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3.
汪超英 《新闻前哨》2003,(10):17-1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新一代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新闻改革的突破口。新形势下的电力媒体如何实践“三贴近”?结合湖北电力报近年来的运作实际,我想要在“三改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党 报改革 ,一直是报纸改革的一个难点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中央出台明文规定严禁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订报摊派”后 ,在巨大的发行压力和休闲类报纸对读者的优势争夺现状下 ,党报自身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党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吸引读者、追求发行量和坚持党报方针的两难抉择中 ,如何实现双赢呢?其实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我们有现成的“法宝” ,那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报纸来说 ,“贴近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 ,关注当下 ,关注现实 ,用新闻去讴歌和批评社会现状 ;“贴近生活”就…  相似文献   

5.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质上就是在呼唤新闻改革。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报业发展的历程,成就固然辉煌,亟需改革的种种弊端也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地市报,在新闻改革的征途上更是任重道远。新闻改革内容涉及方方面面,笔者这里仅根据“三贴近”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三个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罗晓 《军事记者》2004,(3):19-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闻宣传工作只有坚持“三贴近”,才会具有鲜活持久的生命力。《解放军报》采编人员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紧紧围绕“三贴近”做章,使报纸的可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据笔了解,虽然报社下了不少功夫,但由于个别基层报道骨干在  相似文献   

8.
今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要求新闻单位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之后,各新闻单位立即行动,很快落实。对地方党报来说,如何适应这一变革,并以此为契机增强党报的市场竞争力,是当前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党报的新闻报道要实现“三贴近”,首先必须从要闻版入手,加大改革力度,进而带动整张报纸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0.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11.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12.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13.
“面向基层,贴近官兵”。是胡锦涛主席2006年初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对军队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作为军队报纸.认真落实这一要求,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积极做好军事报道,大有可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5.
“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宣传思想战线大力倡导的工作原则。报纸理论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理论宣传战线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延伸和新闻背后的思考,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任。报纸理论宣传要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6.
邓涛 《中国广播》2011,(8):26-2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围绕着“三贴近”,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有不少重要论述,这是中央对新闻工作的一贯要求,本质上就是要求达到与老百姓真贴心,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三贴近”原则是十六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三贴近”是尊重新闻规律的表现,是实现胡锦涛提出的“五个必须”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增强报纸新闻的贴近性是新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报纸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广大读者服务,是我们党办报的宗旨.一张报纸有没有服务性,或服务性体现得充分与否,是衡量这张报纸是否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原则是我党当前提出的思想工作的原则和要求,也是新闻宣传和报道的原则和要求。“三贴近”既是我党工作路线和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体现,也是我党新闻观的反映,具有新闻理论意义和价值。“三贴近”对新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三贴近”的内涵和意义李长春说,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编实践工作中,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坚持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要求指导新闻实践与改革,对提高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临沧日报》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坚持用“三贴近”要求指导要闻版改革,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改版以来,读者反映,可读性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群众喜闻乐见、喜读爱看的稿件增多了。  相似文献   

20.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三贴近”是党中央提出的改进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是整个新闻工作的指导原则。但笔者以为,这“三贴近”更是广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为,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的昨日辉煌已经不再,不可能指望人们主动追捧、重视,或用红头文件来要求人们收听,广播只有在低廉、方便、快捷的基础优势条件下.真正做到“三贴近”.及时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才能生存发展,创造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