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2.
自己拿主意     
《现代语文》2005,(5):25-25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天花板。”正在哭泣的索尼亚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反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3.
自己拿主意     
《红领巾》2012,(6)
一个小女孩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她对父亲说:“班里有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我跑步的姿势难看。” 父亲听后,只是微笑。忽然,他说:“我能摸得着咱家的天花板。”正在哭泣的女孩听后觉得很惊奇,不知父亲想说什么,就问:“你说什么?”  相似文献   

4.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度过的。一天放学回家后,她很委屈地哭了。她说:“班里的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我能摸着咱家的天花板,你信吗?”父亲笑着对她说。索尼亚看了看近4米高的天花板摇了摇头。父亲严肃地说:  相似文献   

5.
成长阶梯     
闰金城 《师道》2002,(5):55
儿子放学回家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其原因,他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跟你一样丑!”父亲听后,一边扎风筝一边微笑说:“我能摸得着你学校的旗杆。”正在哭泣的儿子听后觉得很惊奇,忘记了哭泣。心想学校旗杆  相似文献   

6.
儿子放学回家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其原因,他断断续续地说:“班里的同学说我长得跟你一样丑!”父亲听后,一边扎风筝一边微笑说:“我能摸得着你学校的旗杆尖。”正在哭泣的儿子听后觉得很惊奇,忘记了哭泣。心想学校旗杆将近4米高,父亲能摸得到吗?怎么他也不相信。父亲得意地说:“不信吧?那你也别信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并不是真话!”  相似文献   

7.
教子     
儿子放学回家,委屈地哭了,父亲问及原因,他断断续续地说: “班上的同学说我长得跟你一样丑!”父亲听后,一边扎风筝一边微笑说: “我能摸得着你们学校旗杆顶上的红旗。”正在哭泣的儿子听后觉得惊奇,忘记了哭泣,心想:学校的旗杆高度有好几米,父亲能摸得到吗?他怎么也不相信。父亲得意地说: “不信吧?那你也别信同学的话,因为有些人说的话并不是真话!”  相似文献   

8.
罗翔 《教师博览》2007,(7):27-27
197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了民办教师。那晚父亲乐颠颠地说,祖宗烧了好香,这回咱家里出了一个“先生”了。乐过之后,父亲郑重地告诫我:“翔儿,千万要把娃儿们教好,给咱家争口气。”我把父亲的话揣在心窝子里。  相似文献   

9.
作为成人,有时我们会很主观地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言行,没意识到孩子不是缩小了的成人,其感受应该得到成人的承认。一天吃午饭时,小瑾坐在一张没有摆放碗筷的桌子旁边。我好心地对她说:“这儿有碗,到这边坐下吃。”“就不!”她生硬地说。我愣了一下,不知她为什么发脾气。“这儿有碗,你坐那儿怎么吃呀?”“不吃就不吃!”她这么一说,我也生气了。“你没看见碗放在这儿吗?”“你没看见我坐在这儿吗?”我一句,她一句,弄得气氛很紧张……这件事后,小瑾对我产生了敌对情绪,我说什么她都假装没听见。对此我很苦恼,也很后悔…  相似文献   

10.
张锐 《江苏教育》2007,(11):41-42
学校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有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一个小女孩从花房里摘下了那朵最大的玫瑰花。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拿给她看。看过了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老屋     
(一)很久以前就想去看老屋了。那时,奶奶还住在离老屋不远的那所医院里。每逢星期天,我便去看她。其实,看不看对于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她得的是老年痴呆症。每当我站在她面前时,她便用呆呆的眼神望着我,偶尔精神好了,她还会破例问问我:“你是谁?”由于她严重的耳背,我使出浑身力气在她耳边大叫:“我是玲玲,玲玲,你想起来了吗?”然后,她会露出一种疑惑的神情,看着我,一直地看,直到乏了,她才闭上眼睛沉沉睡去。隔壁的护工会闻声而来,问我:“认识你吗?”我摇头,他们就很奇怪地说:“咦?不对呀……平时老听她一个人嘀咕…  相似文献   

12.
管洪芬 《家长》2013,(6):41-41
吃过晚饭,我在书房里整理资料,女儿笑着跑过来,说:“妈妈,马上就是儿童节了!” “嗯,对。”我已经猜到女儿接下来要说什么,但还是故作惊奇地问,“怎么了?” 女儿挠着头,俏皮地问我:“妈妈,那您会带我出去玩儿,然后吃好吃的,还送给我礼物,对吗?” 我听了心里不免惭愧,印象里,女儿长这么大,我好像没有特意地为她过过一个儿童节。,以前,我总认为女儿小,什么也不懂,但此时听孩子问起,我突然想,女儿大了,是该出去见识见识了,如果能趁着这样一个节日带孩子到处看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3.
俞群 《家庭教育》2006,(9X):34-35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很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园里散步,看到幼儿园的一个小女孩在花房里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花,他弯下腰,亲切地问:“孩子,你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下来送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小风 《神州学人》2003,(6):42-42
来日本之后,在日语学校里,见到来自我总努力脱去自己的讲普通话。南方人听我说话“灵”,问我是不是来自北京。我说不是:稍有一点中国常识的日本老他们的意思而是每当这时,“我从沈阳来”。其实,我说普通话很费劲,也因此吃了沈阳人说话喜欢用“咱”,除了父基本都用“咱”。“咱”,不知不觉间就说“可想咱班同学了”,“咱家寄来的东”,别人听了就笑,说这个东北女孩对人说什么都用“咱”。有一天,有我一个男生拿来信对我说“咱爸咱妈来”。我真是哭笑不得,被人这么一钻空才知道自己平时说话听来是多么滑稽。上大学后的一天,初次见一个研究室我…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里,帆帆的父母还没有来接她,她很着急,问老师:“我的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啊?”老师对她说:“等你数到50个数的时候你的妈妈就来接你了!”帆帆听后,大哭起来:“老师!我数不到50!”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的一个春日,吃过晚饭,一向严慈的父亲叫住了即将毕业的我,这样问道:“你打算毕业后干什么?” 干什么?十六七岁的我,做梦都五彩斑斓,确有豪气冲牛斗之概。那时,时时和同学们臆想着明天的美好,心中有无数个希望、于是,嗝也不打地说:上大学,当文学家、当将军、当…… 我的话没说完,父亲就给截住了。“咱家穷的连饭都吃不饱,你就不想着怎么能干点活补补饥荒?却净想那些水中捞月的美事,养你们这些虎羔子有什么用?” 父亲的一席话,我的万丈豪情顿时烟散云散。 是的,每每为学费犯愁,一顿能吃几个煎饼的我,只能忍着肚…  相似文献   

17.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18.
王广福 《海南教育》2008,(12):17-17
下午吃完饭后.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在进行区角游戏.华欣雨小朋友走过来跟我说:“老师,长大后我也很想当老师”。我很高兴,既然很想当,那一定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好奇和羡慕。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为什么呀?”孩子说:“因为当老师可以管小朋友啊”。说完就跑到区角里玩了。我听了很震惊.原来是因为这样啊.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别的理由.于是我又把她叫过来问: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四川教育》2005,(1):42-42
最近听一节公开课,在课结束时老师问学生:“你们想去寻找风吗?”学生说“想”。老师又说:“那你们下次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叫上我。”本来老师是随便说说的,因为她上完课就要回自己的学校了。可学生是很认真的。一个学生站起来问:“那你住在哪里啊?”说真的,如果那个老师直截了当地回答学生,我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她居然不敢。我不知道提问的学生会是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20.
王亚敏 《师道》2005,(12):42-42
那天晨读,我正兴致勃勃地朗读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学生也在用心地读着他们将要学的《泉水》。这时,平时爱管“闲事”的江瑞东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轻声说:“老师,王超的大门牙要掉了。”我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就你多事,人家掉牙,关你什么事?”便轻声地呵斥道:“还不快去读书?”江瑞东悻悻地回到位子上。我用严厉的目光看丫一下王超周围的几个学生,他们像意识到什么.刚想张嘴说什么,又拿起书来读。我呢,又徜徉在那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