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鲁迅教诲的摄影家沙飞吴群在抗日战争前发表的《摄影在现阶段之任务》一文中,作者曾引用了鲁迅先生谈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一段话:“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决不是只局限于写义勇军打仗,学生请愿示威……等等的作品。这些当然是最好的,但不应这样狭窄。它广泛...  相似文献   

2.
《新闻业务》第六期上郑成训同志的《鲁迅的几种修辞手法》一文,对于我们了解鲁迅先生的语言艺术很有启发;但就中有一处提法,我以为欠妥贴。说到鲁迅先生用词新鲜贴切,不落旧套,郑同志认为,这与鲁迅先生的“避去熟字”这一修辞手法有关。鲁迅先生用词的确避去陈词滥调,但这不能说是“避去熟字”的原因。相反,鲁迅先生用语用字一向讲求大众化,用大众懂得的语、字,而不易为读者所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新闻工作》讲话一文中,高度赞扬了鲁迅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号召我们新闻工作者要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名新闻战线上的“孺子牛”。鲁迅先生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革命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  相似文献   

4.
陈丽荣 《新闻窗》2010,(6):112-112
鲁迅先生有言:"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此为他的人生经验之谈,因为他既教过书,更作过文,两方面都实践过,最有发言权。新闻工作者,自然离不开作文。如果说做好其他行当需要热情的话,那么“新闻”这一行当就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有家报纸发表了于宗瀚《<鲁迅译文集>再版无必要》一文,文章作者断言“在鲁迅的全部文学业绩中,译文部分是差的”,“他的译笔十分不畅,读起来是很吃力的”,“他的译文水平未必比得上今日大学外语系的学生。”文章作者还妄加评论地说,“鲁迅先生的译著是从来不为民众所接受的”,“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今日的外国文学研究者们有谁会去参考那些文笔也不通顺的资料呢?!” 此文发表后,立即引起此间出版界人士和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忿忿不平,认为这是一篇以“各抒己见”之名,行诋毁、贬损鲁迅之实的奇谈怪论。出版界有关人士指出,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举世公认、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岂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当努力学习鲁迅的语言和他运用语言的艺术。他的修辞手法,便是应当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说:“作文的人,因为不能修辞,于是也就不能达意。”(《致李桦》)又打比方说:“用一段大树和四枝小树做一只凳,在现在,未免太毛糙,总得刨光它一下才好。”(《做文章》)可见鲁迅是十分注意语言的修饰工夫的。这里试着谈谈鲁迅作品中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实际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肯计算在内。于是,鲁迅先生有一次给这个书局寄去的稿子,既没有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请先生分一分章节和段落,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鲁迅回信说:“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要的。那就得把标点和空格也算字数”。书局只得认输。  相似文献   

8.
一得录     
学学鲁迅的“壕堑战” 卢汴生 三国演义中曹操麾下大将许褚打仗很勇敢,有时竞脱去铠甲,赤膊上阵,以致在一次战斗中身中数箭。鲁迅先生对许褚这种蛮干的战法,很不以为然。同敌人作战,他主张用“壕堑战”,既要打击敌人,又要保护自己。鲁迅先生说:“这并非吝惜生命,乃是不肯虚掷生命,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 鲁迅先生的“壕堑战”思想对今天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仍有借鉴意义。随着新闻舆论监督的力度加大,由此引发的新闻官司、法律纠纷越来越多。这对新  相似文献   

9.
引用典故是写评论的常用手法,旨在更形象地阐明道理。但引用的色彩却有所不同,有严肃和幽默之分。幽默用典,不但使评论说理形象,而且增加诸多的意趣,使人既简明地理解文义,又读得饶有兴致。这种手法姑名之“趣用典故”。鲁迅的短评多有幽默,原因之一,就是趣用典故。鲁迅看小评论趣用典故,有如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赵延年先生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是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大师之一。在他八十大寿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出版《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我想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先生的版画创作,以鲁迅作品插图为多,已近200幅。他是我国版画界钻研鲁迅作品最为深刻,实践鲁迅木刻教言最为勤奋,获得艺术成就最为辉煌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黑白为多。鲁迅说:“木刻究以黑白为正宗。”他是我国黑白木刻的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鲁迅先生之所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全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固然是因为“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但他还说过:版…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封面设计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非常重视书籍的封面设计。李小峰说:“鲁迅先生很重视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不仅对图案,就是书名、作者的字体大小和安放的位置、颜色、纸质都是很注意的。有些书,仅仅是书名、作者·没有图案·也处理得很恰当,看上去很舒服。”“。李霁野回忆鲁迅时说:“书面的装潢,也是鲁迅首先注意到的。他自己设计的书面都各具特色。他也随时注意发现可以作书面的画家.并对他们爱护备至。书店随意污损画家的原稿.或印刷时改变了颜色,他都很为愤慨。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4)
许广平在论及鲁迅编辑工作的特点时,曾说过:“先生每编一种刊物,即留心发现投稿者中间可造之才,不惜奖掖备至,稍可录用,无不从宽。”我们今天翻开厚厚的《鲁迅日记》和《鲁迅书信集》,从字里行间几乎处处可以触摸到鲁迅关怀青年作者的拳拳之心和为“可造之才”充当...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小说的混类现象我在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时发现,有一些作品,说小清它们是神怪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例如,鲁迅先生把《三宝太监西洋记》放在“明之神魔小说类”,而孙楷第先生却将这部小说置于“明清讲史部”里。有一部《锋剑春秋》,约成书于嘉庆初期,作者未详。孙楷第据四和堂本序,说“四和氏盖即作者”;周少南据丹桂堂本首有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长期的文学生涯中,与新闻事业有密切的联系。他除了在报刊上发表大量作品外,还长期从事报纸刊物的编辑工作,鲁迅生前“编辑过的报刊大约有二十种”。一个人编辑过如此众多的报刊,这在我国新闻史上是极为少见的。在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之际,笔者想就鲁迅与五四时期及以后报刊革新的关系,作一个简单地阐述。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先生是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辛勤读书,献身祖国,钻研学问。他所以能成为一代文化巨人,主要是由于他具有先进的世界观、战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品质,还和他永远手不释卷的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用先生自己的话来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许  相似文献   

16.
讽刺,是杂文所特有的一种艺术特色。 什么是讽刺呢?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我想: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或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 有意的偏要提出这等事,而且加以精炼,甚至于夸张,却确是“讽刺”的本领。……在或一时代的社会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讽刺。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相似文献   

17.
显微市场     
《鲁迅档案:人与神》:“人间”鲁迅 何梦觉 编 工人出版社 2001年11月出版 鲁迅一方面被誉为“民族之魂”,另一方面备受攻击,鲁迅到底是人还是神?全书按不同历史时期选载有代表性的文字,众多名人在此亮相,显示了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国外学者用“第三只眼”看鲁迅,自是别一种风景。 选题点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类纪念活动“沸沸扬扬”:戏剧界打造“魔幻鲁迅”,博物馆“走近鲁迅”,出版界“回望鲁迅”,本书则是出版界“回望”系列中的一种,展示  相似文献   

18.
编辑人员要有政策观念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笔者认为,从事编辑工作的人由于其自身工作性质所决定,尤其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如果作者平时不注意政治学习,政策水平较低,那就难免不在书稿当中有所体现;假如编辑人员再缺乏政策观念,审稿时就会使某些不恰当或错误的提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过去,从而使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造成不应有的政治损失。下面不妨就笔者审稿当中遇到的几个实例,来看看编辑人员掌握政策的重要性。在一本中学语文知识读物中,编者选入鲁迅先生1930年写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在分析此文时,编者挖苦和讽刺了三十年代的作家梁实秋先生。笔者以为,当时梁实秋先生发表了《答鲁迅先生》一文,暗射鲁迅先生领过共产党的津贴,鲁迅先生在上述文章中对梁实秋无情地予以抨击。这是完全必要的,在讲中国现代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王兴东 《出版广角》2015,(6):115-115
“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我常常引用新藤兼人这句话。至今我仍记得在中日剧作家交流会上,新藤兼人先生曾说过:“剧作使导演有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个“三味书屋”。它在浙江绍兴城内鲁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鲁迅先生少年时读书的地方。那么,何为“三味”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经典史记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