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晓苏的乡村小说十有六七都有性描写,但这种性描写几乎算不得真正的性叙事,只可称之为涉性叙事。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是对乡村性景观的全景式展示。同时,晓苏乡村小说的性描写又是一个独特的审美存在,其特点就是“艺术地写性”。  相似文献   

2.
眼下的中国已经进入“全民娱乐”的时代,大约不是夸张的说法。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作为“纯文学”的小说却很少涉足这一“生产快乐”的宏大工程。所以当我读到晓苏的短篇小说《村口商店》(《长江文艺》2010年第1期)而忍俊不住时,首先引起兴趣的便是这篇小说喜剧性的生成机制,接着生发开的联想则是:在喜剧世界的营造中,当代小说会有多少作为。  相似文献   

3.
对晓苏来说,他的大学校园题材小说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校园小说,特别是不同于那种青春版的大学生校园小说。立足于审丑是晓苏校园小说的基本特点。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或场所,高校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因此也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在美丽的高校校园里,不乏一曲曲充满昂奋基调的奋进之歌,不乏众多清新亮丽的精彩画面。然而,缘于特殊的写作视角,这些不是晓苏小说的主要关注点。相对于对校园生活的歌颂,晓苏更着意于校园问题的曝光。  相似文献   

4.
当今评论界对晓苏小说创作内容的探讨,推演出了底层与苦难、荒诞与趣味、道德与伦理三大主题,并认定晓苏在艺术追求上表现出以性为载体的故事体例和以俗世为基调的民间精神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熟悉晓苏小说的人都知道,他非常会讲故事,深得讲故事之道。但是,晓苏的小说,既不乏中国传统故事的审美特性,又吸纳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表现手法,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得他的小说既有民族风格又有现代意味。新近读到晓苏发表在《收获》今年第四期上的《我们的隐私》,就是一篇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双重品格的好小说。  相似文献   

6.
晓苏小说结尾以意趣取胜,在这意趣之中,小说的意义也随之浮出水面。晓苏小说擅长制造悬念,通常在结尾揭开谜底,这谜底往往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富有戏剧性;有些小说的结尾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渲染一种情调,传达一种趣味,起到探讨人性升华主题的作用。晓苏小说的结尾艺术使小说既好读又耐读,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赋予了作品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富有喜剧色彩的人情小说。本文试从闹剧式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式喜剧几个方面阐述小说的喜剧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9.
《四季歌》(原载《上海文学》2007年第12期)是一篇很特别的小说,它在晓苏的小说中,有一些特别的意义。晓苏的农村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油菜坡———这个有着鄂西北浓郁风俗特征的村庄作为背景的,大都是写一些小人物的辛苦悲酸,大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晓苏是讲故事的高手,人物身上都带着一点黑色幽默,叙述于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0.
自救与他救     
在我看来,晓苏笔下的大学校园,可以用“知识分子的精神病医院”来命名,这绝非危言耸听。熟悉晓苏的人都知道,晓苏关注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病态的。晓苏的短篇小说新作《粉丝》(原载《花城》2009年第3期,《小说选刊》2009年第8期转载,  相似文献   

11.
读现代讽刺小说,无论是鲁迅张天翼式的,还是老舍钱钟书式的,人们都会发出会心的喜剧性的笑,但是却未必能了解这两种讽刺小说的喜剧性在构成因素、构成方式方面,在"质地"品格"方面的重要差别.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美学问题.人们一般把引起笑的审美因素笼统地称为喜剧性,严格地讲,这种喜剧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内在的喜剧性和外在的喜剧性.所谓内在的喜剧性,是指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内部的喜剧性,它来自描写对象本身;所谓外在的喜剧性,是指作家从喜剧方面看生活的主观心态,和由这种心态决定的作家在作品的语句、形式方面对人物和生活所做的喜剧性的"技术"处理,即运用形式、技巧"加工"出来的喜剧性.鲁迅张天翼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喜剧性,而老舍钱钟书的讽刺小说主要是一种外在的喜剧性.  相似文献   

12.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从环境、人物性格等多方面营造了一个喜剧意境,使小说体现出了浓郁的喜剧性和趣味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幽默喜剧小说。  相似文献   

13.
《鹿鼎记》是一部充满喜剧色彩的作品。作者金庸运用狂欢化喜剧、讽刺性喜剧、幽默喜剧三种形态及高超的喜剧手法以观察社会,解读世事,使该小说成为其喜剧性小说中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作家晓苏的油菜坡小说系列关怀着底层农民的命运,直面他们的苦难。其新作《光棍们的太阳》(载《长江文艺》2009年第3期),是晓苏以乡村光棍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的一次超越和升华。小说通过黄娘这个理想化的、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造成喜剧性的重要因素。在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具有喜剧性。这些语言既源于生活.又经过了作者曹雪芹的精心提炼,密切配合了小说中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情节发展,增添了小说的喜剧色彩。  相似文献   

16.
李渔不但在戏曲中令人发笑的科诨来构建他的戏曲中的喜剧性情境,而且把科诨引入小说之中,在小说中插科打诨,形成李渔小说独特的喜剧性品味。李渔小说的叙述语言大量运用科诨,具有笑话体的特色;善于抓住人物滑稽性的动作和语言,塑造喜剧性人物;熟练运用谐音、谚语、熟语,善于创造富有个性特色的科诨语言;科诨富有机趣、理趣和雅趣。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是悲剧小说,他这个人则是罪恶的科举制度毒害下的悲剧人物。但鲁迅先生在该小说中从来没有忘记过要读者在阅读中除了痛恨封建的旧制度的同时,关注该人物的喜剧性特色,包括孔乙己形象的喜剧性,语言的喜剧性,以及精神状态的喜剧性,文章揭示了"短衣帮"与穿长衫唯一者孔乙己喝酒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8.
喜剧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叫“滑稽”、“喜”、“喜剧性”),又是艺术的一种主要样式。作为艺术样式的喜剧向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喜剧仅指戏剧中的喜剧,而广义的喜剧还包括喜剧电影,喜剧性的小说、散文、讽刺诗,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和《围城》两部讽刺小说都自觉接续了小说喜剧性的传统,同时未忘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形成了悲喜剧交融的审美品格。但在构成小说喜剧性元素的丰富性方面,《围城》显然远远超过了《儒林外史》,在讽刺之外,充分运用了滑稽、幽默、机智等多种喜剧元素,增强了作品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最近,著名武汉作家晓苏推出了他的又一新作——短篇小说集《吊带衫》(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堪称当下校园讽刺小说的新收获。十年前的1998年,晓苏出版了第一部大学生活小说——长篇小说《大学故事》,以“审丑”的视角与“黑色幽默”的笔调描写世纪末怪诞离奇的大学校园生活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