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一步办好《北京档案》为首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北京市档案局局长本社社长兼总编辑王国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摆脱了“左”的束缚,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经过拨乱反正,档案事业如同枯木逢春,在迅速医治了“十年浩劫”留下的创伤后,...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不仅是媒体宣传报道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媒体的道义与责任所在。媒体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且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摆在了全党面前。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从“档案与文化的联系、档案事业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上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是西安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四化理念,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做好我市“十一五”期间的档案工作,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已于今年1月19日转发了《市档案馆(局)关于加强“十一五”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市办字【2006】6号),同时,根据全国、全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们制定了《西安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意见》和《规划》就如何在“十一五”期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档案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出了要求,是新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5.
经济生活报《消费周刊》是一个以城镇居民消费为报道主线的新闻专题周刊。自1996年底创办以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下,突出新闻性,紧扣“新”字,精心策划,关注热点,扬长避短,在如何办好专题周刊,加强周刊的新闻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宋玉书 《新闻传播》2004,(11):20-21
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述中,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又一次提出:“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将“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当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党的建设、党的执政兴国,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党全国人民都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共铸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7.
已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是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必将大大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与高度。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相似文献   

8.
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云南省提出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实现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目标。在这“金字塔”的连接链中,把作为乡镇文化事业重要内容的图书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民族文化大省”任重道远,发展乡镇图书事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张磊  陈建华 《兰台世界》2007,(6S):26-27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也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档案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要与经济和其他各项社会工作同步发展,同样离不开信息化。《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推出《时事周刊》、《军事科技周刊》、《文化周刊》 1999年7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解放军报创办的《时事周刊》、《军事科技周刊》正式推出。原先的《周末文化》专版改为《文化周刊》。 创办三个周刊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提高可读性来增强指导性,让军报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与信息的需要,满足他们8小时以外的精神需求。 三个周刊都是四个版,分别于每周一、三、五出版。 《时事周刊》以“拓展新闻视野,纵览世界风云,洞察社会万象”为办刊宗旨,主要是通过报道国内、国际时政方面的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趣味新闻等,满足官…  相似文献   

11.
我很喜欢看《河北日报》的“经济生活周刊”,尤其喜爱该周刊的《圆桌》专栏。这个专栏发表的文章,我几乎每篇都认真阅读。今年从6月17日开始至7月15日结束。这个专栏连续发表了万城写的《看浙江人如何“抱团”打天下》(以下简称《“抱团”打天下》)5篇系列短文。读后,深受启迪,教益颇深。使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之一的团结协作、互惠互利有了新的更深一  相似文献   

12.
论广播电视对农节目的产品定位和提供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发展需要大幅度提高农村的公共服务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互为支撑,构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格局,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从经济优先发展战略进入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阶段。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必须把建立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事业体系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3.
漫谈中国的新闻文化周刊傅岩山高档、精印、图文并茂的新闻文化周刊以其新颖的面孔在“’97羊城期刊文化周”上露面,立时引起各地办刊同行的极大兴趣。以《望周刊》、《深圳风采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北京青年周刊》等为代表的新闻文化周刊,全国...  相似文献   

14.
深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且强调:“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新思考和认识企业文化,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等两个文件的出台,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了“春天”,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建设农村图书馆(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大力建设农村图书馆(室),促进农村图书馆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报纸办周刊有过两个高潮,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一个是近几年兴起的各种各样的周刊热。那么,如何办好周刊?结合在湖州晚报《生命周刊》的工作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注重时效、加强策划、找准定位,是办好周刊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正>三峡晚报早在2008年就开展了小记者活动,建立小记者服务体系。如今,三峡晚报每年招募团员3000余人。以小记者团为基础,三峡晚报在建设垂直新媒体、办好周刊特色、拓展经营渠道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三峡晚报天天向上”微信公众号用户达76万;《教育周刊》风靡中小学校园;军事夏令营2022年招募1000余人,创下历史新高。一、开设专版,办好特色周刊2016年以来,三峡晚报在每周一期的教育周刊上先后推出“小记者”“暖新闻”“小记者作文”等专版。首先,每周会安排1-2个版的“小记者”专版,  相似文献   

19.
马振民 《大观周刊》2012,(32):81-8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对于开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审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审计整体素质的一种开化程度或外在反映,肩负着推动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新形势下的审计文化建设,就要进一步树立和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营造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奖”是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编委会设立的。举办这一评奖活动,是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关于要“对优秀精神产品的优秀工作者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特别要办好若干种代表我们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被视为崇高荣誉的奖励”的精神,经中央出版领导机关同意而进行的。开展评选“中国图书奖”活动,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国出版事业向高水平发展,进而更好地反映我国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