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SEM是英文ASIA-EUROPE-MEETING的缩写。所谓“亚欧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在亚洲与欧洲国家之间开展包括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在内的对话平台。“亚欧会议”始于1996年,是一个反映20世纪90年代新的政治思潮的非正式对话与合作进程的组织.现有成员包括25个欧盟成员国和13个亚洲国家。亚洲国家有文莱、缅甸、中国、柬埔寨、印尼、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老挝、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此外.欧盟委员会作为一个多边组织也加入了这一“进程”。  相似文献   

2.
亚欧会议第一届教育部长会议于2008年5月4日-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此次会议是在亚欧会议(ASEM)框架下举办的首次教育部长会议,来自亚欧会议39个成员的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亚欧教育与培训”。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率团出席,  相似文献   

3.
今年10月,北京将作为东道主迎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按照惯例,在正式会议举行以前,要举行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今年教育首次与能源、环境、经济等问题被列为重要议题。前不久,德国首都柏林就举行了第一届亚欧教育部长会议,来自29个国家的教育部长、副部长出席了会议。这是在亚欧会议(ASEM)框架下举行的首次教育部长会议,主题为“面向未来的亚欧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4.
亚欧会议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欧会议(ASEM)是亚欧43个国家间的具有浓厚论坛色彩的政府间对话协商机制.亚欧会议除推动亚欧两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之外,同时也作为重要外在因素,鼓励了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教育产生之日起,“对话”就与之相约,并磕磕绊绊地走到了一起。孔子“私学”的主导形式就是一种“对话”模式:没有居高临下的地位尊卑和话语霸权。只有你来我往的思想交锋和情感交流。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由于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定位。忽视“关怀生命”的教育本质,教育对话也逐渐丧失了生存土壤,忽视对话、假对话、低效对话以及少数人对话多数人当观众等现象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6.
“独白”与对话式教育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话式教育内含“独白--对话”之间的相互包含、循环再生的“生态”结构关系。对话式教育基本上是由作为片段的师生各自的“独白”链接、融合而成的。现实语境中存在两种“独白”:一种是实质为独断的“独白”;一种是个人言说之“独白”。不可将“教育中的′独白′”--概地隐喻为独断,否则便会将“教育中的′独白′”与“′独白′式教育”混为一谈。完全消解了“独白”的“′对话′式教育”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为促进学生主体的确立和主体间性的生成,必须既倡导和强调“对话”,又鼓励和尊重“独白”,把包括“独白”在内的“对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对话”与“独白”的必要张力中理解和构建对话式教育。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2007,(5):29-29
皖西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陈尚达在《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3期发表了《对话教学与课堂重构》一文,文中指出,对话教学是近些年来教学论研究与学科教学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对话教学要告别神话,摆脱对话教学的乌托邦构想;要理解对话,把握对话教学的条件与有限性;要重构课堂,包括重构知识观、重构教学实践和重构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只有重构课堂,追求“生命课堂”,才能走向对话教学的现实形态。  相似文献   

8.
教育方法直接表现为一种文化的性质,我国教育的主流传统不是“对话”而是“对白”,因此人文教育开展对话就意味着深层次的文化变革。人文教育对话的目的是培养辩证和宽容精神,免于人们囿于“我一它”公式而不悟,能进入“我一你”状态的精神关系中。文章最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对话的人学前提。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必须走出以知识为核心对本的肢解式剖析,走向语言和生命的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仅是言语的交流,更是主体间视界的融合、精神的相遇、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呼应。阅读教学的对话包括“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两个方面。前是教师、学生与本之间的对话;后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1.
毫无疑问。对话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带来了崭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中这句纲要性的话,其实包含着两层意义:一、阅读是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阅读对话;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教学对话。在时下许多论述中将此二者分别所属的阅读观和教学观几乎混为一谈。我以为,弄清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现代哲学强调“对话”,但一般并不一概地否定和拒斥“独白”,相反.却认为作为个人言说的“独白”是“对话”的背景和基础,或至少互为背景和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背景、基础和条件,“对话”则无必要也无可能。真正的“独白”,其中包括科学经验的“独白”,是经历了内心“对话”的独白,是将“对话”情境  相似文献   

13.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部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等。  相似文献   

14.
对话教学使得学生从传统的听众状态进入对话交流状态,这无疑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恢复和尊重。但是,学生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话教学让学生一下子要面对教师一学生、学生一文本、优生一差生、城市一乡村、男一女等多重对话角色差异的复杂局面,在这种状态下,要顺利实现对话交流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前,有效组织对话教学至少需要廓清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季伟 《湖北教育》2005,(1):56-57
对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谈话、交流或讨论,包含同意或反对、肯定或补充、提问和回答的关系。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显性对话,指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言语相互作用,是直接的、可见的“说——听——说”关系的建构。还有一种非基本形式是隐性对话,即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就是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16.
针对小学教学中“假对话现象”和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着重分析真“对话”在哪里,假“对话”何以发生,所谓“假对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关于真假“对话”的议论中折射出教育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被罗蒂称作继续柏拉图对话做到“双扩大”的20世纪中叶开始的跨大西洋对话,是一次论题广、历时久,学派与人数多的现代哲学对话。其许多成果和价值之中有一项内容是对话哲学。它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形式成了后冷战时代展开全球对话的动力和先声。以之为参照对诸如国际政治对话、天人对话、跨化对话、与古典传统对话等进行考察,会发现各有不同的内容、限度、伦理要求与效果。若再继承古代《孟子》、《公孙龙子》、《天问》、《天对》、《声无哀乐论》等作中的对话传统,定能丰富其内容、扩大其范围、促进人类新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文本对话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心对话、生心对话等几种形式。针对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教学目的,文本对话的方式与主要任务也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国家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对于调动利益相关方和推动国际社会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地区合作在决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做法方面也正在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因素。1999年在韩国首尔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国际对话开始从短期的、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周玉梅 《学语文》2009,(6):49-49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教育是一个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对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阐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谈到的对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谈话聊天,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教学对话。包括信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该包含着以下四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