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说一些伤人或未经考虑的话。此时,最佳的应对之道是暂时关闭自己的耳朵———这句经典之语出自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露丝·贝德,她选择自己男友的标准也很独到:“他是我所有交往过的唯一在乎我智慧的男人。”恋爱4年结婚,婚礼当天早上,露丝在楼上作最后的准备。男友的母亲走上楼来,把一样东西放在露丝手里,然后看着露丝,用从未有过的语气对露丝说:“我现在要给你一个你今后一定用得着的忠告,那就是你必须记住,每一段美好的婚姻里,有些话语都值得充耳不闻。”男友的母亲在露丝的手心里放下一对软胶质耳塞。正沉浸在…  相似文献   

2.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其成名作《天边外》中,通过罗伯特.安朱和露丝三人悲剧人生的描述,体现奥尼尔剧作的独特风格、审美价值和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4.
窦晓瑜 《英语广场》2023,(22):80-84
杰克·伦敦在其作品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本文对《海狼》与《马丁·伊登》中的女性角色进行了对比分析,《海狼》中的莫德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强者,最终如愿与韦登比翼双飞;《马丁·伊登》中的露丝个性懦弱,习惯听取别人的指令,在乎他人的眼光与看法,最终与马丁分手。本文分析莫德和露丝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揭示性格决定命运的主题,探讨新时代女性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坚强的个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第一部具有戏剧史意义的戏剧作品,对美国戏剧乃至世界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剧基于剧作家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生活创作而成,被认为带有自传的性质。《玻璃动物园》中共有五个角色:母亲阿曼达、女儿劳拉、儿子汤姆、绅士来访者吉姆以及未出场的父亲温菲尔德。这些人物中包含两种逃避现实者:  相似文献   

6.
我的童年差不多是在孤独中度过的。我出生在中国重庆,父亲是个传教士,母亲刚生下我就去世了。在我两个月时,父亲把我送到西弗吉尼亚的摩根镇——母亲最亲密的妹妹住在那里。我便在母亲度过她少女时代的那所房子里生活着。露丝姨妈在家时,对我总是关心备至。可她是全家唯一挣钱的人,所以不得不一周六天地在外面上班。一个人呆在这座又老又旧的房子里,我感到一阵阵的孤独。在露丝姨妈回家前。我经常坐在母亲照片下的地板上——照片上的她刚20岁,亲切的脸庞,乌黑的眼睛,黑色的卷发。有时,我也跟照片上的她说说话,可当我淘气犯错时,却从不敢去看她。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7.
蔡青  王素洁 《文教资料》2008,(34):22-24
<接骨师之女>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四部小说,对其的评论多集中在谭恩美母女关系背后的东西方文化冲突方面,却忽略了优美流畅的语言中蕴含着露丝和母亲之间单纯而复杂的感情,包括:远离、理解、救赎以及对生活的领悟.本文从成长小说的叙事结构、主人公的认知发展等方面分析主人公露丝通过对自身经历和对家族历史的了解.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育戏剧是一种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以角色育人,以“人”育人是教育戏剧的基本育人主张。教育戏剧以角色l联结个人经验,丰富育人的形式;在戏剧情境中聚焦问题,拓宽育人的内容;协同创造,将教室变为剧场,拓展育人的工具。角色体验策略、角色互换策略、角色创造策略和自我反思策略促进了教育戏剧育人价值的学科转化。  相似文献   

9.
雪莱的诗剧《饮契》中的父亲(Cenci)是一个家庭暴君。女儿(Beatrice)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联合继母,除掉了这个共同的敌人,结果触犯了法律,被判处极刑。从心理分析上看,这位父亲更像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他对女儿有一种乱伦的渴望。而女儿在家中不知不觉地充当着母亲的角色,保护着弟弟和继母。  相似文献   

10.
80后母亲是80后年轻女性与"母亲"这一传统角色相结合的复合型角色,针对这一新的特殊社会群体,分析了她们面临的社会角色与母亲角色、自我角色与母亲角色、时代角色与传统角色等多重冲突,并从矛盾的统一性出发,提出了协调这些角色冲突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江南家族文化发达的大背景下,江南常州地区产生了"贫门母教"和"闺房唱和"两个传统。本文以孕育了张惠言、张琦兄弟的常州大南门张氏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屡代父祖早逝、家贫如洗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母教保证了家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发扬,并研究母教与女学如何相互作用,造就出张琦一门数代"人各有集"、"家集积尺"的女性作家群体。本文试图以张氏家族的微观研究展现清代常州母教、女学的一般样貌,并试图从家族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这一女性文化、教育成就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勇 《成才之路》2020,(4):142-143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一个家庭之中,母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柔情的港湾,是家庭爱的支柱,孩子对于母亲有着一种更为天然的依赖。文章从母亲与家风传承的关系入手,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母亲通过做好家风传承帮助孩子提升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家庭中的家庭教育重任是由母亲承担的,母亲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影响是深刻的。目前母亲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母亲受教育程度的差别比较大、教育观念落后、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存在攀比教育心理和焦虑教育心理等。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母亲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宋理宗能以赵氏疏族的身份入继大统,和其与四明之特殊际遇有很大关联。这种特殊际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理宗母家全氏为四明全氏远枝;二是理宗少时曾受教于四明余天锡。正是由于这种特殊际遇,使得理宗从众多宗子中脱颖而出,被史弥远选为扶植对象,并最终登上九鼎之位。  相似文献   

15.
在短篇小说《他》中,凯瑟琳·安·波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家境贫困、生育了一个智障儿子的母亲形象。而关于这一人物形象有不同的评论。通过分析这篇小说中智障儿子“他”的蕴意以及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来探讨母亲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个小说中波特以现实生活为主题,展示了一个经济条件困窘的母亲由于生活所迫不能更好地照顾好智障的孩子时经历的内心的不安和挣扎,那种认为她既是善良仁爱又是自私冷酷的虐待智障儿子的母亲的评论,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6.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爱的教育的首创者和虔诚实践的楷模。他的爱的教育思想深受家庭、人文主义、启蒙学者及基督教的影响,其内容是指对教育对象的真诚热爱及反馈。爱的教育的实施途径表现为爱母亲、爱亲人、爱邻人、爱全人类四部曲及实现学校教育家庭化。该思想是教育的永恒话题,诠释了教育的公益性,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导,以家庭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承传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方式主要是通过家庭、家政、修身、勤勉、伦理等切入点,教育青年人如何成才,其中特别注重青年人的品德教育。这些对于培养跨人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影响不应片面地被界定为“干扰作用(或负迁移)“.作为外语教师在注意到母语负面作用的同时更应该发掘和充分发挥其良性功用.本文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中探寻母语对于促进二语习得所具有的良性功用以引起教学中的应有重视.  相似文献   

19.
“禁果”母题有着十分广阔的驰骋空间,它不但出现于抒情类作品中,更出现于古今中外的叙事类文学作品中,甚至可以说它是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基本母题。文章分析归纳了“禁果”文学的八种文本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0.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