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学题中被思维激活的知识称为思路点 .而如何形成解题的思路点 ,便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通过对几道题目的分析 ,说明形成解题思路点的几条途径 .1 联想呼应题目中常有熟悉的认识结构 ,以此联想出原型 ,呼应出解题的思路点 .例 1 已知m为常数 ,x∈R ,且f(x a) =f(x) - 1f(x) 1,判断f(x)是否是周期函数 ,若是 ,则求出它的一个周期 ;若不是 ,说明理由 .分析 由f(x a) =f(x) - 1f(x) 1熟悉的结构 ,联想到ctg(x π4 ) =ctgx - 1ctgx 1的原形 ,以ctgx的周期呼应出f(x)的周期为 4a .2 激活背景题目…  相似文献   

2.
信息与解题     
跻身商海需要获取商品信息 ,研究解题必须捕捉求解信息 .一种完美、漂亮、奇异、独特的解题思路是以信息的获取为前提的 .一个命题无论是题设、结论 ,还是整体结构、数字特征、直观图象 ,都会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 .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通过分析、联想、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巧妙地捕捉求解信息 ,那么可以实现题设与结论之间的逻辑沟通 .笔者试图通过以下几例谈谈怎样通过捕捉题设 (或结论 )中的“特征信息” ,优化解题思路 .例 1 已知实数a、b、c满足等式a =6 -b ,c2 =ab -9,求证 :a =b .(1 992年山西省…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学数学教育的大学生 ,学习中有两点小小发现 ,可能不是新的 .1 一类数平方的算法设a =9… 9n 1个m ,m >5为数码 ,则a2 =9… 9n 1个b 0… 0cn 2个,其中 1 0b c=m2 .证明 :设m d =1 0 ,则a2 =( 1 0 n 2 -d) 2 =1 0 2n 4 -2d·1 0 n 2 d2 .又m2 =( 1 0 -d) 2 =1 0 0 -2 0d d2 =1 0b c, d2 =c,1 0 0 -2 0d =1 0b,b =1 0 -2d .∴a2 1 0 n 2 ( 1 0 n 2 -2d) d2 =9… 9n 1个b0… 0cn 2个.例如 ,9982 =996 0 0 4 ,9996 2 =9992 0 0 1 6 .2 关于平方数的倒排 .设t…  相似文献   

4.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它寓于思维过程之中,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数学解题过程实质上是由未知到已知的一系列的联想过程,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联想,使思维产生连动性,从而实现信息转换,沟通命题的结论与条件的逻辑关系,使解题的机智油然而生,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联想什么、又如何联想呢?一、抓住一种“式”的特征,联想到另一种“式”数学题目离不开数与式,数学命题的条件、结论一般表现其自身特点,解题时,如能及时地抓住“式”的这种特征,联想到另一领域的“式”的特征,从中悟出解题思路和方法·例1(1999年全…  相似文献   

5.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根据题设的特点 ,通过联想作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使问题化难为易 ,顺利解决 .由于题设的不同 ,构造方程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举例说明 .1 利用根的定义构造方程当已知两个等式 (或经变形后 )具有如下特点 :m2 +am+b=0 ,n2 +an+b=0且m≠n ,由根的定义 ,m ,n是方程x2 +ax+b=0的两个根 .例 1 已知a ,b是不相等的实数 ,且a2= 6a -3 ,b2 =6b -3 ,求a+ab+b的值 .解 由a2 =6a -3 ,b2 =6b -3得a2-6a + 3 =0 ,b2 -6b + 3 =0 .因为a ,b是不相等的实数 ,所以a ,b是…  相似文献   

6.
解题杂谈     
一、分与合例 1 设a2 b2 1b2 c2 1c2 d2 1d2 a2 -b2 c21c2 d2 1d2 a2 1a2 b2 c2 d2 1d2 a2 1a2 b2 1b2 c2 -d2 a2 1a2 b2 1b2 c2 1c2 d2 =0 .①求证 :ab bc cd da与ab cd -da -bc中至少有一个为零 .讲解 这是文 [1 ]谈数学和谐美的第一个例子 .整个分析处理过程如下 :已知条件是分式 ,而结论是整式 ,不和谐 ,且条件复杂 ,结论简单 .所以 ,可以运用顺推策略探索解题途径 ,并将分式化为整式 ,使条件与结论和谐化 ,另外 ,还需将结论等价地变为(ab bc cd da) (ab cd…  相似文献   

7.
在等差数列中 ,已知a3=9,a9=3 ,求a1 2 .这是一道很简单的等差数列问题 ,易求得a1 2 =0 .若细看上题的数字特征 ,会发现这是等差数列的一个有趣性质 .更一般地 ,有在等差数列中 ,若am =n ,an =m ,则am+n =0 .证法 1 am =a1 +(m-1)d =n ,an =a1 +(n -1)d=m ,两式联立 ,解方程组 ,得a1 =m+n -1和d =-1.∴am +n =a1 +(m +n-1)d =0 .证法 2 由an =am+(n -m)d ,得m =n+(n -m)d ,d=-1.∴am +n =am +(m +n-m)d=n -n=0 .这里巧用通项与各项的关系式 ,省去了解方程组及求a1 的过程 ,…  相似文献   

8.
题目 :已知 an 为等差数列 ,Sn =m ,Sm =n ,其中m≠n ,且m ,n∈N ,求Sm+n.解法 1 由题意知Sn =na1 + n(n -1 )2 d=m ,①Sm =ma1 + m(m-1 )2 d =n .②由①、②解得a1 =m2 +n2 +mn-(m +n)mn ,d =-2 (m +n)mn .又因为Sm +n =(m +n)a1 +(m+n) (m +n-1 )2 d ,③把a1 ,d的值代入③式可解得Sm+n =-(m +n) .注 这种解法的特点是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利用了方程思想 ,思路严谨 ,但其计算量较大 ,运算过程极易出错 .解法 2 由题意知 :na1 + n(n-1 )2 d =m ,④ma1 +…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 ,在高考和各级各类的模拟试题之中 .也常常出现一些有关一元三次函数的内容 .以一元三次函数为载体设计的这类情境新颖的试题 ,可考查学生在新情景中吸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以三次函数为蓝本 ,考查数形结合例 1 已知函数 f(x) =ax3+bx2 +cx+d的图象 (如图 1 ) ,问a、b、c、d中有为零的数吗 ?并确定非零数的符号 .分析 由图知x1 <0 ,x2 <0 ,x3>0 ,x1+x3<0 ,x2 +x3>0 ,f( 0 ) =d <0 .设 f(x) =a(x -x1 ) (x-x2 ) (x-x3) .由 f( 0 ) =-ax1 x2 x…  相似文献   

10.
在证明不等式时 ,对题设的条件和给出的数量关系进行观察、分析 ,通过合理的联想 ,构造出与之相关的矩形 ,借助矩形的性质来证明 .这种由数想形 ,利用图形的直观诱发直觉 ,领悟问题的实质 ,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 ,可简化运算过程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1 联想矩形的面积公式 ,构造矩形例 1 已知a ,b ,m ∈R ,且a<b ,求证a mb m >ab .  分析 欲证 a mb m >ab ,即证b(a m) >a(b m) ,由此联想矩形的面积公式 ,可尝试构造矩形来证明 .证明 构造以a m ,b m为边长的矩形 ,如图 1所示 ,则S1…  相似文献   

11.
带电粒子在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是电磁场知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高考的考查点 .由于此类问题的物理情景比较抽象 ,学生在练习和考试中失误率都较高 ,为帮助理清解题思路 ,现结合实例分类说明 .一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 ,按电场类型分 ,常见的有方波、正弦电场 ;按进入方向分 ,主要有垂直电场方向和平行电场方向进入两类 .例 1 如图 1所示 ,由板距d=2cm ,板长L=2 0cm的平行板电容器C =1 0 - 8π2 F和线圈L=4× 1 0 - 4 H组成一理想的LC振荡电路 ,电源电动势ε =1 0V ,…  相似文献   

12.
欢庆2003     
1 .已知x2 0 0 2 x2 0 0 1 … 1 =0 ,求x2 0 0 3 1x2 0 0 3 的值 .解 :由x2 0 0 3 =x2 0 0 3 0 =x2 0 0 3 x2 0 0 2 x2 0 0 1 … 1 =x(x2 0 0 2 x2 0 0 1 … 1 ) 1 =x·0 1 =1得 1x2 0 0 3 =1 ,故原式 =1 1 =2 .2 .已知a、b、c、d满足a b=c d ,a3 b3 =c3 d3 ,求证 :a2 0 0 3 b2 0 0 3 =c2 0 0 3 d2 0 0 3 .证明 :因为a3 b3 =c3 d3 所以 (a b) (a2 -ab b2 ) =(c d) (c2 -cd d2 )因为a b=c d ,故若a b=c d =0 ,则a=-b,c=-d ,从而a2 0 0 3 b2 0 0 3 =(-…  相似文献   

13.
最值问题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其涉及面广 ,难度较大 ,求解方法灵活多样 .本文通过构造函数和曲线来解决某些最值问题 ,不仅形象直观、易于掌握 ,而且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计算 ,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一、构造函数求最值1 .构造二次函数例 1 设a b c d e =8,a2 b2 c2 d2 e2 =1 6,求e的最大值 .解 :设f(x) =(x a) 2 (x b) 2 (x c) 2 (x d) 2=4x2 2 (a b c d)x a2 b2 c2 d2显然f(x) ≥ 0 ,且x2 的系数为正 ,则△ =b2 -4ac≤ 0 ,即4(a b c d) 2 -1 6(a2 b2 c2 d2 )=4( 8…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竞赛题中 ,有些题目按照常规解法 ,将是困难重重 ,如果能巧妙地利用字母代替数或式 ,解题显得顺利而简便。例 1 计算 ( 18 19 11 0 ) 2 ( 18 19 11 0 11 1 )× 11 2 -( 18 19 11 0 )× ( 18 19 11 0 11 2 )若先通分再计算 ,又麻烦又费时 ,易出差错 ,而用字母代替算式 ,解答十分简便。设 18 19 11 0 =a,则 :原式 =a2 (a 11 1 )× 11 2 -a× (a 11 2 )=a2 a1 2 11 32 -a2 -a1 2=11 32例 2 已知 a4 =b5=c6(a、b、c均≠ 0 )求 :a b ca b -c的值粗略一看 ,解题十分棘手 ;仔细观察 ,用字母代替数 (商 …  相似文献   

15.
凹四边形的一个面积公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 [1 ]证明了凸四边形的一个面积公式 ,本文应用类似的方法 ,证明了该公式也适用于凹四边形 .定理 设凹四边形ABCD的边AB =a ,BC =b ,CD =c,DA =d ,对角线AC =m ,BD =n ,则其面积Δ =144m2 n2 -(a2 -b2 +c2 -d2 ) 2 .证明 :不妨设C是凹顶点 (如图 ) .延长AC交BD于E ,记∠AEB =θ ,BE =x ,ED =y ,CE =z,则x +y=n ,AE =m +z .由余弦定理 ,有a2 =x2 +(m +z) 2 -2x(m +z)cosθ ,b2 =x2 +z2 -2xzcosθ,c2 =y2 +z2 +2 yzcosθ ,d2 =y2 +(m +z) 2 +2 y(m …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联想与发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广阔性是指思维活动作用的范围及广度,它表现为思路开阔,能不依常规、不按模式、多方向、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发散问题.在解题中,若能善于变式求异,广泛联想、探索不同方法,寻求多种解题途径,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这在竞赛解题中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代数》下册中 ,有这样一道习题 :“已知数列 {an}的项满足a1=b,an+ 1=can+d ,其中c≠ 0 ,c≠ 1,证明这个数列通项公式是an =bcn+(d-b)cn-1-dc - 1.”(证略 )对于该数列同时有以下四个简单结论 :结论 1 当 0 <c<1且a1<d1-c(或a1>d1-c)时 ,则an <an+ 1<d1-c(或an >an+ 1>d1-c)且limn→∞an =d1-c.结论 2 当 - 1<c<0且a1<d1-c(或a1>d1-c)时 ,则an >an+ 1>d1-c(或an <an+ 1<d1-c)且limn→∞an =d1-c.结论 3 c≠ 0 ,c≠ 1且a1=d1-c时 ,则an =d…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思维的翅膀。寓于思维过程中。它是由一种信息情景思索到另一种信息情景的心理现象。就解题而言,由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联想到与其意义或形态有所联系或相似的已有知识。因此,联想可起到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等作用。在教学中,启动学生的联想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数”、“形”两个角度揭示椭圆 (双曲线 )两种定义的等价关系 ,作为教学之后的补充与提高 ,无疑对于学生课外思考钻研 ,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十分有利 .以双曲线为例 ,证明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设M (x ,y)是双曲线 x2a2 - y2b2 =1上任意一点 ,则有x2a2 - y2b2 =1  (c2 =a2 b2 ) (c2 -a2 )x2 -a2 y2 =a2 (c2 -a2 ) (c2a2 - 1)x2 - y2 =c2 -a2 x2 y2 c2 =a2 c2a2 x2 ( )( )两边同减 2cx ,得(x-c) 2 y2 =c2a2 (x- a2c) 2 ,从而有 (x-c) 2 y2x- a2c=ca .这表明M到定点…  相似文献   

20.
构造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数学方法 ,它通过在条件和结论之间建立中转站 ,使条件迅速向结论转化 ,不但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更能让人领悟到数学的无穷乐趣和魅力 .这里略举几例 :例 1 已知a ,b ,c∈R ,a +b+c =m ,a2 +b2 +c2 =m22 (m >0 ) ,求证 :0 ≤a≤2m3 .分析 此题关键在于利用已知条件 ,建立a的不等式 ,解得a的最大值 .这里可以消去c得到b的一元二次方程 ,再利用b∈R和Δ≥ 0 ,可以得到a的不等式 ,从而得证 .若构造关于b、c的二次函数 ,则更妙 .解 令f(x) =(x-b) 2 +(x-c) 2 ,则f(x) =2x2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