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血脉,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影响该地区的发展和未来走向。本文从文化视角剖析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必然性、紧迫性,并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我国民族地区(以广西为例)教育的发展问题,认为文化资本欠缺是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深层原因,增加文化资本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文化因素一直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变量,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边疆民族地区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如何,影响着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观的构建。高校应积极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文化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抓住发展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西部新文化,要发挥西部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抓住民族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制定的“抢救、保护、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努力把西部的文化资源优势变成文化发展的优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云冈文化是大同地方文化的总称,代表了大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形貌。云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其形成和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云冈文化是大同最具地域性、代表性和标志性的文化,也是大同文化品质的最高体现。新云冈计划启动后,云冈文化应当被重新审视和认识,各文化单位应当倾力合作,将云冈文化打造成大同市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6.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粤东地区拥有广泛而深远的文化影响力。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辅助与补充,其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大样本问卷调查显示,粤东高校大学生整体上对优秀潮汕文化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是喜闻乐见的。但其融入的形式、范围、路径、效果等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如大学生认可度高但活动参与度较低、学校对传统文化与第二课堂融合重视不足、粤东地区高校相关地域性教学合作平台缺位等。因此,持续探索优秀潮汕文化融入粤东地区高校第二课堂的合理机制,通过培育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增加潮汕文化进第二课堂相关活动、搭建系统“潮汕文化+第二课堂”合作育人平台等有效措施,对粤东地区高校开展特色育人项目、提高粤东地区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扩大潮汕文化影响力、协同促进潮汕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等都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流文化认同教育是当前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地区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是国家维护文化安全的前沿阵地。长期以来,该地区远离国家行政中心,"边""远""山""穷"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造成该地区主流文化认同教育基础薄弱、辐射力不足;多元文化格局条件下的竞争与冲突又增加了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难度。对该地区主流文化认同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深入剖析,将有利于找到维护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推进武术文化的更广泛传播,使其更好地推动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各地区传统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皖北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状也正是全国武术文化现状的缩影,因此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文章提出皖北地区武术文化的对外延伸,将武术“移植”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区;借用其他文化载体多渠道传播;主动出击,大力开展皖北地区传统武术推广普及活动。并希望通过这些新视角推动地区武术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9.
乡村地区文化振兴是加速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助力乡村振兴意义深远。本文以承德市承德县刘杖子乡孟家庄村为微观案例,分析了文旅结合背景下乡村地区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总结了乡村地区在文化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整理了乡村地区在文旅结合背景下文化振兴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标、辅助学生学习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工具,更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地区的需要、能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需要、能满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科书中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必要的.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促使学校实现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甫陇右纪行诗《石龛》的地理位置,“旧注”寥寥无几。考察确认:今甘肃西和石峡镇石峡村西山的“八峰崖石龛”为杜甫笔下的“石龛”。但杜甫只去了“石龛下”,而未去“石龛”。通过对前往八峰崖石窟道路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能“驱车石龛下”的道路,即由高河口进入,经石坝、刘河、真武、曹家湾梁、关坝、喜集、灯塔,到寺儿湾之路;通过对八峰石龛下寺儿湾“吉祥寺”遗存的考察,找到了杜甫走这条路的真正原因,拂去了诗意与八峰石龛环境位置相抵牾的疑云。论述了《石龛》诗与“仇池草堂”、《仇池》诗的关系,认为:《石龛》诗破解了诗圣专程寻访仇池的密码,也找出了诗圣寓居仇池山下飞龙峡东端灯塔村的证据,其《仇池》诗是在飞龙峡所写,属纪行诗。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影响下,贵州境内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自其产生之日起,即已蕴含着十分珍贵的、多层面的价值。它不仅具有历史方面的价值,也具有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教育方面的价值、旅游方面的价值等。本文通过对贵州红色文化的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阐述其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以期让贵州红色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历史作用,进一步助推贵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顺图书馆有"文化之津"、"民智泉源"、"馆媲谟觞"的称号,滋养出以中原文化、侨乡文化、佛教文化、翡翠文化为内涵的和顺文化。而和顺文化具有时代性、共生性、开放性、和谐性等生态文化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首届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视域下奥运普世价值理念解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新加坡青奥会跨文化交往下的文化进行了解读,并从跨文化的视域剖析了首届新加坡青奥会奥运普世性价值观的构建:1)在场价值——奥林匹克精神,2)目标价值——卓越、友谊、尊重。阐述了其奥运普世性价值的实现方式:1)人员经历(学习、贡献、互动、庆祝),2)新加坡2010年青奥会奥运计划(赛前参与计划、体育竞赛计划、教育和文化计划、青年奥运村、新媒体),最终从首届新加坡青奥会的办赛理念中得以启示:1)努力构建跨文化交往中的核心价值观;2)注重理念到实践的有效传导。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已形成共识。这其中涉及到如何认识和理解文化与校园文化、人文与校园文化、管理与校园文化等三个层面的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创新的校园文化,在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完美和谐的统一和促进人的发展方面产生着巨大的人文效应。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促进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在内的每个校园人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含了每个校园人观念的更新、行为的改变和学校管理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以<论语>和<孟子>两部儒家经典为代表的鲁文化,与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的齐文化.对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着深刻影响.从人物形象看,才子佳人总是以孔孟之道为依归,心怀礼义而有所依违,最终合乎礼义地走向婚姻殿堂;从故事情节看,<论语>、<孟子>的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小说所取材或化用:这均显示出鲁文化影响的印迹.齐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和结构也多有影响,在某些作品中还有突出的显示,<梦中缘>就是其影响的一个极致.总的看来,齐鲁文化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是一个明显的文化现象,实际上也构成为才子佳人小说普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勾吴文化的现代阐释》以一种前沿理论为指导,把勾吴文化置放在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这两种不同文明形式之间交融与冲突的交岔点上加以考察,高屋建瓴地俯视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动态与趋势,对苏州的历史文化作出相当清晰和精辟的现代阐释,形成吴文化评述的新视角,对于吴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口文化”的概念,是2000年左右由包头市大漠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们提出,历经十多年的研究,逐渐完善。学者们分别从“西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西口”的鉴定、“走西口”的原因以及“走西口”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探讨。综合近十年的研究成果,既有成绩也有缺憾。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与城市形象的关系是紧密的,它们虽然在内涵和外延上各有侧重,但都指向城市之于人的印象和感觉,城市形象是地域文化的外显,地域文化是城市形象的内核,二者互为表里.巴渝文化、红岩文化和抗战文化构成了重庆地域文化的主体,对重庆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重庆城市形象应该定位为国际时尚都会、抗战记忆名城和山水森林之城,进而塑造起以城市理念形象、城市行为形象和城市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立足陇右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天水师范学院创建陇右文化学科,并被列为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几年来,围绕陇右文化学科建设,初步构建了陇右文化学科体系及研究内容,形成了一支颇具实力的学术队伍。创建了优良的学术风气和用于支撑学科活动的环境,开设了10门左右陇右文化校本课程,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和讲义,使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推动陇右文化学科走上了良性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带动了全校学科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