脸两侧靠近耳朵的头发。”对于后。笔认为是正确的.“鬓”泛指头发,在古诗中也很常见,如左思的《娇女诗》中“鬓发覆广额”中,就是这个意思。但“云鬓”为何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的头发”?《历朝边塞军旅诗》(华夏出版社,2001,1月版更生选注1第84页注为“乌黑的头发”。二如出一辙。“云”字在这里似乎应该解释为“像乌云一样黑”或“乌黑”。“云”字和这两种解释联系起来,是否正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