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象力的。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象。生活每个人都不缺,而想象力就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对于言语表现,人与人的主要差别只是在两点上:一是你对生活的感受力、发现力是否敏锐;二是你的心灵是否丰盈、想象是否活跃、思想是否深刻。笔下的生活是否丰富,不是取决于你到过多少地方,观察过什么事物,做过多少事情,受过什么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2.
《生命与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不同于训练,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人与人的精神相契合。"要达到这种契合,最需要的就是师生间的交流。一、在交流中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知识的建构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断地通过同化和顺应,从不平衡到平衡逐步改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交流无疑是最好的一种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知识建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新和 《福建教育》2005,(12A):18-19
写作.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的生命化与心灵化。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是一刻也离不开想像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需要生活,更需要想像。  相似文献   

4.
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讲的就是阅读能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瞬息万变的生活窒息了人的情感。人在生活的重压下心理压抑、焦虑、迷茫。人们不再满足温饱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阅读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协调发展。在小学阶段就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净化心灵,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审美境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富足、精神的充实诚然是社会的进步,但社会的进步更应包括“人”的进步———生命个体“人性”的进步。人类发展到今天成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因为告别了贫穷和饥饿,更是因为人类不断创造着真善美,不断完善生命意义上的自己。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应当是唤醒人的真正人性和使人彻悟人生,成为自己生命的真正主宰!(一)发现生命:突出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一般取决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自我实践活动三个因素,亦即说,人在自我实践中充分发挥遗传潜能,把环境因素内化,使其…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就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不断地反观自我,评价自我,找出自己存在的优点或不足,进而改进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完美。因此,学生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反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在心灵上的一次对话。但由于反思总是指向自我的---反思者本人既是反思的对象,又是反思的承担者,所以,每次反思的成效如何,必然取决于他对理想自我的设定,也取决于他对现实自我的全面、准确判定。当然,这当中同样涉及到自我反思的意识及自我监控的意志、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新教材编写和使用中,编写者和使用者必须重视对语文教材的本体研究,充分认识语文教材的本体意义,才能在编写和使用上实现真正的超越。1.语文教材的人文性人文性是语文教材的本质特点,它自身积淀的丰厚的人文底蕴使它更贴近人的心灵世界,更关怀人的自由想像、情感体验和精神交流。语言是语文教材的灵魂,而语言本来就是人类心灵的产物,与人类的精神成长息息相关。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类创造的博大的精神文化多凝聚于语言之中,语言其实已经成为人类存在的美丽的精神家园。育人是语文教育的真谛,育人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精神取向的努力再现,而精神取向来源于艺术家生命的心灵体验,它离不开生活和时代的感情,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丰富滋养。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教育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作为生存者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和不断地发生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教育”从词源意义上看是作为儿童的一种生存方式出现的,因此,教育是人的重要的生存方式,是人类自身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使人“学会生存”、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实践活动。而关怀和被关怀是人类生存中的基本需要,教育活动应围绕着关怀来组织并且助人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10.
任风 《成才之路》2010,(33):I0002-I0002
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充裕的物质世界,更需要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追求和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作为人类灵魂的家园和人类心灵的港湾,对社会和历史具有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这点,不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在联系生活、理解数学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需要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  相似文献   

13.
艺术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欣赏不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的素质,而且也丰富着人们的情感世界.通过对中外艺术理论发展进程的分析,确立正确的艺术欣赏理念,以期引发对艺术欣赏更全面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东艳 《考试周刊》2013,(57):60-60
<正>日记是抒发心灵之声、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激发情感、挥洒情感的对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却视日记为负担,把写日记看做是一项艰难而又乏味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现自我的需要。是一种相互交流的需要,是一种精神享受的需要。"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因此,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在给予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他人独特的品性和特性,促进他人价值的发掘。设身处地的在别人的情境中看待自己的行为是当代最伟大的道德律。在人与人的互爱中,我们不仅和现代化的人同步发展,同时也使自己成为真正完美的人。教育是社会性的,而社会的精神方向则纯粹地表现为爱,即同情。教育者因帮助他人价值可能性的实现而表现出自我生活的最高价值,教育是基于对他人的精神施予之爱,使他的全部价值爱容性及价值形成能力从内部出来,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陶冶,达到人格心灵的全面唤醒,教育所做的就是真正人格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是生长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完成个性社会过程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已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社会行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几代人围着孩子转,久而久之,在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的不良因素,从而造成孩子交往、合群能力差,大多孩子都不愿与人接触,自己的玩具、食物、用具等一律不让别人碰,班里的玩具、图书等都想全部据为己有,不愿和其他幼儿分享、合作。那么,应该如何使小班的幼儿学会和人交往呢?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与家庭生活之外也需要坚持读书,充实自己的心灵,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心性,促进自我的不断成长,才可以对学生输出更多的知识、关心与爱。  相似文献   

19.
休闲文化作为人在放松状态下获得精神和心灵上的慰藉,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即其民族性边界的趋同性趋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异质性趋向以及发展的创新性趋向。休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和实践价值,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健康生活的教育、民族文化的弘扬、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每个社会成员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揭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作品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阅读过程也就成了一种丰富自我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种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我把每篇课文的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