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社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也越来 越受到重视。心理健康,不仅是学生当前正常心理生活的必要保证,而且也是他们日后自我 完善个性不可或缺的条件,同时它对学生自身生理健康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 给健康下定义时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没有 疾病和衰弱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特别强调了只有身体、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 健康,身、心二因素对于一个人的健康与否有着相依共存的关系,这是人们在探讨自身科学 过程中对主体认识深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是指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非仅指没有疾病和病症。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3.
中学时期是人在生理、心理发育形成的重要时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生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而忽视了心理方面的健康培养,从而不能全面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心理卫生学研究指出,人的身体和心理密切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之中;反之,心理上的长期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又会导致身体上的异常和病态。因此,在体育中必须有机渗透心理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心痛”引起“身病” 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身体不健康状态,被称为“心理生理性障碍”和“心身疾病”。下面举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对于健康,人们往往只注意身体的健康,忽视心理健康。用潘菽的一句话说:“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意心理的卫生。”完整的健康应当包括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三方面。身体健康与生理健康是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张海迪、和志刚等是生理上有残疾或患有重病的人,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是十分健康的。相反,也有些人生理上没有残疾,但心理扭曲,道德败坏。由此看来,衡量健康最基本的标准应当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个性,才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即不仅是指一种健全的生理状态,更是一种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全的心理状态。身和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两翼,心理卫生与生理卫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的重要性.心理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德育》2012,(11):4-4
潘跃玲、熊和平在《教育导刊》2012年第8期撰文指出,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如片面地将生命教育理解为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或者生命技术教育等。生命是建立在身体知觉基础上的,并且只有将身体的感知给予意识后,生命才能达到身与心的和谐交融。关于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一词定义为:“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不仅要身体保持健康,而且在心理上也要保持良好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健康?联合国卫生组织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心理和包括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全状态。也就是说,健康应该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两者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心理健康?194 6年世界心理卫生大会指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绪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从上述经典定义可见:1.心理健康首先表现为身体机能正常,个体心理包括智能、情绪与他人不相矛盾,对环境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将个人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是心理健康的要素。2 .心…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谓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平衡状态。”又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且综合性很强的概念。《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  相似文献   

12.
传统保健体育是医疗与体育运动想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的是身体内在的修炼,强调的是调身、调息、调心的健康理念。其功能和作用不仅可以健身健体,而且已经直接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其生理和心理。  相似文献   

13.
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性行为的概念及其测量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韦小满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人的健康标准作过如下定义:“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把人的健康分为三个要素。即身体生理、心理状态及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健康。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能促进身体健康,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  相似文献   

15.
全人课堂即促进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发展的课堂。全人课堂的身、心、社、灵四维分别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和外在的功能性价值,并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身体之维包括身体的教育化和教育的身体化;心理之维包括心理的教育化和教育的心理化;社会之维包括课堂的社会化和社会的课堂化;灵性之维包括心灵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灵性化。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因此保护幼儿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何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状态。可见,健康已不再是过去那种"无病既健康"的旧观念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杨策学校是培养人的阵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以往人们把学生的健康单纯理解为身体素质如何,忽略心理素质即心理健康。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儿童心理缺陷与审美矫正曹阳明,葛红军一、问题的提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新定义看,健康的内涵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且对“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周伟 《成人教育》1996,(7):39-40
谁来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周伟○健康与疾病不单是一个生物学过程一面是且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健康,是一个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在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家长们都有望子成龙之心,老师们也在狠抓升学率。但似乎大多数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