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瑛 《教师》2014,(1):127-127
正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唉,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是张文亮的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每每读起,我总会想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且行且歌     
"时间没有等我,是你忘了带我走。我左手过目不忘的萤火,右手一个十年漫长的打坐。"——序曲第一乐章舒缓的前奏曲我一直找不到一个精辟的词语去比喻他。在他不成形的围栏上,刻着乱七八糟的字迹:"XX真坏"、"今天老师夸我了"、"陶  相似文献   

3.
且行且歌     
我安静地熄灭台灯,站在窗口。夜很深了吧,风已经有点凉,带几分湿润的气息。南方特有的秋季,带着春的暧昧与温柔。窗外的霓虹灯和不时驶过的车灯光影斑驳。今夜无法入眠,我在安静与孤寂中又一次面对现实。在无谓的逃避之后,感受到的依然是真真切切的痛苦。生命像在一艘行驶的船中,沿岸的风光迎面扑来又飞闪而过。你厌恶它,它不会因你而倒退;你眷恋它,它也不会因你而驻足。很多时候现实是残酷的,而你却无法飞越,只有安分地将它一点一点地走过。或许此时我是应该重整心态,清醒地面对自己。我必须承认我已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我必须面对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4.
田丽霞 《班主任》2014,(8):63-65
正…… 到底是"用错了人"还是"无人用"呢?我说不清楚。但是我唯一清楚的是要"停止抱怨",转换视角,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宣传委员组织能力不足,但她有思路有热情;墙报组组长审美水平不高,但是组织  相似文献   

5.
且行且珍惜     
<正>过山车一样的人生,兜兜转转。总说时光无情,可它本就是把自己该带走的东西带走而已。时光好似指间的沙,悄无声息地流走,想把它紧握在掌心,它却逃得无影无踪。我默默地想: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我想,现在去了什么?我想,现在我所拥有的必定多于我所失去的吧。鲁迅先生笔下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当我挤到最后,却刺痛了双手。遂把一切交还于岁月,让它随时光去了什么?我想,现在我所拥有的必定多于所失去的吧。可当我挤到最后,却刺痛了双手。遂把一切交还给岁月,让它随时光  相似文献   

6.
且读且受益     
<正>当年还是双月刊时,我就开始订阅《老年教育》了。月初杂志一到,我便从头到尾一篇不落地品读。一篇篇美文,带给我轻松愉悦的心情、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养生保健的经验。《老年教育》杂志的各个栏目,都是根据我们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而设置。丰富的内容,充实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卷首语"、"银色论坛",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启人智慧;"朝花夕拾"常把我带回  相似文献   

7.
<正>"读书作文,以领悟为上。无所领悟,虽十年八年归于无益;有所领悟,虽一刻两刻可以有功。"——摘自清·秦笃辉《平书·文艺篇下》。佛陀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学习需要"悟",做人需要"悟",教书育人同样需要"悟",我不愿一生沦为一名纯粹的教书匠,所以,这些年来,我一路且行且悟,与学生共同成长,下面是我经历过的几个小故事。1一堂课上的"节外生枝"在一次生物课上,我正在进行"生物的进化"一节内容的教学,按照经验,我以教材上的案例为素材,引导学生探讨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且行且成长     
毛卫英 《考试周刊》2014,(35):162-162
<正>想当年,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执著善良却又急躁。对学生播撒的一片责任之心,常常被我急躁而过于较真的表达方式给摧毁了。那时,因为我要求过严,急于求成,方法简单、单一,很少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师生之间造成了许多隔阂和矛盾,自己变得愈加急躁;有时,因为我备课疏漏,讲解有误,引来学生非议,我为了自己的颜面会恼羞成怒;有时,因为任务重,压力大,偶尔会产生消极情绪。一段时间里,我曾频繁地叫"差生"家长来校。结果,有位家长对我说:"我不需要我孩子的成绩有多好,顺其自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元的,人是多元的。因为多元化,所以世  相似文献   

9.
离开班主任岗位已经很多年了,我也早已由青年步入了中年.但从前的那段带班经历一直让我难以忘怀,它告诉我,教育的使命与过程,不是围剿生灵,不是压灭生气,不是让年轻的脚步在单调乏味中枯萎沉寂……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着诗意的幸福和阳光般快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正>癸巳年夏,行走内蒙古草原,得以结识《内蒙古教育》主编孙志毅老师。我见到的孙老师,是学问中人,也是性情中人,满腹诗书,一身清爽。我喜欢听他谈古说今,描摹当地掌故名物,而逢应酬的场合,他却如局外人一般,淡漠无言,我更心生欢喜。现在,他牵头编辑《教师新思考丛书》,收六位作者的教育随笔和教研手记,嘱我作序,我欣然命笔。我素来由人判断事的价值,相信"纯粹之人必做纯粹之事"。六位作者皆是内蒙古基础教育领域的精英,从诗化的书名就可以看出他们"且行且思"的足迹,可以一睹他  相似文献   

11.
且美且独立     
正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12.
<正>注重读写结合似乎是个老掉牙的论题,尽管这个话题确实很老,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已经将其落实得很好。我以为"读写结合"的老调实在有重弹的必要,必需将写作教学深深扎根于阅读教学的沃土之中,以读教写,以读促写,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扎扎实实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徐倩 《辅导员》2012,(12):87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这个学期是我担任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第一个学期,真正是新手上路。边学边干,边思考边实践,行动总比观望好,思考总比依赖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老师们创设轻松高效的工作氛围,体验教育路上的收获和快乐。反思工作思路,我提炼为一串数字"1+3+3+3",与朋友们共享。一个中心——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孔子日:"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也隐含着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是在儿童时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台湾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  相似文献   

15.
<正>周末带儿子出去疯,追球的时候他摔倒了,摔破了胳膊肘。第二天去我爸那儿吃饭,他看见他孙子胳膊肘上的伤,批评我:"你们现在这岁数的人,真不像当爹妈的,带孩子怎么那么粗糙呢?就不能精心点吗?"我说:"男孩子好动,磕磕碰碰难免,小男孩谁不是一身伤?"我爸:"他自己出去摔  相似文献   

16.
离开班主任工作已经很多年了,我也早已由青年走入了中年,但一直无法从心中淡忘也一直难以释怀的那段带班经历,却常会让我想起很多。我始终相信,教育的使命与过程,不是围剿生灵,不是压灭生气,不是让年轻的脚步囿于单调乏味而枯萎沉寂,不是生命与生命间急功近利的角逐,它应该充满  相似文献   

17.
<正>记得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时,目及书名,心扉訇然而开,五味杂陈,一一浮泛。"文化"与"苦旅"的混搭碰触出一位文化行者无以言表的苦涩与快意,令我至今每每想起仍心动不已。作为一名期刊人,我一直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力行着文化行者的角色。其实,这个角色意识不仅来自寒窗苦读的学生时代的体验,不仅来自经年累月编辑期刊的担当,也不仅来自令人肃然起敬的各个会场的跋  相似文献   

18.
且行且歌     
序:我们在这里与你分享本期主题,也欢迎你推荐主题,让你的执着成为杂志的焦点。旅行,是个说来就觉得潇洒的字眼,哪怕仍有苦旅的存在。飞机起飞的晕眩,火车穿越隧道的呼啸,轮船踏浪的颠簸——每一次启程和到达,都让人心有戚戚。人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辞万里,只为去往一个"别处",摆脱原有的生活轨迹,让灵魂轻盈地脱离地面,以为生命的意义总在他方。人生本是一次旅行,一路上我们且行且歌,饱览别样风景,但诗人会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旅行当然是一种别离,只是这种别离会让我们感到畅快,因而我们往往不会悄悄进行,而是恣肆放歌。而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关于人生的旅行与别离,意味着一分一秒消逝着的自己,就  相似文献   

19.
咨询个案:陷在自卑泥潭的女孩"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如果我告诉您我身高一米七,长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较好,您会不会觉得我的自卑是庸人自扰?  相似文献   

20.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这个学期是我担任教育教学管理者的第一个学期,真正是新手上路.边学边干,边思考边实践,行动总比观望好,思考总比依赖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老师们创设轻松高效的工作氛围,体验教育路上的收获和快乐.反思工作思路,我提炼为一串数字"1+3+3+3",与朋友们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