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嘲,是一种解脱尴尬局面的方式,有利于让自己在瞬间挽回颓势。自嘲又被称为幽默的最高境界。善于自嘲,是一种豁达胸怀.是一种潇洒情态,也体现出一种人生的智慧。自嘲的人更乐观,要用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是父母教给孩子面对社会的一个良方.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有时也需要来点自嘲。自嘲有时反应出的是一种深奥的人生哲学。闲暇时看文人的自嘲,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自嘲表面上是自我糟蹋,实际上却体现了自信、幽默和成熟的内心。沈从文自嘲初次写作时,标点符号都用不对。在北平教大学生文学课时,自称是“小学生”教“大学生”。除了文学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3.
赵辉 《报林求索》2009,(7):94-95
<正>见到焦恩俊的时候,他一口地道的普通话,不见台湾腔。对任何人都主动伸出手去,有种职业的礼貌。相处之后,便发现他还有北方大汉的幽默风趣,长于自嘲,也颇舍得自嘲,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不拿自己当回事。从当年《七侠五义》中武功盖世、忠臣浩气、行侠仗义的展昭到《小李飞刀》中厌倦官场世俗、文武全才的李寻欢,我问焦恩俊演过多少古装  相似文献   

4.
巩霜 《新闻前哨》2021,(3):78-79
传播适应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由霍华德·贾尔斯提出,并广泛应用于各种语言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中。用“打工人”自嘲,是目前网络上较为热门的表达方式,用传播适应理论来解析“打工人”自嘲语言现象,对理解网络自嘲语言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适逢第22个记者节,我们要抒发理想和情怀,也要直面现实问题。诸多行业的人都在谈论职业倦怠,我所接触的不少新闻同行,也在纷纷以“新闻民工”自嘲。这些自嘲背后似乎反映了职业吸引力在消解,职业抱负在降低,采写激情在减弱,新闻敏感在钝化。记者产生职业倦怠,确受一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要说“不容易”,哪个行业是容易的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个时期,各种网络身份标签层出不穷,或自嘲或嘲谑,颇觉可喜.而细究之,又隐藏复杂意味.如"屌丝"一词,乃是感觉永远没有上升机会的青年人自嘲自况的产物,而"高富帅"则在戏谑中隐含了这个日趋贫富分化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近来,网络"凡尔赛"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社交媒体,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强关系网络下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其背后体现的已不再是炫耀,而是一种调侃与自嘲."凡尔赛文学"在实践中多是通过模仿、拼贴等策略实现文化风格的构建,其心理动机也不仅是表面对娱乐的追求,青年人在其中也进行着自我印象的矫饰及对身份虚伪认同的追求."凡尔赛文学"体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自我身份焦虑以及价值认同迷茫,而其发表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自嘲戏谑与自我"麻醉"式的虚伪认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8.
拖延症作为一种时代症症,很多人都主动“对号入座”成为病人。这不仅仅是人们的自嘲,拖延症更像一种对于当下精神状态的精准描述,  相似文献   

9.
梅雨季节里的东京,阴郁闷热得令人几近窒息。拥有28年职业生涯的日本律师一濑敬一郎,即便是在这种天气的周六也依然要为即将开庭的诉讼而四处奔走。他自嘲说,在日本像自己这样的律师是没有专业的。交通事故、离婚、房地产、刑事案件……只要是能拿到律师费的案子他都“来者不拒”。  相似文献   

10.
县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总以“土记者“自嘲.笔者以为,基层记者若能多发一些带着乡间泥土气息,反映地方特色的好新闻,“土记者“也能辉煌.……  相似文献   

11.
吴志菲 《档案天地》2011,(1):34-37,50
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是史铁生的人生哲学。我活着所以我写作.我写作所以我活着——这是他生命的辩证法,也是他写作的辩证法。他曾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相似文献   

12.
以"老"自居的IT老兵们应当早日奋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IT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太高职位,也没有什么权利,所以常常自嘲为"IT老兵"。在实际的采访中,笔者就碰到过很多这种"IT老兵"。在企业中,这些"IT老兵"可能是企业中长期从事IT技术开发或者维护的人员,也可能是一个没有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量记者加入到富有活力的媒体行业中,记者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灵活的市场化用人机制加速了新闻从业人员的流动,这一方面赋予了他们选择岗位的自由,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也导致了媒体临时工的增多,以致许多媒体从业人员自嘲为“新闻民工“。  相似文献   

15.
“隔山买牛”原为“隔山买黧牛”,愿意是说不见货物就成交。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无把握的行为。《华夏之声》节目开办之初,田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我们这些制作对港澳广播节目的人却从未去过香港澳门,则港澳的情况也了解甚少,因而常常自嘲“隔山买牛”.4年时间过去了,许多时候虽仍难免“隔山买牛”,然而我们却在自嘲的同阿始终在探索“隔山”办好“买牛”这件事。一、对受众地区社会入文环境的调查研究是“隔山实好牛”的准备《华夏2声))R要日益香港、澳门及珠江三角洲的广播节目,这一地区的受众懂况比较易条,社会经济文化环境都舍…  相似文献   

16.
有理     
佚名 《出版参考》2009,(5):12-12
研究生成了研究如何披工作的学生。——武汉某重点大学研究生的自嘲  相似文献   

17.
车贴流行语是新一代年轻人文化心态的一种话语缩影,是他们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也是我们理解当今的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趋向的窗口.年轻人通过话语表达来尝试构建身份,通过解构和自嘲来消解权威,通过释放梦想来获得存在.车贴流行语,也反映了时下年轻人的社会心态转变,从"速度焦虑"到"不慌不忙"的转变,从"群体取向"到"个体取向"的转变.年轻人的激情既需要释放,也离不开权威部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大观周刊》2011,(1):14-15
如今的年代,一个个杜拉拉被养成了。我们不能说做杜拉拉和做全职太太哪个好哪个不好,这纯粹属于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进而发展到方法论差异的问题。只是,当女人发现赚钱越来越难,事业有成大部分时候也只是粱凤仪商战爱情小说中的桥段时,“求包养”就成了一句自嘲也自叹的流行语。所以,女人们重新回归太太帮。吃饭看书带孩子,没事开个小店做点小事赚点小钱的太太帮。  相似文献   

19.
杨自强 《新闻实践》2009,(12):23-24
时常会接到读者(往往是中老年读者)的来电来函,指出报纸上的一些常识性差错,比如人名、地名音同字不同,比如某一事件的张冠李戴。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之余,有时不免自嘲一句:看来真是无错不成报呢。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幽默     
(一)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幽默。马克思说,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车尔尼雪夫斯基承认,只有真正伟大的人,才能笑自己。毛泽东、鲁迅是伟大的,他们毫无顾忌地笑自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运交华盖”、“破帽遮颜”,都属于自嘲式的幽默。马克思说他是“一条愁眉苦脸的狗”。列宁说:“既使剥掉我一层皮,我也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