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怎样根据台湾同胞的思维特点传播信息,实现有效传播和引导?本文提出三个对台传播"新构想",即掌控"绵密网战"、把握"耳语战"、应用"懒人包"。《中国记者》2014年第7期曾刊发本文作者《从热点事件看高浓缩信息"懒人包"的运用与监管》一文,对文中提到的"懒人包"有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2015年,几乎所有媒体都行进在融合的道路上,成为新闻界的主流。然而,频频出现的"反转新闻"却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引起业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反转新闻"严重危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其本质是新闻虚假失实,媒体应该采取措施严防新闻反转。"反转新闻"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真相的新闻也可能蒙蔽了你的双眼。一些新闻事件,用一次次转折充分演绎  相似文献   

3.
成就报道的难点 成就报道是媒体唱响主旋律的一出重头戏,但它不像事件性新闻,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就足以吸引人。而成就报道是一种抽象的、总结性的新闻,缺乏事件性、趣味性。如果找不到正确的角度、合适的形式和有价值的内容,不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杜甫很忙""元芳,你怎么看?"成为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中的佼佼者。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结合符号学相关理论对此类流行语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了该类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有其自身的特征,如浓厚的消解权威的色彩,其符号意义建构的主体是微博用户,该类流行语具有稳定的符号意义等。在这里有必要对"非新闻性网络流行语"做一个说明,从字面意思来看,"非新闻性"是指这一类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及流行不依托于某一新闻事件,或者说不直接来源于某一新闻事件,"杜甫很忙""包拯很黑"以及"元  相似文献   

5.
深度体会寻找新闻“第二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做得出新出彩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竞争.如何做到同城同题不同质,拼抢到闪光的新闻"第二落点"? 新闻竞争新动向 先从本地的一次新闻竞争说起.2009年4月,广西南宁发生一起三姐妹失踪案.由于整个事件比较离奇罕见,在当地引起轰动,"三姐妹事件"成为热门话题,一时间出现各种猜测.4月30日,警方宣布案件告破,并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本地煤体蜂拥而至,新闻大战随之展开.  相似文献   

6.
有些学生对于“服贸协议”根本搞不清楚,只是通过“懒人包”获得了一些信息。“懒人包”也称作“新闻懒人包”,“懒人包”的执笔者多是民进党御用学者,他们作的很多诠释是夸大、扭曲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艾滋女"事件某日,一则新闻突然跳入眼帘:《河北容城"艾滋病女"与279名嫖客发生关系》。艾滋女—嫖客—279人,仅仅这3个新闻要素就足以把人们的神经调动到一起。  相似文献   

8.
《新闻导刊》2008,(1):10-10
"同步式"跟进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时,地方媒体通过调动本地新闻资源,就同一事件同时进行关注的一种报道方式。这是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的兴起让大家都能成为记者,独家新闻几乎不存在了。现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群众通过手机马上就能将事件上传到网上,这是科技浪潮时代下的特征,也让新闻摄影记者不能仅靠一台相机报道事件了。本文针对摄影记者该如何成为"跨界记者"进行探讨,"跨界记者"也将成为未来新闻报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11.
王瑾 《记者摇篮》2012,(8):57-58
从十几年前凤凰卫视的鲁豫"说新闻"开始,更多的广电媒体也陆续出现了"说新闻"的播音形式,而且到现在愈演愈烈。既然"说新闻"不是昙花一现的形式,那么在网络空前繁盛的今天,它在广播电视中有什么优势和影响呢?一、播新闻与说新闻通常讲,"说新闻"是指用日常说话的方式传布新闻,而"播新闻"被斥责成照本宣科播读新闻。多年以来,无论是传媒还是受众一度以为,只有宏亮的声音和一字一顿的节奏才能表明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然而,在  相似文献   

12.
凌争 《今传媒》2012,(2):126-127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标题党"类型的新闻标题已逐渐代替新闻理论意义上的新闻标题,它以吸引读者阅读为主要目标,创造了一种"新闻标题"的新形势。但由于"标题党"只注重吸引读者获得高点击率,忽视了新闻理论及新闻的内在属性,所以这是一种在新时期竞争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不符合新闻理论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危机传播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了澎湃新闻网从2015年3月到2016年11月是如何呈现希拉里"邮件门"事件的。研究发现,"邮件门"事件中澎湃新闻的立场前后有所改变;它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多样化,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诸多方面;消息来源主要有专家学者、官方媒体报道和网络消息来源及国外消息来源,各类文章体裁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正若要编写最新版的新闻学辞典,"网友曝"一词大概不能不收入其中。其基本意思是,网友通过网络平台率先曝光某一信息,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传媒再以"网友曝"之类的称引方式对这一信息予以转述报道。随着大众传媒特别是纸媒"网友曝"新闻陆续出现,2009年在新闻业界出现过一次短暂的论争。曹林的《"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指出,"‘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李俊婷 《今传媒》2014,(8):77-78
近年来,"扶老人"日益成为一个拨动受众神经的敏感词汇。彭宇案之后,"扶老人遭讹诈"的相关新闻层出不穷,2013年12月份,如同闹剧一般的"外国小伙扶东北大妈遭讹"这一乌龙事件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舆论的转向和媒介的报道来看,这一事件值得我们进行深刻的反思。这一乌龙事件的出现,再次提醒媒介坚持践行客观报道理论、坚持社会责任感、还原新闻的真实性,其引发的舆论风波也再次给受众敲响警钟:舆论需理性,应抛却愤怒不盲从。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年末,"罗尔事件"在大家的关注下终于落下帷幕,人们对"罗尔事件"的看法各不相同。当然,本文并不是要对"罗尔事件"进行解析,而是要对"罗尔事件"过程中的意见过剩和新闻稀缺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18.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科技》2014,(11):19-19
<正>6月11日,"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正式上线。跳跃于用户掌上的新闻和资讯,将迎来全新的体验。这也是新华社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新主流、新体验":"新华社发布"客户端是新华社手机端全球信息总汇唯一品牌,新华社3000多名记者,足迹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刻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为用户播报全世界的信息。"新华系、等你来订":新华视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还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还不够近"。这是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在科技飞速发展、资讯十分发达、媒体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军事新闻摄影工作者应当重温这一名言,把追求"零距离"当成摄影工作者的职业信条。在这里,"零距离"并不是单指两者之间的物理距离,而是一种与读者情感上贴近或者亲近的人文距离。军事新闻摄影除了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阳刚美之外,也应当更多地关注普通官兵的工作生活和情感世界,用镜头叙说他们的喜怒哀乐,用镜头表现军营的五彩缤纷,最终拉近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