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文眼”是把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是散文作品艺术构思的“焦点”。我们在写作中不可忽视它的作用与使用方法。“文眼”的作用妙在“揭全文之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抒发作者心情的散文。1927年,作者任教于清华大学,由于当时中国时局发生动荡,黑暗笼罩全国,因此,作  相似文献   

2.
感悟散文的“神”是阅读散文的关键。如何感悟散文的“神”呢?一、整体感知,捕捉“文眼”“文眼”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构思布篇的关键。晋人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最传神、能体现文章主旨在语句,它往往是...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中散文占有一定的分量 ,因此教师如何教好散文 ,以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 ,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课题。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已有三十载 ,对散文教学有自己的体会。我认为中学生初读散文 ,难于把握其要领 ,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要教会学生“文中寻眼” ,即让学生抓住“文眼” ,找准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历来 ,优秀的散文中大多设有“文眼”。所谓“文眼” ,晋人陆机在《文赋》中作如下解释 :“立片言而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 ,必待之而效绩。”“文眼”就是作者“立片言而居要”的语句 ,它以…  相似文献   

4.
《窗口》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散文单元)写作训练中的一个文题。训练要求“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以《窗口》为题,写一篇散文。对于此题,笔者指导几届学生作过试写,但均因文体走样而告失败。今年,笔者草拟了“审题概述”、“灵思引发”、“点拨举例”和“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案,再行施教,收到好的效果。下面是这个方案的一个大概。 审题概述 关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 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有三种情况:一是《荷塘月色》、《绿》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二是《灯》的托物言志,运用象征;三是《蒲公英》、《故乡的榕树》托物抒情,寄情于物。权衡三种写法,可以看出,以《窗口》为文题写一篇散文,宜采用第二种,即学习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练习写托物言志的散文。 散文《窗口》,“窗口”应是象征物,人们在“窗口”  相似文献   

5.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从本文的写作缘起和本意来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对此文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是“一…  相似文献   

6.
《五经正义》的“对文”和“散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对文”和“散文” ,是一套分析古代词义 ,且主要是分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作者审视到经传中同义词相对使用时其义有别 ,单独使用时其义相通的特殊现象 ,创造性地配合使用“对文”和“散文”来进行分析 ,开启了对同义词进行综合训诂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散文”(又叫“单言”)、“对文”(又叫“并言”)是《说文》段注中用得较多的训诂术语。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段注中的“散文”共出现17次(内含“单言”1次),其中有14次是同  相似文献   

8.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以散文名世,其文风冷峻清丽,辛辣幽默,自成一帜。作家不仅仅限于散文和杂文写作,还创作了三部童话作品——《小老鼠斯图尔特》(又译《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天鹅的喇叭》(又译《吹小号的天鹅》)。在其童话作品中,依旧延承了“怀特式”散文的写作特点,凼默与伤感并存。本文将通过分析怀特童话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探讨在童话作品中的“怀特式”语言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散文写作是高考写作的一大难点,非胸有底气者实难为之。何为散文写作的“底气”?那就是丰厚的文化积淀、厚实的生活储备、过硬的语言功底等。为形象直观起见,下面以一篇高中生的散文佳作为范例,通过“解剖一只麻雀”,来对高考散文的写作作一指津。  相似文献   

11.
贵刊1986年第11期发表了《“形散神不散”不是散文的特点》一文(以下简称《形》文),阅后我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和提法有些异议。为此,也想在这里谈谈本人对散文的形散神聚问题的认识,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散”。所谓“散”,首先指它的题材广泛,大至海阔天空,小至草木鱼虫,乃至人情冷暖、世事沧桑,无可不谈。其次,指它的写法自由,结构放纵自  相似文献   

12.
读了李正存老师的《先确定中心还是先选材》一文(见《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5期,以下简称《先》文),笔者对文中“先选材后确定中心”的观点不敢苟同。现谈谈个人的看法。“主题先行”是作家们的写作经验总结。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写作过程中,一向都是主题先行。诚如《先》文中所说,成年人的写作过程虽和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不同,但  相似文献   

13.
曹保顺 《中学生阅读》2004,(10):38-39,42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文学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情文”“美文”。据统计,近两年高考考生中采用散文文体者高达20%。如何写好散文呢?通常我们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是就散文的总体而言,只凭这一句话并不能学好散文的写作,学好散文的写作要具体地学习散文的笔法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就是散文笔法的一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老师应该努力通过范文的教学,以读促写,引导学生不断寻求写作的规律,写出具有特点的文章来。也就是说,“以情动情,以文引文”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教《归帆》一课(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二册),我以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以情动情,以文引文”的精神,特简略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2年12期《语文学习》刊载潘大白同志《“善”读书》一文,其中“善鉴取”一节提出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落英缤纷”的解释问题。作者在罗列了《语文》、《文言散文的普通话翻译》、《古文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历代文选》等五种注文后说,“总上可归纳为三种不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是其散文中的精品.也是高中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许多版本的教材都选了这一篇优美的散文。人们大都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各种版本的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对此,笔者认为:经过反复研读和分析,无论是联系时代背景.还是从文章本身来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新招的汉语班开设了《写作基础学》,该书对如何写好文章,确实有一整套的独特见解。 在谈到散文的写作时强调了文中必须要有“闪光点”。我以为这个提法给同学们想要写出一篇好散文指出了明确的路子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史传散文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分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文化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鸿门宴》为史传散文的代表,以聚焦于“言”,深读语言内涵;着眼于“文”,理清史文关系;立足于“人”,解析灵魂人物为主,探究史传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引领学生深度挖掘史传散文中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在读、品、鉴的过程,拓展知识视野,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说明文《景泰蓝的制作》,早已选入高中《语文》第一册和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一册。文中既有“比较”一词,又有“较比”一词,“比较”出现一次,“较比”出现了三次。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比较”和“较比”二者共存。“较比”一词释义为:“<方>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比较。”于是,我授课时姑作疑点,未贸然改为“比较”。前年,翻阅《现代散文鉴赏辞典》,偶然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一、综合《事事关心》、《谈读书》二文编写一个“怎样读书”的提纲;综合《关于写文章》《散文重要》二文编写一个“关于写作”的提纲。编写要求:把例子附在有关的纲要下面;原文没有例子的,自己可适当补上例子;在班级或小组里按照提纲宣讲并互相评沦。二、老舍在《散文重要》中说:“每逢老师出题叫学生作文,我便紧张地端起架子,不管老师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