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芙蓉镇》是古华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小说描写了芙蓉镇20多年的政治生活和人世沧桑,再现了“大时代”、“大社会”的政治风云和历史轨迹.揭示了“左”的错误是怎样从局部问题发展成为全局性错误以及后来又是怎样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得到根除的全过程,塑造了王秋赦、胡玉音、秦书田等个性鲜明的人物,结构精巧,叙述技巧高超,语言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芙蓉镇》以1963年、1964年、1969年和1979年4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代为背景,以湖南一个3省交界的偏僻小镇——芙蓉镇为舞台,通过胡玉音、秦书田、王秋赦等人物近20年来的颠沛沉浮,揭示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彻底否定了极左路线,表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宣告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彻底终结。在艺术上,小说以浓缩化和浮雕式的叙述体现社会生活的风俗化,使其文学语言别具韵味,各呈斑斓。也正因此,《芙蓉镇》不仅因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而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也因出色的艺术品格跻入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列。  相似文献   

3.
黄春明的《锣》塑造了台湾一个小镇上以打锣为生的底层贫民憨钦仔的形象,这是一个卑微而又可怜的形象,在思想上似阿Q,自吹自擂、自我麻痹是他们的共通性;在行为上像孔乙己,自恃清高,极力维护自以为忠于一切的面子;在结局上与王秋赦相似走向了疯癫境遇。憨钦仔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的代表,其灵魂中自私狭隘,落后保守恰恰是那个时代中国人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4.
依水而居     
内心深处真的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所深爱的水,正在威胁我的生命,残酷得令人悲哀。摸着自己浮肿的脸和眼睛,眼泪哗哗地,在手心里淌成河。问医生:"泪水是不是也能减轻身体的负担?如果能,那么,我天天哭。"医生否定了,笑容里,透出几分无奈,几分酸楚。  相似文献   

5.
文章剖析了秦书田的"俳优"策略,要正确认识他在强权面前将抗争戏剧化的滑稽表演,指出这种韬光养晦是中国众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一种外化形式,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具有"经典"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6.
阿Q、赵多多和王秋赦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三个流氓无产者形象。他们的生存境遇令人同情,他们的流氓作风和邪恶习性是需要教育、改造的对象;他们的革命反映出20世纪中国革命中存在的重大失误和严重问题;他们的革命虽有进步意义,但带有严重的封建性和盲目的破坏性,是此前几千年来农民革命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依水而居     
内心深处真的很难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我所深爱的水,正在威胁我的生命,残酷得令人悲哀。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一份历史悠久的职业,对这份职业的热爱造就了许许多多流芳千古的名师。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看到媒体报道过太多不合格、不负责的老师,这些新闻令人愤怒也令人悲哀。我们作为青年教师,应该不忘初心,坚守岗位,热爱且坚定的向前。  相似文献   

9.
《一个忙碌的证券经纪人的罗曼史》描写资本主义迭进时期的人性悲哀,说的是一个经纪人从证券交易中暂时脱身小作休息,遂向速记员女友求婚,却被告知两人已经结婚了。从对金钱驱赶下人性极端变态的冷嘲热讽里,更可以深刻地感觉到——为了挣钱,连昨天晚上刚刚结婚的新娘都忘得一干二净了。这,到底该使人笑?还是令人哭! 欧·亨利的小说既有对当时整体社会氛围的直接展示,又有对被压迫被屈辱的小人物的赞美与同情,带有鲜明而真实的时代印记,在百年之后仍然保持着长久的影响和魅力。  相似文献   

10.
【前面的故事】贾母的贴身大丫鬟鸳鸯,是个聪明美丽而且很有主见的姑娘。荣国府里的大老爷(贾母的大儿子,宝玉的大伯)、荒淫无耻的贾赦不知什么时候看中了她,想把她要到自己房中做妾。贾赦的太太邢夫人一味顺从丈夫的心意,乐滋滋地跑去向鸳鸯提亲。可不管她怎么劝说,鸳鸯只是死不开口。她心里早已拿定了主意——  相似文献   

11.
从悲剧人物形象、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三方面阐述了黑格尔悲剧观的基本内容,并比较论述了与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的异同,指出了他的悲剧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剖析了他对东方悲剧的误解,同时分析了中西悲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建安诗歌具有浓郁的悲剧性。在动荡现实面前的忧郁与恐惧、静思后的悲哀与欢乐是诗中的悲剧情感,已经隐含着诗人的悲剧意识,醇酒与音乐带来的疯狂、民歌与神话引发的冲动展现了诗人的悲剧性格,形成了敢于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险恶的环境、神秘的气氛与阔大的境界融合成诗中的悲剧情境,使诗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赋予了建安诗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的小说与现代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克纳小说中生活在历史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人集中体现出现代悲剧精神。现代悲剧精神的核心之一是现代个人在多重生存困境中,对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生存和理想人性的苦苦追求。其二是对现代人所理解的人的生存的真正的、真实性的、无尽的苦苦追求。从小说中悲剧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现代悲剧精神,我们看到了南方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4.
老舍作为一位悲剧大家,创作了许多悲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这些悲剧人物根据其人生经历、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挣扎求生的悲剧人物,因循守旧的悲剧人物,动摇彷徨的悲剧人物和孤独抗争的悲剧人物。每一类型的悲剧人物都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而他们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徒生的悲剧性童话作品,倾注着创作主体温暖、诗情和爱的感情激流,这使安徒生的作品在悲剧的叙事中显出特殊的韵味和美学风范。文章从作者对悲剧的温情叙述和对死亡的诗化描述两方面对安徒生童话的悲剧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马恩悲剧理论在2的理解和运用,在形成中国现实主义社会悲剧观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发展走进一元化的困境.思想解放中的论争与重读,是马恩悲剧理论在中国的新生,同时也重新开启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多元化发展态势,并最终带来了马恩悲剧理论的接受飞跃.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生动地呈现了新旧交替时期于连所经历的种种内在的和外在的生存困境。从悲剧及悲剧意识出发解读《红与黑》 ,我们发现于连悲剧所呈现的这种生存困境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意味 ,它揭示了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诸多无法逃避的悲剧式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8.
生活在一个产生大规模悲剧的时代,社会责任感迫使着思想家鲁迅对悲剧现实作出自己的思考。1935年鲁迅提出了“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命题。创作中,鲁迅把悲剧的社会因素溶于日常小事的描绘,传达他对那个时代悲哀的深味。他笔下的悲剧人物有自身软弱的个性,夸大他们反抗的个性,就背离了其悲剧审美特征。他的悲剧虽“几乎无事”,但悲剧效果却是彻底的。鲁迅还有意淡化情节,颠覆传统的叙事结构,多惜助人物、场景、心理、细节的描写来增强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是一部伟大的悲剧著作,作者把对于历史主体的深切关注,置于三国乱世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时代背景之上,突出了对悲剧的宣泄以及艰难的理性抉择。这其中包括处于权力巅峰的君主,运筹帷幄的谋臣,驰骋疆场的武将,还有不少节烈的女性。正是由于这些悲剧人物的悲剧人生和悲剧实践,才使得整部小说充满着情感的冲动与理智的压抑,悲剧情绪显得异常真实而复杂,因此被称为"我们民族的雄伟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竭力扣紧超越与反超越这一尖锐的两极对立,即桑地亚哥与大海、鲨鱼、马林鱼之间的对立,并在他们之间形成一种超越与反超越的相互循环,正是在这种超越与反超越的循环中凸显出古希腊以来形成的勇于进取、主动抗争、那怕失败也是轰轰烈烈这一西方悲剧精神。为此,在海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的结局尽管是悲剧性的,然而我们被桑地亚哥所打动的不是悲剧结局而是隐含其中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精神就是面对失败超越失败,在失败面前顽强地保持着人的尊严,展现出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敢精神。而海明威在桑地亚哥身上赋寓的这一精神也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超越意识及其对社会现实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