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云珠 《江苏教育》2012,(Z1):75-76
安妮的女儿格蕾斯喜欢骑马,却在一次事故中和好友朱蒂一同从马背上摔下,好友遇难,而格蕾斯也摔断了一条腿,她心爱的马匹"朝圣者"伤得面目全非,挣扎在死亡线上。格蕾斯的心里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阴霾。母亲安妮心里十分着急。她发现,要使女儿的心理恢复正常,首先必须挽救"朝圣者"的生命,听说蒙大拿有精通马语之人汤姆,安妮决定携女儿和"朝圣者"同往疗伤。汤姆起初不答应,终被感动,格蕾斯和"朝圣者"在马语者精心的训练调养下慢慢复原,而离开了大都市的安妮也沉浸在那一片安静广袤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马语者     
一个冰天雪地的早晨,13岁的小姑娘克蕾斯骑着爱马“朝圣者”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克蕾斯失去了一条腿,“朝圣者”血肉模糊,奄奄一息。母亲安妮意识到女儿的命运和受伤的“朝圣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连。为了拯救女儿和“朝圣者”,这位独立、干练的报刊主编带领一人一马开始追寻传说中的“马语者”。她们长途跋涉,万里奔波,在落基山脉的蒙大拿州,遇到了牛仔汤姆·布克。强悍而坚韧的汤姆以其精湛的技艺,奇迹般地治愈了“朝圣者”,并使克蕾斯重新跃上了马背……在这段惊心动魄的心灵历险中,拥有非凡人格魅力的汤姆也慢慢走进了安妮的心灵,两人演绎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诗篇。但迫于世俗的道义和舆论,为了逃避无法承受的宿命,汤姆在一次意外中为了救出克蕾斯,毅然迎向了奔驰的野马群,走向了心灵的归途……作者尼古拉斯·埃文斯通过《马语者》治疗在苦难中受伤的心灵,奉上了一个凄婉、感人的故事。本书一经出版,便在全球热销1500万册,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40周,并获得《出版人周刊》排行榜第一名,成为了1998年度《今日美国》的十大畅销书之一。根据该书改编而成的同名影片也获得1998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奖。本文节选自《马语者》第4部的第4章节,描述了汤姆以其精湛的技艺治愈了“朝圣者”和克蕾斯受伤的心灵,使克蕾斯勇敢地重新跃上了马背。——Tracy  相似文献   

3.
内容简介故事发生在蒙大拿州的一个家族农场上,事情始于一场可怕的意外,一场车祸使小女孩格雷斯和她的爱马“朝圣者”都受到了严重的身心创伤。格雷斯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因此一家人之间缺少沟通,感情上都若即若离。这场意外的事故使母亲安妮深深感到自己在精神上缺乏对女儿的爱,她觉得将女儿的爱马救活是惟一让女儿心灵  相似文献   

4.
《绿山墙的安妮》里的安妮是个孤儿,她"阴差阳错"来到绿山墙。马瑞拉本想要一个可以帮她干活的男孩,马修却把安妮领回了家。安妮心里很开心,因为从此她就属于马修和马瑞拉兄妹,而在这之前,她不属于任何人。  相似文献   

5.
2月11日晴今天,我看了《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索亚是个典型的、无所事事的"坏孩子"。他崇拜"罗宾汉",热爱冒险,有副侠义心肠,也很有勇气。汤姆虽说很调皮,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摆脱桎梏。他从小就父母双亡,爱他又疼他的波莉姨妈全权承担起了汤姆的抚养责任。但是,汤姆根本无心学习。他经常逃学,与流浪儿哈克贝利一起玩耍,去当海盗。他甚至喜欢上了撒切尔法官的女儿贝琪,千方百计去"追求"她,这让波莉姨妈很痛心。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显  相似文献   

6.
女儿始于1993年的二胡学习,开局顺利而效果良好.看着她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我们夫妻俩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保持如此美感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并非是她学琴不努力,也不是她进步不快.恰恰相反,随着琴技的迅速长进,她进入"二胡世界"开眼界、经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可就在这每次机会后,女儿对二胡的热情不增反降.  相似文献   

7.
知道安妮是在2002年的冬天,在那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沉迷于村上春树苦涩感伤的文字中难以自拔,而在看了安妮的文字后,我感觉像在森林里迷了路,徘徊于空虚和忧郁的边缘,于是抓着一大把的寂寞,找不到回家的路。安妮的文字是冰冷而坚硬的,仿佛一把利刃,从最好的角度以最恰当的力度刺进我们心里最薄弱的部位,隐隐作痛的感觉,提示自己的并不麻木。同时安妮也用她的文字割断了自己的手腕,鲜血从她枯萎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望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她的手指更加苍白而无力。有人说,安妮的文字太过于阴暗,通篇弥漫的那种悲凉的气氛犹如一片巨大的沙漠,…  相似文献   

8.
阿根廷妇女玛莉17岁的女儿安妮,因患心脏病濒临死亡。玛莉曾要求医生取出她的心脏移植给安妮,但医生拒绝了她的要求。为了挽救临危的女儿,她竟然吞枪自杀来偿愿。玛莉死后,安妮在接受了母亲捐赠的心脏移植手术后,已渐渐脱离了险境。玛莉这一举动,在阿根廷引起巨大反响。  相似文献   

9.
在参观了工业机器人和在兴趣小组议论了工业机器人的特点之后,兴趣小组决定以两套简易两轮驱动机器人的控制板为核心,构造一台工业机器人模型,准备参加当地的校际机器人创意大赛,大家紧密配合,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这项任务中安妮和汤姆负责编写说明,两人在一起收集工业机器人的照片和资料。讨论中两人觉得对工业机器人是否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还有许多问题,安妮对汤姆说:“这样吧,你星期天到我家来,我们一起问问我爸爸,他们学院好像也在研究这方面的课题。” 到了那天,汤姆受到安妮一家的热情接待,一边吃点心,汤姆发问了……  相似文献   

10.
爱的残忍     
好友告诉我,她想把女儿送到国外去学习。我看了看她,没说什么。我们认识已经好多年了,在许多事情上,都很谈得来,但惟独在对待子女教育上,截然不同。她是那种老母鸡型的,什么事情都替女儿想,替女儿做,生怕女儿受半点苦、半点累。她的女儿除了读书学习以外,别的什么也不会。很  相似文献   

11.
女儿始于1993年的二胡学习,开局顺利而效果良好。看着她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我们夫妻俩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保持如此美感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并非是她学琴不努力,也不是她进步不快。恰恰相反,随着琴技的迅速长进,她进入"二胡世界"开眼界、经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可就在这每次机会后。女儿对二胡的热情不增反降。  相似文献   

12.
一日,好友告诉我,她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好表现自己,情绪不大外露。她甚感忧虑: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性格内向的人大多不喜欢抛头露面,恐怕她将来会吃亏。因此,她希望女儿能像隔壁邻居家的同龄小姑娘一样“活泼”。其结果是母女二人都不愉快,心里别别扭扭的。听了好友的一席话  相似文献   

13.
女儿的故事     
我有一个女儿,一个调皮而又可爱的女孩子。记忆中的女儿似乎永远也不会长大,只是带给我的感觉是日渐的新奇和成熟,使人深感惊讶,看到女儿长大,我不但没有为自己的日渐衰老而悲哀,反而看到女儿日渐的鲜活而充满兴奋和快乐。有一天,女儿对我说:“妈妈,你可以陪我看会儿电视吗?”语气中充满渴望,女儿从来不对我提要求,即使有什么想法也都是找她爸爸讲,而她的父亲似乎也从来没有对女儿说“不”的习惯。可是女儿突然对我说出这个企求,使我颇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电视里播送的正巧是一部关于小孩子学习的故事,屏幕上的母亲正在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否则就不可想象后果。”没想到,女儿突然说:“妈妈,这个人很像你嘞!”我此时方明白女儿为何要我陪她看电视,因为她想借电视中孩子的口说出她心里的想法,她嫌我啰嗦,又不敢直接说出来。女儿长大了,她竟然懂得说话婉转,我心里没有一点对女儿的懊恼,反而为女儿的长大而暗暗高兴,因为在这个社会里不学会说话艺术,吃亏的情况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而且其后果是防不胜防,即使到后来赶紧补救都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4.
朱凌 《生活教育》2014,(13):110-110
正一个学期快结束了,女儿的家长会也如约而至。几天前,女儿就对我说:"妈妈,这个学期我的表现可能有些不好,你开完会,可不要生气啊!"显然女儿是在给我打预防针,生怕我因她成绩不理想而责骂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每当开家长会的时候,心里也是挺怕的。那时,我的成绩在班上排在中等偏下,每次母亲开完家长会回来,就会有些失落。她说:"坐在那净听人家孩子得表扬,就你,什么都没有。"虽然母亲并没有过多地指责我,但我的心里还是  相似文献   

15.
王祖远 《家长》2015,(3):16-17
我心里并不内疚,因为我觉得那样做不是帮女儿,而是误了女儿。有女儿的时候,我已经27岁。对于想走文学道路的人来说年龄也不算太大,但人家莫言、苏童这个年龄已然大名鼎鼎,而我却连主攻方向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没有确定,于是就开始盘算自己的"后路"——寄希望于女儿来实现她父亲无望实现的文学梦。所幸当时我已知道"启蒙"一词的意思及其重要性,在买自己所需的书时,也为女儿买了许多适合她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马语者》不但描写"朝圣者"康复的过程,也刻画出了安妮母女精神的回归及其回归的原因。整部小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都市人群精神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文学而声名大噪的安妮宝贝,其小说同时融入了"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独立,又相联系的元素.她用女作家的独特感受来展现当下都市中"小资们"的生存与思想困惑.在安妮宝贝的小说中,这两个元素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其小说创作的另类视野.  相似文献   

18.
看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大雨如注》,心里住进了一个女孩——姚子涵. 真的撂不下她.走路想她,吃饭想她,做梦都想她. 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孩,一个被深爱她的父母用千万个美好理由掳走了灵魂的女孩. 姚氏夫妇一心巴望着培养出一个神一样的女儿.他们有一笔巨大的存款,但是,由于坚信"贫寒人家出俊才",他们便竭力装穷酸.他们的女儿除了得保证各学科成绩都优异外,还要奉命去上各种"班"——舞蹈、围棋、书法、美术、奥数、演讲、古筝、英语、计算机……他们得意地把女儿培养成了"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9.
女儿今年七岁了,从还没上学时,客厅的墙壁上就给她挂了一块黑板,在玩耍之后,她就在黑板上乱涂乱画。女儿上学后,就常常在黑板上写字或画画,有时还学着老师的样子让我和妻子端端正正地坐着当她的学生,以此来过一回教师瘾。我们乐意配合女儿,毕竟这也不失为复习当天所学知识的好办法。女儿过生日许愿的时候,神秘兮兮地对我爱人说:“长大以后要当老师。”看着女儿灿烂、稚嫩的笑脸,我无语,心里为之一痛,心里只想对女儿说:“女儿,长大后切莫做教师”。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的生活是黑色的时候,我们应该幻想着七色的彩虹;当我们生活在黑暗中的时候,我们应该幻想着明媚的阳光。读7"天下图书·新课标大阅读"《绿山墙的安妮》一书,我受益匪浅。安妮的笑声像一束灿烂的阳光射进我的心里。安妮从小失去父母,被孤儿院收养。尽管身世悲惨,可安妮并没有成为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小孩,而是整天沉浸在自己美丽的梦幻般的想象中。看到镜子中的倒影,她就想象那是另外一个被魔法困住的小姑娘;听到山谷中传来的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