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等人物形象,分析了“祁老太爷”等人物,再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并提出老舍只是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老派市民的思想及生活状态、生命中人性的本能.并进一步论述其塑造平民人物的情怀也来自于父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型文化模式的探索和选择是老舍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在对市民生活题材的开掘、人情世态的描摹和市民心态的刻画中,老舍以清醒的理性精神对传统文化展开了沉痛批判,并在<四世同堂>的钱默吟老人身上表述了自己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5.
平民作家老舍广泛细致地描写了市民生活,本文围绕其创作中难以割舍的市民文化情愫,从形成原因、内容层次及建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他创作所运用  相似文献   

7.
朱熠 《考试周刊》2013,(16):13-14
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里主要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和城市贫民这四类形象。老派市民闭塞、保守;新派市民一味追"新"逐"洋",人格堕落;正派市民体现了老舍对理想和未来的追求;城市贫民表达了老舍对穷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老舍以他独特的眼光、充满感情的文字筑建了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市民世界"。他的市民世界里活跃着四种人: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城市贫民。老舍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格外的关注,他对这四种市民给予了不同的态度和感情。通过比较四种市民形象,老舍给予城市贫民最多的关注和同情。  相似文献   

9.
老舍与张天翼同以塑造市民形象而誉满文坛,被称为“双璧”。本文简要分析了老舍与张天翼笔下人物的不同点。老舍侧重于北方市民灵魂中的“柔弱”,而张天翼则侧重于南方市民的“愚腐”;老舍着意讽刺人物灵魂中的“苟且”,而张天翼重于人物“委琐”的特质;对洋化市民形象的讽刺,老舍批判了他们的“懦弱”,而张天翼则揭示了他们的“虚荣”。  相似文献   

10.
在老舍小说中作为第一个城市个体劳动出现的是车夫赵四,以后小说中又陆续出现了车夫春二、张二,王五、王四等。反映车夫生活是老舍反映市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骆驼样子》,老舍则以他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认识,描写了一个人力车夫一生的坎坷道路和苦难挣扎。车夫祥子成为城市贫民个体劳动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作为沦亡后北平的市民生活画卷,在车夫小崔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不屈精神。车夫形象塑造贯穿于老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其中我们可以窥见老舍思想和艺术发展变化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老舍对中国城市社会阶层中市民生活画面的描写更集中、更广阔,对市民形象的刻画更深刻、更典型,而他的作品《四世同堂》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阶层的一部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2.
老舍先生在描绘其眼中市民世界的同时,融入了西方文化与价值观,使其国民性批判思想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本文主要从老舍小说中塑造的三类市民形象出发,展示老舍先生在揭露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同时试图塑造现代市民的探索,并进一步分析老舍国民性批判思想的社会及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市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阶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性格,中国的市民阶层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及其思想的毒化下,积淀了浓重的民族劣根性。对保守、落后的市民世界的揭露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内容。鲁迅、叶圣陶等人的作品都曾涉足其间。而老舍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市民的柔弱性格入手,对市民阶层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剖析。本文论述了老舍选取市民柔弱性为改造国民性之落脚点的历史背景及与他个人的独特经历的联系,对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众多的具有柔弱性格的市民形象作了归类分析,从而肯定了老舍作为市民诗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北平一个巡警一生的坎坷经历。它虽不是老舍的代表作,却相当典型地体现了老舍风格成熟期的创作特色。老舍是写市民生活的高手,尤善于写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通过充满人道主义感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不公平社会的批判。《月牙儿》中沦为暗娼的母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诸人,都是在病态社会中被扭曲、被毁灭的形象。本篇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茶馆>是中国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之作,也是老舍先生在有生之年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老舍通过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在茶馆中的人生起伏、生活变迁,也使茶馆参与了剧本本身的叙事,让作为市民公共空间的茶馆成为展现剧作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随着中国市民社会、市民文化的兴起和曲折发展,体现市民文化价值观念的市民小说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发展变化。把20世纪的市民小说界定为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小说,则其在20世纪的发展主要有狭邪小说、鸳鸯蝴蝶派小说、海派小说、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市井小说、新写实小说与新市民小说等几种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17.
<正>《想北平》是老舍的一篇意味深长的散文(文见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在这篇散文里,老舍以他特有的质朴平实的语言,抒发了对北平深沉的感情,那是一片浓得化不开的挚爱和眷念。老舍对北平的感情凝聚成两种情结——乡土情结和市民情结。先来说说文中所凝聚的·乡·土·情·结。老舍在他生命的67年中,有42年生活在北平,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北平滋养了老舍,老舍也以自己的笔墨来回报北平的养育之  相似文献   

18.
老舍与王安忆是不同时代两个极具艺术个性的作家,二人站在民间立场上,力求对市民生活作世俗化的表现。本文度图从人物形象塑造、作品理性思索以及文本叙述上对二人的市民小说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小说创作,以其对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而独树一帜,他在观察、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独特视度——主要通过对中下层市民命运的描绘,反映中国市民社会中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及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探求中国国民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与优点,——使得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具有极大的独创性以及一定的历史深度。老舍一向还以其特有的幽默著称,因此被誉为“幽默大师”,“笑匠”。但他的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