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离乡镇集贸市场只有200米左右的路程。在女儿半岁左右时,我就每天清晨带她去买菜,至今已有一年多了。说起带女儿去买菜,纯属出于偶然。女儿在半岁左右时总是生病,一位有经验的医生给我开了一张“处方”:多让女儿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其自然免疫能力。我想,早晨空气清新,带着女儿一边溜达,一边买菜,这样既让女儿参加了户外活动,又能帮助妻子做点家务活减轻妻子的负担,可谓“一石二鸟”。从家里出发,散步于遮天蔽日的林荫小道上,沿途给女儿讲着路途见闻,不知不觉来到贸市场。摊位上琳琅满目的蔬、水果吸引着女儿充满好奇的光…  相似文献   

2.
悲哀的玩具     
依然不记得年龄,只知道是小时候罢了。 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着她的纺车声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个儿。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游戏,一个人踽踽地沿着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了祖母的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峻,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信     
我四岁那年,病魔就无情地夺走了我的父爱,留下四十刚出头的母亲和尚不懂事的我们姐弟五人,从此母亲里里外外一个人挑起了“家”这付重担。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几年,姐兄们都先后长大成家立业,搬出去住了,只有二十不足尚在念书的我陪伴母亲。这时期,每个周末就成了母亲的节日,常常太阳还很高,母亲就到村口翘首盼望,去等候她的儿子,将我迎回家又热切地为我做吃的,一天后又依依不舍地目送我消失在去学校的路上。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刺绣     
刺绣是母亲十六岁开设的一门功课,督导是我的姥姥。我的地主姥爷对这一学科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他坚定地阻挡在我母亲上中学的道路上,其目的就是让女儿回到家里,将那还空白的白布绣满花朵、蝴蝶或飞鸟。每个女孩都坐在家里绣花。被阻挡了去路的母亲坐在了木格子套窗下,白而纤细的手指捏起了一根细长闪亮的绣针,她想都没想就绣了一朵花。在这里,母亲的思维不见一丝活气,“绣”这个词一定得对应着“花”吗?在这里,母亲没有想到要另辟蹊径绣它一个衣衫褴褛的乞儿,或是一个裸露着一个肩半个胸的在石板街上奔跑的女人,她没加思索就踏上了一条宽…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拎了一辈子菜篮子,买菜是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一家之中,最重的是菜篮子,最轻的也是菜篮子——是轻是重,只有母亲才能掂量出来。每天在操持家务之余,母亲就拎上菜篮子,迈着疲惫的脚步,去履行一个家庭主妇义不容辞的职责。菜市上,母亲是精明的、挑剔的、斤斤计较的,讨价还价、挑挑捡捡,是她每天必修的一门功课。母亲没有文化,写不出菜名,却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快速心算,绝不会让你多收一分钱,如果找不出这一分钱,对不起,还得拿你三根葱。其实,她平时心地善良,宽容,从来不占小便宜,买菜…  相似文献   

6.
母亲     
管文锦 《师道》2005,(2):53-53
母亲向来是个不爱侍弄花草的人,可最近几年迷上了培植吊兰和仙人掌。在我搬迁的新家里,几乎每个角落里都置放着这些绿色的植物。母亲每天都到我家乐颠颠地把仙人掌搬到阳台上,还告诉我吊兰不可以多浇水。我以为母亲必是受了那些爱花老姐妹的影响。自知之明地拣些“贱生”的植物来种种,觉得她煞是可爱,也就由着她弄。不知不觉的,家里的绿色越来越多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母亲可不像在电视中看到的那些母亲一样,既温情又严肃。她呀,倒像是我的姐姐,整天和我嘻嘻哈哈的:让我独自去市场买菜说是培养我的独立能力,实际是她想偷懒;让我和她去大海游泳打水仗,她却老是耍滑头;当我写作业时不注意弯着腰,她就耻笑我说:“背驼了。长大嫁不出去啦!”这和我想像中的母亲形象差别太大了。不过有一件事,还真让我十分感动。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容易  相似文献   

8.
我刚到美国一年,就生下了我的女儿Breanna,中文名字叫青焰。在生青焰之前,我在美国一所大学读书,为了更好地照顾青焰,我暂时休学,想等到女儿三岁以后再继续完成学业,因此,在家里当起了全职母亲。  相似文献   

9.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我9岁才入学。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9岁我还不识一个字。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间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着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一个十多岁的贫而不识字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做个小买卖———弄个小筐,卖些花生、煮豌豆或樱桃什么的。要不然就是去学徒。母亲很爱我,但是假若我能去做学徒,或提篮沿街…  相似文献   

10.
她一直觉得母亲不喜欢她,不然,为什么还会想生一个弟弟?父亲在省城打工,家里就只有她们两个人,母亲的肚子愈来愈大了,然而,每当母亲叫她帮忙做事时,她总是装作没听见,宁愿溜到门外小树下玩。  相似文献   

11.
母女之间     
杨纯 《家长》2003,(Z2)
也许这就是缘分吧,我成了她的女儿,而她成了我的母亲。很小的时候,我还没有什么记忆,不知道那时的我们是什么样子。我想,那可能是我和母亲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吧。母亲柔柔地哼着摇篮曲,我静静地躺在她的怀里睡去。我清楚地记得母亲第一次拉着我的手送我去上学,我很乖巧地跟着她。后来,母亲第一次打了我,她说我任性,其实是我对她不再百依百顺。上小学后,我几乎天天都淹没在她的唠叨声中,但我很少去理会她的那些话,对于她的惩罚更是不屑一顾。只是每每到了最后,总是我做出让步。我真恨她是我的母亲,我是她的女儿,但这是一个无法…  相似文献   

12.
当我拿到学校的通知,被告知我们有机会摆摊的时候,我激动得一整天都在搜肠刮肚地想家里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去卖。学校的通知上说,周末在Community Center(交流中心)将有一个Kids OnlyMarket(只有小孩儿的市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到那里去摆摊儿卖东西赚零花钱,可以卖自己穿小了的衣服、袜子,也可以卖自己玩过的玩具,还可以卖自己制作的饼干,只要有,都可以卖。而且Community Center还提供椅子和桌子给我们摆摊儿。一放学,我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很高兴,因为她认为这是一个锻炼我的好机会。她说,这不仅是我用英语表达自己,与别人沟…  相似文献   

13.
送你满天星     
学校里有人偷偷地传,郝老师这次放暑假固城就不回来了,山丫坚决不信。山丫想去找郝老师问一问。她风风火火地走出了家门口后,想了又想,不行,我不能一个人去,我得把我的那几个兄弟姐妹部叫上。山丫就跑到了虎子家里,她知道石头、喜鹊也在,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     
母亲常给我讲家里以前的事,讲她的成长史,她经历得太多太多,我觉得母亲很可怜.   母亲一路走采确实不易.童年时她和她乡下的舅舅一起生活,八九岁时就开始挑柴、洗衣、做饭,到了读书的年龄又遇上了"文革".母亲很早就来深圳打工,是个并不太受社会尊重的"农民工".后来和父亲结婚,两个人工资勉强糊口,但为了照料整个家,母亲在生下我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工作.每天买菜、洗衣、做饭、打扫,十几年,母亲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  相似文献   

15.
古香樟树     
"厅前植古樟树一棵,浓荫蔽日,生气勃勃,要数人才能合抱,已有三百多年树龄。人世几回伤往事,古树就是见证者。厅后古藤盘绕,古朴雅致,点缀其间,十分优美。"我的母亲是醉白池的一名导游,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把我拉到她的面前坐着,听她练导游词,于是我就做起了母亲的专属"小游客"。醉白池有一棵活了三百余年的古香樟树,第一次听到这段导游词时,年幼的我不禁为一棵树能活这么久感到无比吃惊。可偏偏有关古香樟树的描述就只有这么一小段,我就拉着母亲,想让她多给我讲一些有关这棵树的事情。听完妈妈的描述,我更想实地去看看了。  相似文献   

16.
林安  孙影 《小学生》2008,(4):22-22
“哎!怎么还不回来?”我急得捶胸顿足。老爸加班,老妈买菜,我一个人呆在房间里,裹好被子,一动不动。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啊!空荡荡的房子里就我一个人,怕啊!天色渐渐暗下来,老妈还不回来!哎!我怯怯地钻出房门,抓起电话,一溜烟儿地钻回房间。天真的黑了,我想吃水果,不敢去;想上厕所,不敢去。索性,  相似文献   

17.
每逢春节,女儿都能得到不少的压岁钱,但我和妻子从不过问她如何花法,只是在她的储蓄罐上贴上一句话:“钱要用在刀口上。”一次,她看到女同学头上都夹着一支很时髦的玫瑰花发夹,也想买一支。她捧着储蓄罐想了半天又放下了,说发夹时髦一阵子之后就不会再用了,能省则省。她用理智战胜了盲目从众心理。一天,我带她去市场买菜,看到街口有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当众跪着,胸前挂着一块纸牌,上面写着“我要上学”的说明,说她死了父亲,母亲又卧床不起,她被某中专学校录取,却无钱上学,请求好心人施舍云云。女儿看了,把钱从袋里掏出又攥住…  相似文献   

18.
触摸阳光     
母亲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从小我就知道,白天她辛苦地教课,晚上下班后买菜、做饭、洗衣,还要辅导我学习。等我睡下,她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每天我都不知道母亲几时才睡。那时,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相似文献   

19.
奉献     
提到奉献,人们立刻会想到一个人———母亲。对了,母亲似乎已成为了“奉献”的“形象大使”。的确,母亲时刻都在奉献。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着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们好好享受……”孩子渐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她忙得昏天暗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紧,他上学就好了,我就能歇一歇了……”母亲说这话时,她不知道皱纹已悄然爬上了她的眼角。孩子终于开始读书了,母亲陷入了更大的忙碌之中……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中考,我成绩不好,后来收到了省城一所职业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鉴于学校的原因,我并不是很想去上学,所以我当时是想和表哥到广州去打工,这样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可是不知道我妈怎么就把我藏得严严实实的录取通知书给翻出来,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劝我去读书。她哭着说,听别人讲考上职业学校并不等于没有前途,将来还可以考“高职”,还可以读研究生,还可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