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新时期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对策,并就建立新时期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行了相关思考,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李霞 《黄山学院学报》2011,13(2):99-102
在连续4年(2006-2009年)对11712名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新时期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呈积极、健康、向上状态,但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不平衡性、矛盾性,社会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在对全国部分省(市)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的2968名未成年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道德责任意识较强、感恩意识较强、道德行为认同符合社会预期等方面论证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状态;从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承前启后性、“知行不一”显性化、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非同一性、从注重个人发展向为社会担当过渡、对道德观状况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归纳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并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安徽省17个城市(含农村)未成年人的道德观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得出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总体呈积极向上态势,符合社会预期;传统思想和现代意识并存,且现代意识日趋突显;集体主义取向向个体中心取向偏移;世俗性的价值目标正在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通过对现状的认识,进而探讨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归纳了现代新儒学伦理思想的传承性、形而上性、融合性、个体内省性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的基本现状,从“天人合德”思想与坚定未成年人道德信仰的教育、人文精神的凸显完善未成年人“人性”的教育、“求道”“求真”目标培养未成年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追求“君子”理想人格培养未成年人懂得奉献的道德品质等方面探究了对未成年人道德观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注未成年人,让他们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然而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心理、生理很不成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模糊,法制观念淡薄。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下,往往经不住诱惑,放任自己的行为,以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对芜湖市女未成年人道德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女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德育智育并重、净化社会道德环境、改进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用户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增长,未成年人迷恋网络的人数不断增长,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诱发犯罪,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在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防范的同时,还应积极创建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络,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正面引导,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
梁熙扬 《宜宾学院学报》2005,5(2):98-98,117
处于人生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关键时期的未成年人,因受社会、道德转型深刻影响,道德观必然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做好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思想德育系统,共同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用户和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增长,未成年人迷恋网络的人数不断增长,由此引发的负面影响也接踵而至,它严重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的形成和身心健康,诱发犯罪,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因素.在加强网络管理和技术防范的同时,还应积极创建适合未成年人的绿色网络,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正面引导,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