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近现代东方国家反殖民主义革命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它包括对殖民主义历史作用的辩证分析,东方国家反殖民主义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论,东方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等丰富内容。为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列宁指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策的內容。”今天,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完全繼承了老沙皇的衣鉢,以更大的野心,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大搞控制、干涉、侵略、顛覆活动,加紧同美帝爭夺世界霸权,妄图建立横跨欧、亚、非、拉的苏修帝国。为了达到霸权主义的目的,苏修社会帝国主义配合着它在政治、經济上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活动,对第三世界各国也疯狂地进行文化教育渗透。苏修大肆宣揚他們对第三世界进行的“大公无私的文化援助”,吹噓它的“援助方針是传授文化革命經驗,是造就高度熟練的民族干部,以便帮助亚非拉人民消除它們对帝国主义的依賴”。事实完全戮穿了它的无耻謊言。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剝削。它們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經济和民族文化教育,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真正的大公无私的文化援助,应該是服务于这  相似文献   

3.
地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汉语地名中的外语借词很多。由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行政区,所以汉语中表示地区的地名许多都是借自蒙语的词汇。蒙语借词地名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反映了显著的地域历史特征、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丰富的社会心理。本文从乌拉特前、中、后旗的民族历史变迁来阐述蒙语借词地名存在的理据,同时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究蒙语借词地名的意义生成及方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并指出汉语中的一些蒙语借词地名还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间长期流行着一种有别于儒释道三教的传统宗教,其核心就是对天地、鬼神的信仰.古人坚信正是无所不在的“神”,才使得他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先民心中的神是山岳湖海的精灵,是天堂地狱的主宰,是芸芸众生灵魂的皈依,是逢凶化吉的救星.昭通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地名,反映了先民们的人生百态,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不仅是研究宗教文化的珍贵史料,也是了解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根据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生产关系、国家机构、阶级压迫、民族交往、社会道德和宗教信仰等往往通过地名反映出来.而其中宗教则长期在社会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个地区都不乏宗教地名.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其宗教信仰更是繁多,其中佛教对当地的地名影响很大,本文就以佛教为例,探究呼和浩特地区佛教地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许多地名来源于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宗教以及神话,有些是战争的产物,有些烙印上政治痕迹。地名词语的发展变化是现代英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4,(5):51-53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许多地名来源于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宗教以及神话,有些是战争的产物,有些烙印上政治痕迹。地名词语的发展变化是现代英语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第三次世界反帝、反殖、反霸斗争日益发展的形势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九届大会于一九七六年十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首次在非洲大陆召开,标志着非洲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在会上谴责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在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侵略和渗透,强调自力更生发展民族文化和教育。莫桑比克代表谴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进行的最粗暴的文化侵略。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代表、对外关系副书记希赫波在会上指出,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桎梏下,“我们决不可能对适合于纳米比亚人民利益的教育制度作出充分的自决”。  相似文献   

9.
三、亚洲新兴国家的几种类型在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潮中,亚洲新兴国家相继诞生。仅在1945——1965年就达23个,再加上战前独立的国家,其面积已占亚洲大陆的90%以上,这就表明,殖民主义在亚洲大陆的统治结束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使新兴国家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他们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尽早实现现代化;努力争取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在战后初期两  相似文献   

10.
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由此殖民主义也渗透到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加勒比海的多元文化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很多社会。其教育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本文着重阐述了独立后教育制度的部分变化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洪育沂教授主编的《拉美国际关系史纲》已于最近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该书展示了从19世纪初叶通过独立战争先后建立起18个拉美国家开始,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直到20世纪90年代,长达近两个世纪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拉美国家与其他地区民族独立国家之间,以及美、英、德、苏联等国与拉美国家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贸易等领域关系的广阔历史画卷。正如编著者所指出,“拉美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线索有4条:1.拉美国家为维护独立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奴役和干涉的斗争;2.殖民主义、帝…  相似文献   

12.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3.
(三)第三世界发展的历史道路正如从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南北关系就成为世界的基本矛盾之—一样,第三世界的发展及其作为世界历史进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和第三世界的历史同样久远。资本主义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发展离开民族独立都是不行的。第三世界发展的第一位的和贯穿始终的任务,是从资本主义压迫下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独立和主权这样的概念也会引起歧意。我们只在下述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对于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和单民族的国家来说,民族的独立和主权,含义是一致的)。迄今为…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故有人形象地称地名为“人类进步的脚步”。地理探险和殖民扩张不仅打破了世界隔绝,使世界真正融为一体,还把自己的足迹永远铭刻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地图上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出许多熟悉的名字。“哈德逊河”是为纪念亨利·哈德逊而命名。160 7年亨利·哈德逊开始到北极探险,寻找通往北极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三世界的许多国家都经历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由此殖民主义也渗透到现代的教育体系中。加勒比海地区的多元文化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很多社会。其教育制度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和挑战。作者在本文中着重阐述了独立后教育制度的部分变化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这些国家政治独立后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落后的紧迫任务,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由此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然而,40多年来,在发展中国家中,为什么中国的经济社会得以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第三世界普遍处于“停滞的十年”的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文化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特别是在“文化殖民主义”操纵文化、教育话语权的不平等国际格局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文化交际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进行文化联系的最基本的形式。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特别是“文化殖民主义”操纵文化、教育话语权的不平等国际格局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着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对国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进行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