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中探析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可以看出,就近入学体现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体现,择校入学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
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基础教育择校运动。择校运动的开展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基础教育所存在的公平与质量问题。美国政府为确保择校运动的顺利开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本文将从择校运动的背景、政府举措及其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4.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择校,已经成为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近期,对于如何解决择校问题的讨论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择校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择校,在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它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神经,成为关乎民生的焦点。目前,择校俨然成为基础教育的头号顽疾,它不仅困扰着家长,也同样困扰着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8.
择校是一种教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我国教育制度深层次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从提高认识入手,解疑释惑,澄清是非,标本兼治,循序渐进,逐步化解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3,(51):141-142
本文主通过对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及择校政策的分析,分别从优质义务教育供求矛盾和教育效率两个角度探讨教育公平在义务教育择校现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择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校成为普遍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优质教育供求关系失衡、教育产品所具有的私人属性是择校不断升温的主要因素。择校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对政府垄断教育提出挑战,将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择校收费没有错,所出现的弊端是教育改革不到位,择校机制被扭曲的反映。消除择校弊端,应引入“教育券”计划,建立规范的择校制度。引入“教育券”计划,要重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运用政策机制维护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择校权利的扩大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和法规,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在我国现阶段促进教育平等的理性选择。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权利要大胆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点带面、公立和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原则,采取建立规范的择校机制、进行学区调整和重点学校改革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如何缓解乃至化解日益尖锐的择校矛盾也是广大研究者正在极力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择校”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探究的并不多。立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系统观念下对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通过对择校和教育公平的理性分析以及我国具有实行学校选择制度的可能性的分析,试图阐明在一定的前提下,学校选择制度将可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择校的教育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学校化社会的影响和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等是择校发生的原因。通过高额的择校费使一部分低经济地位的家庭子女丧失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择校的存在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再生产了社会的优势阶层。教育社会学对择校的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企求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就近入学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普及教育的实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人为遏制了择校的需求,造成弱势群体的就学机会更加不利,学生学业负担没有实质上的减轻。就近入学政策陷入了落实困境,需要对其背后的择校治理观进行反思:择校是民众的正当权利,该疏而不该堵;教育均衡无尽期,治理择校不应寄希望于教育均衡。未来应将提供就近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入学政策区别开来,推进有序择校,重新反思小升初考试以及以分择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广西教育》2006,(7B):19-19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在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教育改革法和《2002年-2007年美国教育战略规划》实施后,美国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学券制、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特征。根据美国政府日前的政策,基础教育阶段改革进一步市场化,以达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与美同的择校制相比,中国的择校在含义、产生基础及对教育的公平影响方面有所不同。美国择校制度源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近期美国联邦教育计划中,择校制度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中引人注目的话题。美国的择校制度,旨在改革传统公立教育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从过去的“科层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经济市场调节模式”,从而打破公立学校的垄断局面,为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以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效益与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有“收费择校”“关系择校”和“权利择校”之分,尤其是“收费择校”,教育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家之言,以期对90年代以来我国择校问题的研究进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择校热"是我国教育界长期讨论的热点,从为什么择校、择校择什么、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改善择校问题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