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红 《新闻世界》2011,(1):146-147
名著改编一直是现代影视传媒的演绎方式之一,但改编的当代性受到很大争议。本文以《三国》为例,从影视改编对文学名著传承开始,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主旨价值及影视观众几方面阐释了现代影视传媒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并认为当代性的改编是符合现代传媒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是名著改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
贾红分 《今传媒》2014,(7):162-163
在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随着影视娱乐化、商业化的不断推进,视觉化、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被改变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这其中包括对世界经典的文学名著的改编、对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近几年来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符合了人们浅层次视觉化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加快了文学名著的普及,但名著改编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恶搞名著、任意篡改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将针对文学名著改编中的恶搞等现象,从名著改编的现状、名著改编盛行的原因、名著改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名著改编的未来之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3.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4.
李清霞 《新闻爱好者》2011,(11):146-147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影视改编历时17年,芦苇改编的电影剧本七易其稿才通过审查论证。政治标准是影视改编的重要原则,但改编不能被政治概念拖着走。改编是创造性的劳动,既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有改编者的艺术创造.还要尊重电影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清霞 《新闻爱好者》2011,(22):146-147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影视改编历时17年,芦苇改编的电影剧本七易其稿才通过审查论证。政治标准是影视改编的重要原则,但改编不能被政治概念拖着走。改编是创造性的劳动,既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有改编者的艺术创造,还要尊重电影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格列佛游记》改编的电影迄今已有29部,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媒介中,这部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文章选取其中最著名的六部影片进行研究,从跨时代传播、跨文化传播和跨媒介传播三个方面探讨经典名著的稳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经典名著的稳定性源于它对人类共通的、千古不变的爱憎和悲欢的反映,因而,这种稳定性中包含着开放性;同时,也正是在无限开放中,经典延续了生命力,拥有了作为经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武瑾 《报刊之友》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武瑾 《今传媒》2014,(4):78-79
2012年公映的电影《白鹿原》在上映之前,它的宣传团队就打出了《白鹿原》是"最难拍的中国电影"的口号。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著《白鹿原》通过描写陕西白鹿原上白家与鹿家两大家族的情感纷争,展现了中国旧社会北方农民的群像,具有强烈的民族内涵。其中人物众多,性格各有千秋,关系复杂,要将其改编为电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难度的确不容小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影《白鹿原》在对原著小说改编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与技巧来探析长篇小说改编电影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影视盛行的当下,儿童文学以内容资源形式进入儿童电影实现其跨媒介传播.儿童文学的影视之旅,不仅有效拓展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渠道,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而且通过改编的方式,使中国儿童电影创作获得"源头活水".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文学影视之旅历程的回顾,探析儿童文学影视改编的问题,以期更好促进儿童文学的多元传播,探寻到儿童电影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6,(35):72-7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精神需求的日益增长,电子游戏逐渐兴起并成为人类的精神消费产品.而好莱坞电影在历经100多年发展之后,立足于商业价值,把触角伸向游戏改编电影,并由此拓展了电影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从与电影产业的关联性来看,游戏改编电影具备很大的开发价值和商业潜质.从电影产业的前期制作、中期宣传到后产品的开发,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来看,游戏改编电影都具备开发的基础,就《愤怒的小鸟》和《魔兽世界》的成功范例来看,在未来还有着不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知名记者、作家林华女士在《女子读书》一文中说:“一个人在三十多岁以前,应该完成一件阅读上的大事:浏览大量的名著”,因为在年轻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洗礼”,“会给你带来一个比较高的阅读起点……名著对培养一个人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她说,作为一名记者,我曾经在十几年中采访过数百位出色的女性,“我在她们身上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经过名著熏陶的人,和没有经过名著熏陶的人,无论她在哪个岗位上,她所具有的境界、她所做的贡献,可能和其他优秀人物别无二致,但她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待人接物中,绝对会给人一种特殊的带有文化意义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据《服务导报》报道,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及播后的如潮好评,带动了同名小说的热销,一时间全国图书界开始“大炼钢铁”。还有不少中外名著。其版本重复之多,真让人如坠茫茫书海。 名著版本作为畅销的一个图书品种,被不少出版社看作是一棵摇钱树,甚至连一些根本不具备合格外语编辑的出版社,也在出翻译名著,其质量可想而知,拼拼凑凑,互相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上海译文出版社老总认为  相似文献   

13.
许昕 《东南传播》2012,(1):111-112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对日本电影《青之炎》的故事文本进行分析阐释。论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结合日本独特的民族根性、社会境况和家庭背景环境分析电影悲剧发生的潜在必然条件;第二部分是具体阐释电影的视觉和听觉元素中隐喻的心理暗示与表征,视觉元素部分剖析了主人公的典型行为和日常环境与物象中暗含的心理意向,听觉元素部分分析了背景音乐的选择与设置的意义;最后,第三部分则是对电影悲剧故事带来的反省和启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路晓婷 《今传媒》2016,(12):96-97
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从上映之初就受到了热议,这部改编自严歌苓原著《陆犯焉识》的影片,巧妙地避开了当时特殊而又宏大的背景,将陆焉识与冯婉喻温婉动人的爱情无限放大,选取陆焉识后半生的生活轨迹为叙述线索,将一个知识分子晚年的纯真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以叙事学角度出发,从叙事内容的改编、叙事细节的不同、叙事主题三方面来阐述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相似文献   

15.
吕红 《视听界》2010,(3):71-72
师徒 电影与电视,是当下老百姓生活中主要的文化消费品。曾经,电影是电视的师傅,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如此,甚至早期的电视完全依靠电影厂提供的节目。电视产业发展起来后,频道和节目急速增加,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更多内容,此时的电影受到了徒弟的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16.
由华北、华东、西北地区部分高等院校组织编写的《世界文学名著选评》一书,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将要选评的外国文学名著近一百部,分三集。第一集现已公开发行,第二集也已付排,第三集书稿,作者们正在作进一步的修改。《世界文学名著选评》一书,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评介各个时期的文学名著,既肯定作品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艺术上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17.
高珊 《东南传播》2022,(3):79-81
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成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融合大背景下的一个趋势,这也使从电影现象学的角度研究“电影经验”,分析戏剧改编电影与观众的互动关系变得十分重要。从电影现象学的视角出发,从戏剧舞台到“触摸电影”实现了戏剧改编电影作品的感知方式变异。电影主体的视角存在内在认同的强情感性和外在认同的强悬念感的两种选择,“观众身体”与“电影身体”的互动存在“纵向意识”与“横向意识”的混合影响认同模式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年度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电视剧《倾城之恋》热播后,引来一片争议之声。争议的焦点仍然是围绕着电视剧生产领域的一个老话题,即如何进行名著改编以及如何评价和审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剧作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电视剧《倾城之恋》为个案样本,以此探讨衡量名著改编是否算成功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我国出版界为配合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活跃发展,相继推出了几种系统介绍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专书,受到普遍欢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对名著的改写和缩写的形式出现的,但这中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率先做这项工作的是少年儿童出版社,他们编辑了一部《世界儿童文学名著故事大全》,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大而全”是其特色之一。编者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高中毕业后,我到一家医院干临时工。出于个人爱好,业余时间,我啃起了《鲁迅全集》、《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名著,另外还自学了《电影创作》、《剧本写作》、《评论写作》等专业书籍及中文系部分课程。为了提高新闻写作能力,1990年我报考了华中理工大学新闻专业函授学习,并于1992年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