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音或近音的字的通用和假借,古书里常见,不明嘹古音通假,就难免误解古书的原意。文言文教学中适当讲讲通假的一般原则,注意记忆通假字,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有用的。古人作文时,把本来有的正字写成了同音或近音的另一个字;或者本来没有正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某一个字,以后得到公认并沿用,就产生了通假字。通假字只在某一意义上通用,其它意义不能通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名和字孙玮古人有名,又有字,这与今人很不相同。现在所说的“名字”,是把名和字合二为一了。古时,名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一般只有一个,字可有两个,称“又字”.或“又号”。“名”:《说文》释为“自命也”。它是指一个人的称谓。《礼记·檀弓》:“...  相似文献   

3.
古人的名字很讲究,对人的称谓也比较复杂,近年来的中高考又都把它作为文化常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弄清古人的称谓对学好语文十分重要。古人的称谓常见的有以下一些形式。1.称字屈原,名平,字原;柳宗元,字子厚,韩愈写有《柳子厚墓志铭》;袁宏道,字中郎,其散文集名为《袁中郎集》。2.称名字这是表敬称的一种方法。先秦时是先字后名,如孟明视,孟明是字,视是名。汉以后是先名后字,如孔融文举,融是名,文  相似文献   

4.
古人的名字很讲究,对人的称谓也常不一,古人常以字、别号、溢号、排行、官爵、出生地等来称呼。 1.称字 柳宗元,字子厚,所以人们常称他柳子厚,韩愈就有《柳子厚墓志铭》。李贺,字长吉,故称李长吉,所以他的诗集名为《李长吉歌诗》。 2.名字并称 先称名后称字,名与字并列在一起称呼。曹丕《典论·论文》对“建安七子”的称呼即是如此。“晋国  相似文献   

5.
谦称:交往时表示谦逊的自称.敬称:用于尊敬对方.昵称与贱称:表示亲昵的称呼,表示鄙视轻贱的称谓.加字称谓:有时称谓前加“先”“太”等字样,以表谦敬和关系.职业称谓:古人提到从事某一职业的某人时,往往先称其职业,后加上其名.  相似文献   

6.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7,(1):126-127
阅读古代诗文,常常会被古人众多的称谓所困扰,本文就古代诗文中常用的称谓进行辨析,以减少阅读障碍。古人的称谓较复杂,而这些称谓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如能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诗文。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培养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便于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二是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借鉴古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三是丰富文化历史知识,汲取某些思想教益。中心则是培养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鸿门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课文,是比较典范的文言文。课文有以下特点:一、字、词句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称谓有多种,用字称谓和用名称谓是其中两种.称名称字有一套严格的规范,通过称谓也可看出与被称谓人之间的关系,对被称谓人的评价及态度. 一、称人称字表尊称,称人称名表轻视 现在我们称呼第二方的代词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用字称人是其中一种.  相似文献   

9.
年龄是现代人的一种隐私,特别是直接问女士的年龄,史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其实,古人对年龄也常采取一些隐蔽的方式,不直接说出自己或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代替。  相似文献   

10.
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首先作个解题,“文言文”是二十世纪前半期对古代的汉语的称谓。那时初行“白话文”,翻回来,称它的对立面为“文言文”。  相似文献   

11.
古人常用与年龄相关的称谓词来表示年龄,而不直接说多少岁。古汉语中年龄称谓词主要有生理特征表示法、服饰装备表示法和知识德行表示法,以发须、皮肤、牙齿、头饰、发式、手杖、智力等方面词语指代相应年龄段的人,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记不清三岁之前的事情,有些科学家认为,这与孩子的大脑发育程度有关,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与理解力强弱有关.不管原因是什么,这种奇特的失忆困扰着很多人. 但是最近一些研究人员称,三岁之前的记忆或许不是没有形成或者消失了,而是藏在我们脑海的深处,在适当的刺激之下,这些记忆仍有可能会被唤起.  相似文献   

13.
古人的称谓有名、字、号,此外,还常用其他方式来代替个人姓名。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近70%的学生不喜欢读文言文,一般只读l一2遍。学生不读,就失去了感知文言文字的机会。本来文言就已距我们相当遥远,亦无其存在的语言环境,我们不读,岂不是与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吗?为了缩短距离,为了融入文言语境,我们只有自己走进去,才能与古人作心灵的交流,才能感知古文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蕴美。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梳理的“属”字,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极高,而在课文注释也出现了读音不明确,注释用语存疑,注释内容因不明晰或者在部分文章中没有注释而引起学生混乱等问题。此文将会从“属”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出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梳理。  相似文献   

16.
古代作家的称谓除名和字外,往往还有号。古人取号大多有一定的根据,下面分类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17.
中学文言诗文的阅读理解,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是古人的名字。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找不到主人公的情况。不少学生只背得名句,却不知道诗是写给谁的。如果学生对古人的名字不甚敏感,不太熟悉,则读古文必不甚了了,甚至会闹笑话。名讳,也许与古代的遗俗有关,正因"讳名",所以不能随便"呼名"。与呼名相比,称字则是表示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8.
周丽琴 《语文天地》2011,(19):54-55
文言文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文言文的方法枯燥单一,只是注重对字词句的翻译,没有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体味优美的文风,学习古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与实际生活相  相似文献   

19.
我们平时讲文盲文,学文盲文大多是从语音、文字(实词、虚词)、词法、句法等方面人手,很少走注意文言文里的修辞,就连教材中也很少提到修辞。事实上,古人写文章是很讲究辞采的。因此,掌握一点文言文的修辞知识,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不了解文言文的修辞,往往会造成很多误解,给学习带来困难。(一)用典:文言文里经常引用名言或故事来表情达意,这叫用典。学习时,只有了解了这些典故的出处和含义,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在文盲文中的含义,用典的方法有:1.引经。直接引用古人的语言来证用自己…  相似文献   

20.
<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人优秀文化的结晶,为民族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经典内涵的深刻理解,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但是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的讲解枯燥生硬,学生难以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仅仅处在读写记忆层面,学生无法真正汲取古人的智慧,也无法将这种智慧与现代生活学习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丧失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在价值。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以言语实践的方式介入教学,可以有效激活文言文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