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第一步是审题。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对审题的解释为:做文章或答题前仔细了解题目的要求。对写作文而言,题目包括两部分,一是材料,二是标题或话题;要求包括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所谓显性要求,就是题目后"要求"一词后面的文字;隐性要求,是指题目中含有的要求。所谓审题,主要就是指搞清楚题  相似文献   

2.
把握仿写条件是解答“语句仿写”题的关键,这个条件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条件明白地写在题目当中,一般不会看错,隐性条件隐藏在要求考生仿写的语言材料当中。从考试及平时训练的情况来看,学生比较容易忽略隐性条件,或者说发现不了,所以,“语句仿写”特别要注意审题环节,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尤其是对隐性  相似文献   

3.
一、"题眼"对解题的突破作用所谓"题眼",是指试题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通俗地说它就是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它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找准了"题眼"就等于找到了解题的关键、解题的突破口,这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所谓的“审题”,就是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地提取题目中所包含的具体条件或要求的过程·审题中一般要求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明确题目的要求,分析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弄清楚拟题者精心设计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以及需要求解的未知量;二是划定题目的范围,分析清楚所要求的到底属于物理学中力学、热学、电学、光学或原子物理学中的哪一部分内容,还是那几部分内容的综合运用问题·三是判定题目的类型,分清是文字论证题还是数值计算题·许多同学在审题中屡犯错误,或思路拉不开,有时甚至在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的状态·其根本原…  相似文献   

5.
高考语言表达运用题,覆盖的考点十分多。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命题方式灵活幽麟,历来被称为“高考的试验田”。每年都要玩—些花样出来,都有—些新的题型出现,也一直是学生得分比较困难的板块。在高考复习训练中可以发现,学生能否全面、深入地审题,辨明题目中的显性要求以及背后的隐性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有针对陛地调动语言、社会文化知识积累。在表达中落实题目中的显性要求和隐藏信息。是得分的保障。为了攻克语言表达运用题这个难关,本文结合一些实例来谈语用题解题时如伺加强审题能力辨别显陛要求和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审题时要善于读懂题目中的关键性词语所谓关键性词语,可能是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往往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值,而容易忽略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  相似文献   

7.
物理试题中的条件一般有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两种。显性条件就是清楚明确地写在题目或插图上的已知条件 ,隐性条件则是题目中没有明确写的、含而不露、暗而有影的条件。审题时挖掘出这些隐含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挖掘隐含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意关键字词的暗示有些条件往往暗藏在试题的字里行间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关键字词认真分析 ,弄清它们的物理意义 ,挖出它所暗示的条件。例 :将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匀速拉出水面 ,不计摩擦阻力 ,在整个过程中弹簧秤的最大示数是 1 3.5牛 ,最小示数是 8.5牛。 (取 g=1 0牛 /千克 )求…  相似文献   

8.
<正>审题就是阅读、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下面结合实例来谈谈怎样审题。一、挖掘隐含条件很多题目中都有一些隐含条件。所谓隐含条件,指的是隐蔽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审题过程中及时、  相似文献   

9.
话题作文虽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是鱼不能跃入天空,鸟不能飞进水底。框限少,不等于没有框限。所以,审题是写作的第一要著。审题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则审出显性信息;“深”则审出隐性信息。显性信息比较清楚,字数、表达、标题、立意、文体都有一定的要求。隐性信息就是要紧紧地把握话题“起跑线和终点线”的内涵,写出从中的感受,写出你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写作的重点,这就是题目所给我们的隐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所谓"矛盾型"新材料作文题,指的是题面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多种观点或题目材料反映出矛盾错杂的社会现象的题目。"矛盾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找准矛盾点,即引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哪两个(或多个)对象(概念)构成了"矛盾";二是看清其本质,即引导学生透过题目的矛盾现象看清其本质、追溯其根源;三是分析一致性,即引导学生认识到矛盾的事物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互依存、相伴相生。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选择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选择题答案的唯一性,审题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审题是解答历史选择题的关键。下面结合2006年中考初中世界历史部分谈谈选择题的审题技巧。一、弄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提取显性的或隐性的时间、空间信息,弄清历史现象横向或纵向的时空特征,进而明确题目的时间或空间范围。例1(2006年常德市中考题)1871年巴黎人民发动3月18日革命时,法国正是哪一时期A.法兰西第一帝国B.法兰西第二帝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  相似文献   

12.
选择题是生物学高考中的一种主要题型,无论是生物单科卷还是理科综合卷,其分值一般占单科总分的40%-50%左右,能否答好选择题是能否拿到满意分数的基础。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本文试就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1、找准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 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相似文献   

13.
物理审题时,往往碰到两类条件:显性条件和隐含条件。显性条件是题目明确给出的物理量或物理状态。部分难度较高的习题隐含条件往往在过程分析中,不易发现。挖掘隐含条件,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选择正确答案,是解好这类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时往往是特别重视审题,波利亚的解题表更是说明了审题的重要性.罗增儒教授将审题的程序细化为四步:读题、理解、表征、深化.即要求弄清字面含义、数学含义、识别题目类型和接近深层结构.但在实际做题时,大多只是对题目进行粗略解读而深究者较少,尤其对一些隐性条件的寻找涉及甚少.如果能在审题时,对题目中深层次的隐性的数学知识挖掘的越充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整个写作中,审题处于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那么何为审题?所谓“审题”,就是要认真审查题目,细致分析题目,深刻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规定的写作目标、选材范围、写作重点、人称和其他的要求。审题的任务包括对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和文章体裁等方面的思考、分析和推敲。  相似文献   

16.
<正> 写作指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审题立意”。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要求,领会题意;所谓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定文章的主题。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本单元写作专题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2.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物理的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和电磁学的习题中,都有一些取值范围问题。所谓取值范围,就是所求的物理量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常见的有如下两种类型:(1)隐性取值范围问题;(2)显性取值范围问题。所谓隐性就是题目的条件隐蔽,要靠自己分析判断,使之显山露水;所谓显性就是题目所求开宗明义,只要使所求量在两个量之间即可。本文仅对一些常见的取值范围问题作粗浅的例析,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话题作文需要审题,这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审题训练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对命题人所提供的导引材料或对话题本身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写作的主题或方向,而忽视了对命题导向的揣摩和分析。话题是显性的,而命题导向则是一种隐性的写作条件。尽管在话题作文中,命题导向的隐性条件是以显性的导引材料和话题为依托的,但这种隐性条件往往是写作的关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写作的成败,因此不可忽视。从内在表现来看,话题作文的命题导向主要体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古诗词解析类题目渐成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而鉴赏诗歌的情感又是历年古诗词鉴赏中必考的知识点。教师在指导学生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的感情时,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入手:一、"显性"感情所谓"显性"的感情,是指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去把握它的情感倾向。1.标题显情感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优秀的诗歌标题自然也能眉目传情。首先,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审题”,就是从题目陈述中正确提取题目中所包含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过程,是学生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