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实验可见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能够巧妙地利用一些周围的物品,设计出一些装置简单、可见度大、直观性强、现象明显而又出乎学生意料的新奇实验,将会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朱进芳 《考试周刊》2011,(38):86-87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思想方法的培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本质的揭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掌握并系统归纳深化概念,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  相似文献   

3.
化学概念都是抽象的知识,都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概念教学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化学实验提供的事实,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故若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形成概念,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按“问题-实验-讨论”的基本教学程序去组织教学.在该模式中,“实验”是手段,“探究”才是模式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对物理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物理教学与学习难点的突破,都离不开实验.甚至是对有些习题的解答,如果借助于实验来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再做定量分析,可达到趣味、直观地让学生理解和辨析物理概念,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极限概念是《高等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理解、掌握极限概念对于学习微积分至关重要。用“小步子’’教学方法,首先给出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然后逐步加以分析、改进,最终得出精确的数学定义,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实质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6.
林艳秋 《考试周刊》2007,(11):124-125
概念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基础,也是我们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掌握好概念,不仅是要识记好,更重要的要理解、吃透。在复习课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区分好概念、吃透概念、并掌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数学的基本,加强概念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好概念、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才能切实地掌握知识,灵活地应用知识,才能抓住根本、深入理解,从而在解题时能将条件进行多方位的转化,寻找出合适的解题途径。因此需要加强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8.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学生通过有目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去实现由实验到结论、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从酸、碱、盐的概念出发,让学生准确理解和定位铝的化合物。从酸、碱、盐的反应出发掌握铝的化合物的转化,理解相关图像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探索性实验能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现象和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抽象概括、总结和归纳,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以形成化学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是“理论为本、实践为源”。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中,其中的感知是第一要素,而有些化学概念和原理抽象、不直观,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依托实验教学,通过具有说服力的实验,使学生能够在新奇的、直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去获得一定的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对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及原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本中“粗盐提纯”一节的学生实验编排在较前的位置,而在实际教学中,要把此实验放在第七章“溶液”讲完后再做,其原因有多种。首先在操作上,学生不仪要掌握天平和量简的使用方法,同时要掌握溶解、过滤和蒸发等实验的基本操作;其次在概念上,学生要掌握和理解混合物及其分离、溶质、溶剂、不溶性固体杂质、过滤、蒸发、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其计算方式。虽然把这个实验调整到后面,但实验效果仍然值得深思。现依据实验内容和课堂信息的反馈,笔者仅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解题时出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对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真正掌握概念.对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本文从多种教学手段说明概念、多角度"说全"概念、多层次"说透"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表扬的艺术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命脉,它能具体、形象、生动的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叶光胜 《职教论坛》2002,(18):42-42
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只有理解概念和规律后,才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一位物理教师都深深地体会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物理实验不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必由之…  相似文献   

16.
谢京武 《化学教学》2002,(12):22-23
教学目的 :①理解饱和溶液及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②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可能方法③了解浓溶液及稀溶液的概念④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区别⑤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烧杯、酒精灯、试管夹、食盐、熟石灰、硝酸钾、高锰酸钾、蒸馏水、量筒教学用具 :投影仪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实验探究、共同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在实验室授课 )[复习提问 ]①什么是溶液 ?②溶液由什么组成 ?[引入…  相似文献   

17.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法则、形成运算能力的基础,那么.怎样教数学概念呢?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开始,以后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在知识的理解、掌握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促进学生用多种感观接受知识信息,去探索、发现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以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但概念的抽象性和严密性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寓概念于日常生活所接触的事理中。可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数学概念。…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既是学生完成一个单元学习的关键点,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切入点,学生通过完成演示实验的学习,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培养技巧,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案、学习态度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演示实验所处的地位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0.
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教师可运用录像、VCD和多媒体、课件等优化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实验室、改进和制作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