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避雨》按“遇雨——避雨——谈雨”的顺序,叙述作者在路上遇到一位年轻气象员的事,赞美她“有心计”。重点要让学生理解两处“避雨”的细节描写。我试用了下面三种教法教学这篇课文,效果很好。 一、找·议·想 (1)找。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课文写哪些人避雨?什么地方避雨?后来跑来  相似文献   

2.
正4月5日雨雷公公像一只庞大的猛兽在怒吼,朵朵乌云布满整个天空,紧接着下起倾盆大雨,人们赶紧避雨。豆大的雨点打在屋顶上,淅沥淅沥的雨声形成了一首悦耳的交响曲。终于,雨过天晴,太阳公公梳洗打扮好后,便赶紧出门了。街道上湿漉漉的,司机们驾驶更加倍谨慎,以免后果不堪设想。在亭下避雨的人们也赶紧各行各事,在路上的一些小窟窿也积了水,一些天真无邪的小孩正折着一只只的小船儿,放在水中让它漂泊,玩得不亦乐乎。家家店铺也拉开大门,又开始做生意了。这时,我正站在街上,看见一位穿着讲求时尚潮流的小姐,她留着卷曲的长发,穿着  相似文献   

3.
一、激趣引题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谜语故事:传说古时候,一场大雨阻隔了四个路人。四人便躲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避雨。雨停后,正待继续赶路,其中一人提议道“:相逢是缘分,不如我们四人联诗一首,作为纪念。”众人纷纷响应。第一个放下挑子,说道:“雨后瓜红果绿。”第二个得意扬扬“:抬脚锦绣前程。”第三个摇头晃脑“:吟诵四书五经。”第四个扛起锄头,抬脚便走,留下一句“:懒得听你哼哼!”大家猜猜,他们各是什么身份?生:第一个是卖水果的,第二个是做官的,第三个是读书的,第四个是种地的。师:是啊,几个素不相识的人萍水相逢,尚能留此打油…  相似文献   

4.
《避雨》一课教学设计厦门福建实验小学林金山《避雨》是六年制小语第九册第4组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作者在途中避雨时遇见公社女气象员的事,热情赞颂了热爱本职工作、认真研究业务的青年一代。文章以“雨”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写了遇雨、避雨、知雨和谈雨,为人物...  相似文献   

5.
避雨的鸟     
于坚 《中文自修》2004,(9):43-43
一只鸟在我的阳台上避雨青鸟小小地跳着一朵温柔的火焰我打开窗子希望它会飞进我的房间说不清是什么念头我撒些饭粒还模仿着一种叫声青鸟看看我又看看暴雨雨越下越大闪电湿淋淋地垂下青鸟突然飞去朝着暴风雨消失一阵寒颤熄灭的不是那朵火焰而是我避雨的鸟@于坚  相似文献   

6.
教室是流动着的,每天都要在祠堂中挪上几个来回,天晴时躲阳光,下雨时避雨水。尽管如此,我们还常常是晴时一身汗,雨时一身湿。  相似文献   

7.
一、激趣引题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谜语故事:传说古时候,一场大雨阻隔了四个路人。四人便躲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避雨。雨停后,正待继续赶  相似文献   

8.
油布伞     
伞和雨有关,伞的存在是为了避雨更是为了看雨,它是两种情感的复合.在最早的时候,其实没有伞,只有斗笠,只能容纳一个人,《诗经·小雅》里有言:“尔牧来思,何蓑何笠.”这简单的8个字,意境其实非常丰富,它在田野里打开了美丽的舞台:雨都下成这样了,你的蓑衣和你的斗笠在哪里呢?那真的是诗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树林里的空地上有两个小蘑菇:一个叫灰灰,一个叫斑斑。灰灰比斑斑高,他常常嘲笑斑斑,说斑斑太矮。一天,一支蚂蚁乐队正在赶路,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蚂蚁乐队慌了,连忙跑到灰灰的雨伞下去避雨。灰灰很不高兴地说:“走开!走开!你们的大喇叭、长笛子会把我的身体碰坏的!”蚂蚁乐队只好跑到斑斑的雨伞下面去避雨。他们对斑斑说:“请让我们到你的雨伞下面避雨,好吗?”斑斑客气地说:“行,行!你们全都到我的雨伞下面来避雨吧!”过了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公公又露出了笑脸。蚂蚁乐队要走了。为了感谢斑斑的帮助,在离开之前,蚂蚁乐队给斑斑演奏了几首悦耳…  相似文献   

10.
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这一提法,我们早已熟悉。最近听了一堂语文课,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听的是《避雨》一课。板书课题后,教师问:“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分别提出了六个问题:我想知道谁避雨,我想知道课文内容说了什么,我想知道雨下得怎样,我想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避雨,我想知道她是怎样避雨的,我想知道避雨中发生了什么事。此时老师说:“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交叉,但却都属于了解课文内容方面,由此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避雨     
《避雨》重点记叙了一位公社气象员姑娘避雨时的行动和语言。第一次下雨时,她“不声不响”地站在草棚的“最边上”。雨停了,大伙急着赶路,她“没有动”,“抬头望了望天空”,告诉大家:“还有雨!”第二次下雨时,她“仍然站在最边上”。姑娘在避雨中的行动,反映了她爱观察气象变化的特点。第二次避雨时,人们向她“打破沙锅问到底”,她对  相似文献   

12.
紧扣“雨”线展现“心计”──《避雨》教学浅谈福建/钟惠河《避雨》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雨”为线索,写了迟雨、避雨和谈雨,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平凡人物──公社气象站的女气象员放在典型环境──春雨中进行描写,表现女气象员认真工作、热爱气象事业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13.
《避雨》这篇讲读课文叙述作者在路上避雨时遇到一位气象员的事。全文借“雨”写人,以事赞人,以人衬人,塑造了一位善于用心思考,热爱气象事业、具有丰富气象知识的人物形象。由于本文中心句是在篇末点明的,因此,设计教法时可以这一句作为全文突破口,定准这个“点”,然后由点带面,理解全篇。  相似文献   

14.
谎言     
周日,暴风雨从早上开始肆虐,尼可一整天都在家里避雨。下午4点,雨终于停了.半小时后,尼可走在去书店的路上。小街道上空无一人.尼可路过一座住宅楼时.一名男子突然从楼道里跑出,他慌乱四顾,急促地问:“刚才有没有人从这条路跑过?”  相似文献   

15.
<正>我又一次忘记带伞。夏季的雨来得总是没有任何征兆。我站在教学楼的大厅里,看着操场的地面被雨水染成深色。一楼大厅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的人在犹豫着是要留还是要走,有的人急不可耐地冲向了雨中。大厅里不断有风灌入,即使是站得靠里的我,也不免被刮进来的雨沾湿了裤脚,不一会儿脚踝的皮肤就已经泛起了凉意。湿漉漉的感觉的确让人讨厌,不管是夏天的暴风  相似文献   

16.
《避雨》(五年制第七册6课,六年制第九册12课)一文讲的是“我”在路上避雨时,遇到公社气象站的一位气象员的事,赞美了一位有心计、热爱气象事业及具有丰富的气象知识的好姑娘。文章借“雨”写人,构思十分巧妙。“多么有心计的姑娘呀!”这就是课文中心句,教学时可以从此突破。  相似文献   

17.
雨中景色     
下雨了!我站在阳台上望着那由"粉丝"变成"绳子"的雨.它威猛得很,把雨水溅在了我的衣服上,皮肤上.家家户户都把窗子关得紧紧的,不让雨冲出来.一些没回到家的人,有的在避雨,有的索性淋着大雨向家冲去,一路还不断地尖叫着.……  相似文献   

18.
有个来自佛教禅宗的故事,从教育的角度想想也颇值得回味。有一位信徒在屋檐下避雨,这时一位禅师撑伞而过,于是他便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走一程如何?”禅师停下脚步说:“我在雨中,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还需要我度?”这位信徒立刻走出屋檐下,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已经站在雨中,你该度我了吧?”禅师不以为然:“我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无伞。所以,不是需要我度你,而是伞度你。如果你想要被度,不必找我,该去找伞。”说罢便径自走了。倘若把学习的方法、求知的路数、应事的能力比作遮阳避雨的伞…  相似文献   

19.
夏天的雨不像春雨,虽不是缠缠绵绵嘀嘀嗒嗒下个不停,却也叫人心烦,它总是不打招呼,不挑时候,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像极野蛮孩子的脸。 上下班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现象,急风骤雨中,有些人早有准备,雨一来,伞就罩在自己的头顶,脚步从容;可很多人因为没有伞的庇护,要么抱头鼠窜,要么四处躲藏,无论绅士还是小姐只剩下狼狈和无助。 地铁车站离单位有近十分钟的路程,我经常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雨,不是淋得像落汤鸡,就是因避雨而迟到受罚,六月中旬的一天,上班路上,雨又突如其来,我又被淋了个精湿。 头儿叫住我问;“同行的人里没有一个掌伞吗?…  相似文献   

20.
在浩瀚的沙漠里,有两个非常饥渴的人,他们偶然间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救助: 一袋水和一头骆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袋水,另一个人要了一头骆驼,于是他们分道扬镳,各自寻找自己的出路去了。得到一袋水的人原地就把水袋打开,仰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