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家     
小学的时候,我住在电子科技大学那窄小的“鸽子笼”里。我得解释解释,电子科大的人之所以把那种房子称作“鸽子笼”,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小太小了。我们家整个“鸽子笼”的面积还不如现在这个新家的客厅。但就是在如此小小的空间里,有我们的厨房、卫生间,还有我的卧室兼书房,为了照顾我学习,爸爸妈妈的卧室就只好和客厅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2.
梦中的家     
梦中的家很美丽。每逢九月,小院里会开满白色、黄色的菊花,有风吹过,空气中就飘满了淡淡的花香。菊花围绕着的一座房子,左边两间是爸爸妈妈的卧室,右边两间是我和姐姐的卧室与书房。书房是我最喜爱的地方。那里有许多我爱看的书,像《安徒生童话》和《草房子》等。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坐下来津津有味地看书,伴着菊花香,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书房里还有一架我心爱的电子琴。读书之  相似文献   

3.
搬家     
今年我家又搬家了。爷爷说,他今年70岁了,共搬了19次家;爸爸呢,搬了5次家;我今年14岁了,共搬了4次家。第一次搬家,我一点也不记得了,因为那时我才1岁半。听爷爷说,我爸妈结婚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只得在外面租了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8平方米的房子既是卧室,又是书房、客厅兼厨房,上厕所要到几十米外的公共厕所去。家里就一个床铺和一个小碗柜,听说还是妈妈的嫁妆。爷爷还说,当时的条件算不错的了,他年轻时几个家庭住在一间房子里,只用一层布帘隔开,搬家时一对箱子就装下了全部家当。我5岁那年,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一点,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小…  相似文献   

4.
追寻与邂逅     
<正>我和爷爷住在村头的一所老房子里,房子不大,古朴的木门遮住了院内景观。爷爷是一名木匠。他给自己做了个大型木床,木床占据了卧室里一半的空间。卧室旁是杂物间,虽然名为“杂物间”,可里面一点儿也不乱:从测绘用的尺子、墨斗,再到分割用的斧头、锯子,每一件工具都被爷爷擦得发亮,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这些工具陪伴了爷爷数十年,有的已经伤痕累累,可爷爷一直舍不得扔。每一次使用工具,爷爷都会温柔地抚摸工具上的裂缝。  相似文献   

5.
李志伟 《小火炬》2010,(7):20-21
大奇家的房子真小,只有半室半厅。什么,哪有这样的房子?其实他家是一个房间,中间有帘子隔出卧室和客厅,不就是“半室半厅”了?  相似文献   

6.
爷爷泡的茶     
“爷爷泡的茶有一种味道叫做家……”walkman里,周杰伦在倾诉着。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爷爷的书房里,喝着爷爷泡的茶,听着Jay的歌,静静地回忆逝去的日子。爷爷泡的茶放在茶几上,冒着热气,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似乎有一股灵气弥漫于整个书房,让你觉得,能够安静地喝上一杯清茶,便拥有了全部的生活。只是生活永远都不会是安静的。于是,我就有了烦恼。每当我心烦时,我都会去书房找爷爷。爷爷会静静地看着我忧伤的脸,默默地为我泡上一杯清茶。爷爷是个聋哑人,一生都生活在没有声音的世界里,想要和我交流,往往得靠纸和笔。但他那安详的神情,有时候让我…  相似文献   

7.
正岁岁中秋,今又中秋。晚上,爷爷、爸爸和我吃完饭后在露天阳台上边吃月饼边赏月。突然,爷爷若有所思地转身回房拿出几张老照片递给我,感慨地说:"这个世界变化可真大!"我不解地问:"真的吗?爷爷,您说的是哪方面?"爷爷指着照片说:"你看,这是我小时候住的房子——一间茅草屋。中间用一块木板一分为二,隔成了两个小房间,一边住大人,一边住小孩。厨房在狭小的走廊上。七八个人挤在这间茅草屋里生活,一住就  相似文献   

8.
摇椅     
邓笑 《家长》2003,(10)
我和丈夫用我们积攒了多年的钱,在一个农场里新买了—幢房子。我们搬家的时候,帮忙的朋友把我们家那把旧的摇椅摆放到厨房的一角。它占了很大一块空间,使得厨房变得愈发拥挤。因此,我决定第二天就把这把摇椅搬走。但是,第二天早晨,当我走进厨房去取咖啡壶的时候,看到我那四岁的儿子米奇正坐在那把摇椅里,手里拿着一个玩具———芭比娃娃。“亲爱的,你来这儿干什么呢?”我问。“芭比在这个地方睡不着。”米奇说道。“是吗?”我轻轻地问他,“因为它刚来这儿,感到陌生,所以睡不着。”米奇庄重地点点头。我看到这个情景,就坐到摇椅里,把米奇搂在…  相似文献   

9.
开心果     
幸存的蛋糕妈妈从厨房出来,问孩子:“夏夏,昨晚我在冷柜里放了两块蛋糕,现在里面只有一块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因为冷柜里太黑,”夏夏说,“我吃的时候没发现还有另一块。”简易洗表法  相似文献   

10.
门框上的爱     
时间在你的额头刻下痕迹,而你用你的爱给时间标记。——题记 终于又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决定到爷爷家去待—下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爷爷的房子青砖绿瓦,已是很多年前的“古董”了,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那不太光鲜的颜色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卧室的门框更是忠实地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因为门框那一道一道的刻痕,正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身高。  相似文献   

11.
门框上的爱     
时间在你的额头刻下痕迹,而你用你的爱给时间标记。——题记终于又到了放假的日子。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决定到爷爷家去待一下午,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爷爷的房子青砖绿瓦,已是很多年前的“古董”了,屋内的桌椅门窗也都是我的“前辈”,那不太光鲜的颜色似乎都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卧室的门框更是忠实地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因为门框那一道一道的刻痕,正记录着我从小到大的身高。  相似文献   

12.
《特区教育》2014,(7):46-47
64岁的建筑师Octavio Mendoza在他有生之年,用“烘烤”的方法完成了一幢房子。他把这幢5400英尺的房子称作“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它是一幢以粘土为原料手工制作的陶瓷屋,并且在阳光下接受烘烤。从外表上看陶瓷屋就像是用泥土堆砌起来的大土屋。粘土屋里面有一些现代设施,比如太阳能热水器、马桶、铺满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的墙壁,二楼还有客厅和卧室以及一个多功能的厨房。当然厨房的台面以及其他物品都是用粘土制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以前我是一个不会选择的人,过去不论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帮我选择的。()现在,我终于学会了选择。最近我又碰到了一道让我头疼的“选择题”。事情是这样的,我家最近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有3间房。一间做我的卧室,一间做书房,一间做爸爸妈妈的卧室。可是我到底选择哪间房子呢?一间虽大却很暗,中间的那个房子又很冷,只有最小的那间房子既亮堂又暖和。这3间房各有各的特点。就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时,我又去问妈妈了。可妈妈却对我说:“你应该学会选择了,这件事必须要你来选。其实你只要选你自己喜欢的并且是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于是,我结合…  相似文献   

14.
感恩节到了,爱瑞克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姐姐一起去爷爷家过感恩节。“感恩节快乐!奶奶!”一到爷爷家,爱瑞克就问,“爷爷呢,怎么没见到爷爷?”“你总是先打听你爷爷,他这会儿还在牛棚里忙呢。你告诉他快点来吃饭吧。”奶奶说。爱瑞克飞快地跑到牛棚里“感恩节快乐!爷爷!”“你这个小调皮又来了?有没有给我带礼物啊?”爷爷高兴地说。“带了,带了很多呢!嗯,不过,爷爷,我想问问你有没有听到那些牛在感恩节说些什么?”爱瑞克好奇地问。爷爷挠了挠下巴,问:“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想法?”“布雷特尼给我讲的故事里说动物会在过感恩节的时候开口说话…  相似文献   

15.
黄老师:这个单元的习作要求我们写一写“我的乐园”(见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你的乐园是哪里呢?阿呆:老师,我的乐园是我爷爷家的小院子,爷爷在院子里种了各种蔬菜,有韭菜、豆角、西红柿等。我每天都在小院里观察它们的变化。文君:我的乐园是我家的小书房。每天,我最快乐的时光都是在书房里度过的,在那里我能读我最喜欢的故事书。  相似文献   

16.
<正>那是一个元宵佳节的晚上,我趴在窗台上,透过玻璃,望着楼下街道。“乖乖,吃汤圆啦!”忽然,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啊,汤圆!我的最爱!”我满心欢喜地从卧室里跑出来。“来吃吧,这是你最爱的黑芝麻馅儿的。”妈妈从锅中捞出几个白白胖胖的汤圆,悉数放进我碗里。“太好啦!”我端着碗坐在桌旁,用嘴巴使劲儿吹了吹,一口便吃下去一个。那香甜的黑芝麻馅儿瞬间充满了口腔,如温热的流沙。  相似文献   

17.
在我7岁的时候,我的切罗基族爷爷带我去一个钓鱼点钓鱼。爷爷让我往平静的池塘里扔一块石头,问我:“看到什么了?”“我看到一朵水花。”我回答说。“你还看到什么别的了?”爷爷问。  相似文献   

18.
<正>岁岁中秋,今又中秋。晚上,我、爸爸和爷爷吃完饭后在露天阳台上边吃月饼边赏月。突然,爷爷若有所思地转身回房拿出几张老照片递给我,感慨地说:"这个世界变化可真大!"我不解地问:"爷爷,有吗?您说的是哪方面?"爷爷指着照片,说:"你看,这是我小时候住的房子——一间茅草屋。中间用一块木板一分为二地隔成了两个小房间:一边住小孩,一边住大人。厨房在狭小的走  相似文献   

19.
大奇家的房子真小,只有半室半厅。什么,哪有这样的房子?其实他家只有一个房间,中间用帘子隔出卧室和客厅,这不就是“半室半厅”了? 一天夜里大奇起来上厕所,黑灯瞎火的,他撞在爸爸的自行车上,爸爸的自行车又撞到妈妈的自行车,妈妈的自行车撞到书柜,最后连爸爸妈妈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小小的卧室里,有面墙边立着一个书柜,这个书柜是我的“文化粮仓”。不过,随着我的“食欲”越来越大,这个小小的书柜已经满足不了我的“胃口”。所以,我希望拥有一间大大的书房。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我家小区里新建了一个社区书屋,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走进这个书屋,眼前的景象让我震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