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收拾装扮一番,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妈妈带你走街街。”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它说:“坐好。”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都默认了,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在我们家,女儿已经成功地为她的咪咪乔争得了一席之地。第一次人权行动是这样发生的,我见咪咪乔颜色式样都已经旧了,便好心好意地对女儿说:“不要她…  相似文献   

2.
我准备带女儿出门:“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女儿立即奔向小床,抱起她的布娃娃,不走样地学舌:“宝宝走,妈妈带你上街去。”   我把女儿放进自行车后座,对她说:“坐好。”女儿把布娃娃放在自己小膝盖上,拍拍她说:“坐好。”   对这一切,我已习以为常。在女儿数年的坚持下,我们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承认了“她”。她的布娃娃名叫咪咪乔,这是她的孩子,咪咪乔是有生命和人权的。   但这种承认多少有些虚伪和应付,因为每个成人实际上都已经不能把一个布娃娃真的当做一条生命。我们是在哼哼哈哈地将就着附和女儿,在下意…  相似文献   

3.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情与关爱”。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女儿、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交警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感动了我,使我从心里真正接纳了“咪咪乔”。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情与关爱“.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女儿、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交警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感动了我,使我从心里真正接纳了“咪咪乔“.……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情与关爱"。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女儿、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交警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感动了我,使我从心里真正接纳了"咪咪乔"。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有个孩子叫咪咪乔》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情与关爱".课文以布娃娃"咪咪乔"为线索,叙述了"我"、女儿、交警对"咪咪乔"的不同态度和彼此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故事的结果是:交警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感动了我,使我从心里真正接纳了"咪咪乔".  相似文献   

7.
当爸爸     
他一回家,欢乐四溢。他爬在地板上,女儿骑着他走,驾,驾,女儿胖胖的小手成了马鞭,爸爸兴奋地驮呀驮“我是圣斗士,来拯救被恶魔抢去的小公主。魔鬼,看我的剑。”桌子、椅子这些“恶魔”在他的剑下全倒下了,小公主得救了,幸福地与她的“圣斗士”爸爸相见……游戏是孩子的生命,给予孩子生命的是他———孩子的爸爸。女儿,去公园;女儿,去散步;女儿,去堆雪人;女儿,去摘葡萄……女儿是他的小尾巴,是她的影子;他是女儿的好爸爸。女儿的腿磕破了,有爸爸就不哭,因为爸爸就很勇敢;犯错了,大胆承认,因为爸爸就很诚实;谁有困难…  相似文献   

8.
女儿咪咪回家高兴地告诉我,她制作的剪贴画“我和小伙伴”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夸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幼儿美术的大奖赛。看着女儿天真可爱的神情,我不禁回忆起辅导她学习书画的经历。咪咪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上幼儿园后,更喜欢画图画。但地从小身体虚弱,若要她“刻苦”学习书画,对她的健康是不利的。我从孩子的身体状况出发,为她设计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书画活动,从中加强辅导,使女儿的书画学习收到了好效果。1.参观书画展览。我去参观书画展览,也一定要带咪咪一起去。咪咪在观看书画时,好奇心很强,会提  相似文献   

9.
花400元看《白毛女》未必能使孩子理解当时的苦难,但结识一个穷孩子却能让孩子的心灵震颤不已,尝试一下,你就会发现“体验式”教育在孩子身上出现的神奇效果。这是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总结出来的心得。卢勤说,有位妈妈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过去的苦难,知道如今的幸福。于是她花了400元钱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票,带着女儿走进了剧场。等她含着眼泪看完后问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回答却令她愕然:“都是白毛女的爸爸害了她,借债还钱天经地义,他爸爸为什么不还呢?再说白毛女也真傻,既然黄世仁那么有钱,…  相似文献   

10.
易中天教女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了。就连“学术超男”“学者明星”厦大博导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戏谑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教授”。既然敢称一等爸爸,当然也就有一流的教育方法了。1978年,女儿出生不久后易中天从新疆建设兵团直接考取了武汉大学文学硕士。求学期间,妻子经常从千里之外来信抱怨女儿海贝不爱写字,只喜欢听故事。视女儿为掌上明珠的易中天,虽然急在心里,但每次仍然苦口婆心地劝导妻子:“既然贝贝不喜欢写字,只爱听故事,那就顺其自然,多讲些故事给她听吧。”识字不多、老实善良的妻子心里不免犯起嘀咕,人家都是哄着逼着子女…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妈妈处心积虑地想让自己的孩子了解过去的苦难,知道如今的幸福,于是花400元买了两张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演出票,带着女儿进了剧场。等她含着眼泪看完后问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回答却令她愕然:“都是白毛女的爸爸害了她,欠债还饯天经地义,她爸爸为什么不还呢?再说,白毛女也真傻,既然黄世仁那么有钱,嫁给他算了,何必到山洞里去呢?”读了这则故事,我们在摇头感慨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下语文在生活中的教育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考虑一下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看过报纸上的一则报道,我久久不能忘怀。湖南湘潭一位年仅26岁的母亲,在一场突发大火中,将5岁的女儿和刚满1岁的儿子从窗户抛了出来,自己却消失在大火里,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一双儿女!多么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她毅然舍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要知道,如果她不救孩子,就会有很大的生还希望。可是,她替孩子选择了生,而自己选择了死,这位母亲就是英雄!或许,有人会说我说得不恰当。不知从何时起,“英雄”在人们心目中有了固定的模式。“英雄”首先得有飒爽英姿,在危机时刻要大义凛然,傲然挺立,任何懦弱的行为都不应在“英雄…  相似文献   

13.
3岁的女儿喜爱听故事,渐渐地,每晚临睡前听一则童话已满足不了她的要求。我想,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是难能可贵的,且对其语言能力发展极有好处,何不因势利导,加以培养呢?我想,就在这不大的房间里,给女儿留出一块自由的“小天地”吧。一是“听赏角”。我同女儿一起整理了磁带柜,理出了女儿已有的故事、儿歌等音带,放在高低适中、取拿放便的柜子里,并教会女儿操作录音机的程序,让她随时可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带子,进行听赏。我还根据孩子的需要,有计划地添置一些内容健康、趣味性强、适合女儿听赏水平的音带,有时也让女儿同小伙伴交换磁带。这就满足了孩子喜欢听赏的要求,激发了她对语言作品的兴趣。二是“图书角”。我把家中现有的孩子的图书进行  相似文献   

14.
郭红 《山东教育》2007,(11):46-46
女儿三岁多的时候,就让我给她“惯”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必须听着故事入睡。而在这之前,女儿就喜欢看小图画书、小故事书以及各种卡片,等她慢慢会听我读故事的时候,她就更加喜欢看书了。当然,她只是看书上的画面,而不能读懂文字,但是因为我在读故事的时候,总是用手指着画面去读、去讲,所以她自己也能慢慢“欣赏”小人书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我从孕育小生命的那天起,就对自己说,不求望子成“龙”,但求育儿成“人”。为此,我觉得自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最基本的。而要这样做,就要放开孩子的双手,让她学着动手去做事情。我的女儿15个月时就喜欢自己穿、脱袜子,看到孩子这么起劲,我就任凭她去做,从不阻止,偶而还给她指点一下。每次给她穿衣服鞋袜时,我常常边穿边讲怎么穿。她的外婆听了,笑我是“对牛弹琴”,但我相信从小就放手让孩子练习,自有它的好处。我用大人  相似文献   

16.
女儿今年10岁,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女儿在班里的学习成绩虽说不是最好的,但她活泼;可爱,好说,好动,很是讨人喜欢。每当看到她嘟哪喳喳说个不停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女儿也有过“口齿不清”的时候。 女儿刚开始学话时,我就发现她咬字不清。对此,我和所有父母一样认为孩子大点就会好的。但直到她上学以后,有的字她还是说不清。虽然也帮她纠正,但效果不大,心想慢慢会好的,因而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在开学的第二个月,有一天女儿的老师问我:“你的孩子是不是口齿不清?我发现她最近学习时咬不准字。”我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7.
怎么办杭州一读者来信说:我女儿上了初中后,常常喊“压力大”,问她到底什么压力,又说不出。现在读初一就喊压力大,那到初三考高中时怎么办?真急人!答:孩子有自信,她就能承受压力。所以父母的职责不是帮孩子抹去对她产生压力的事情,而是要帮助她学会面对压力。在教育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诉说压力大时,你要表现出亲切的关注,并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倾听。在饭桌上,父母可以随机讲一些自己或别人成功处理压力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不成功的反面例子,引导孩子参与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2.如果孩子诉说头疼、胃疼,表现烦躁,缺…  相似文献   

18.
成长问题     
《家庭教育》2006,(1X):26-27
输不起的女儿:五岁的女儿聪明伶俐,是全家的宝贝,可她一点也输不起,在幼儿园没得到奖励的贴纸.回家会难过很久:折不好纸就生气.唱歌得不到掌声也受不了……我担心她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而使自己不快乐。我该如何教导她面对失败与挫折呢?儿子不“看”书;陶醉在拼插世界里的孩子;不会表达怎么办;[编按]  相似文献   

19.
咪咪的外号叫“拖拉机”,她做事情从来都是磨磨蹭蹭,慢慢吞吞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都不能叫人省心。上了小学后的咪咪更是能拖就拖。家里每天都上演“紧急动员”:奶奶早晨叫咪咪起床,千呼万唤才有动静;妈妈给准备好的早餐,咪咪总是吃得很慢,不是一边喝牛奶一边“研究”杯子上的花纹,就是一边吃鸡蛋一边“扩大”桌布上的破洞。大人不催的话,一顿饭能吃半个多小时。爸爸成了咪咪的专职司机,用摩托送她到学校,这样才没有迟到。在学校里,咪咪也是不紧不慢。语文课上老师教写字,她没有认真练习,而是玩弄笔盒里的文具,还经常神游自己的白日梦。快到…  相似文献   

20.
前些天,读报时偶然看到这样一段:王女士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她的同桌要借橡皮,可王女士的女儿却以要装书包为由没借给他,结果同桌非常生气,用手推了她一下,还说王女士的女儿是“小抠”。王女士的女儿回到家向母亲诉说自己受欺负的经过“。记住了,在外边谁要是欺负你,你不要哭,谁打你你就打谁。”王女士当时这样对女儿说。我惊讶于王女士的回答。“儿子!下次再有人欺负你,你就拿板儿砖‘削’他!”这样的“叮嘱”不是漫画中的情节,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受欺负时就会这样告诉自己的孩子。曾经有学校做过这样的调查:如果孩子在学校受欺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